推荐活动

平安创投张江:移动医疗是一个暗礁丛生的蓝海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4-09-09 转化医学网 赞(6)
分享: 
导读
我刚才在后面看了一下,熵量大会的背板很有意思,这个大象被气球吊了起来。今天张锐也在演讲中把移动医疗比作小飞象。我想,不管吊起来,还是飞起来,大家的梦想就是让移动医疗在中国做起来。今天我不从投资人的角度,从相关从业者的角度来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



我刚才在后面看了一下,熵量大会的背板很有意思,这个大象被气球吊了起来。今天张锐也在演讲中把移动医疗比作小飞象。我想,不管吊起来,还是飞起来,大家的梦想就是让移动医疗在中国做起来。今天我不从投资人的角度,从相关从业者的角度来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大概几周前,我参加了一个会,会上有一个主题是“移动医疗像一个蓝海”。我个人认为,“蓝海”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门槛较高,很多人根本摸不到海。二是摸到海了,但是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怎么下水。第三种可能是很多项目纷纷死掉,“孤帆远影碧空尽”,表面看上去似乎是一片蓝海。在移动医疗领域,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之所以说移动医疗的创业门槛较高,是因为这是专业服务,而且监管最严,与打车或者订餐服务可不一样。专业服务的特点是,人和线下资源很重要,品牌以及名医导向很关键。监管严,决定了前端获客以及后端变现不那么容易,并且医疗服务业的很多公共资源也不能用来营利。


第二是切入点。想切入移动医疗的人可分为三种,有来自医疗行业想做互联网创业的,有来自互联网行业想颠覆医疗的,还有一些人觉得这个领域挺好就想进来。但客户需求到底在哪里,商业模式是什么,大家都还没摸索出来。医疗出身的人,容易从医学价值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步子相对扎实,但商业上来说,做的事儿未必赚钱,因为价值不等于价格;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人,整天喊着下载量、日活、2C,最后往往发现,做医疗终究绕不开医生和医院,因为这才是医疗产业的核心资源和食物链顶端。


从需求的链条来看,病人先有健康咨询和轻问诊的需求,接下来是挂号找名医,然后是看病买药,最后是病后随诊和康复管理。现在的移动医疗项目,有从医生入手的,有从医院信息化入手的,有从患者问诊挂号入手,有从医药电商入手。越往后端,需求频率越小,也越需要专业的支撑。因此有不少创业者尽量不碰医院,就从最轻的健康人群需求入手,例如运动、女性经期、减肥。这也是一个选择,切中垂直人群的刚需。


再来说说商业模式的选择。我给创业者的第一个建议是,想清楚你给谁创造价值,又是向谁收钱。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得是规模越大越能盈利,而不能是越大越亏的。传统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有三大类:电商导购,游戏,还广告媒体营销。百度是ToB的广告媒体,腾讯是游戏,阿里是电商,360一半类似百度一半类似腾讯。这几种方式中,有的很难跟医疗结合,例如游戏。有的受政策限制,并且容易走线下医疗弊端的老路。当然,这些情况也不是不能改善。


为什么说移动医疗暗礁丛生呢?


回顾上一代互联网医疗大潮,大概在七八年前出了不少公司,但发展到现在也没有billion dollor级别的,市值过亿美金的也不多。医疗比较依赖人,如果医生不被解放,移动医疗就不好做。同时,移动医疗也受线下资源和政策的限制。临床医学可以分为40多个大科室,300多亚专业,上万种疾病。各个地区的政策和学术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想跨越细分专业和地区去发展移动医疗难度较大,对于ToB模式尤其艰难。


既然商业模式比较难,大众用户不付费,医保不付费,你就只能走高端客户路线,或者免费路线,这就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商业模式。但是,这些现象都在改善。


首先是政策红利。医疗市场足够大,稍微释放一些生产力就能有巨大效应。现在还能享受这么多政策红利的行业不多了,大家要珍惜。


其次体现在人力方面。医生多点执业或者独立执业政策的放开,以及相应服务机构的扶持,会大大刺激医生在公立医院之外执业。这是医疗领域最核心的资源。平安也希望为医生开办私人诊所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对针对诊所和对医生个人的服务。


还有医院资源和人脉的依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以及院长和医疗管理层的改革意识,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医疗和商业真正的价值。


再如商业模式。商保在个人和企业客户中的快速发展,以及与社保的结合,会大大推动药费降低、服务提升以及保费控制。台湾全民健保的实施,对于医疗业态的改变还是很大的。十几年前,台湾也是公立占80%,现在已经完全逆转,民营占8成。我个人认为,推进医改,首先要推进医保的改革。


最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大家与互联网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付费意识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再加上大家慢慢变老,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好的模式出来。



我在这里给创业者的几条建议,太多了也记不住:


一、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向谁收钱。可能的收费模式不外乎医药厂商,医院,保险公司,政府采购、企业客户等。


医药厂商埋单是为了营销推广和学术教育,抓一些医生,同时做一些学术教育;


为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导购,是移动医疗最典型的流量变现方式,但要把控住风险和服务质量;


目前中国最大的保险还是医保,但未来商业保险公司必然获得极大发展,在医院、医生、患者、药厂之间平衡利益,拥有一定话语权;


政府采购主要是公益服务,付费不会太高。其他商业公司包括电信运营商、地产商,支付公司;


企业客户,包括企业自己员工健康福利计划,或银行保险这些企业给自己高端客户的健康增值服务。


二、单点突破,再谋平台。我看过很多创业公司,上来就搭一个很大的架构,想出很多好点子,什么都想做。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想清楚自己是卖水的还是挖矿的。找一个区域,一刀子进去扎深了,有了立足点再求发展。医疗资源比较分散,一个公司不太可能把所有环节都做齐。你是做后台服务的,还是前端获客的,做硬件传感的,还是做呼叫中心的。不要搞得全行业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但也不要过早站队,尤其不要过早在互联网巨头中站队。


三、重视保险公司的支撑作用。保险公司不仅能引入线下医疗资源、海量个人客户和企业员工客户,对于移动医疗企业商业模式的闭环与合规性也有巨大作用。同样,拿到保险覆盖,对于各位公司的估值也很有帮助。


最近在美国和以色列参观,也和当地投资人聊过。大家普遍认为,移动医疗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初级阶段,还没出现具有突破性的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中国对于移动医疗的强强需求,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革新有促进意义。希望中国的移动医疗能为世界医疗创新做出贡献。

来源:熵量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