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自然》主编尼克·坎贝尔:中国生命科学实力尚弱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4-12-31 澎湃新闻 赞(3)
分享: 
导读
尼克·坎贝尔:自2012年9月起担任《自然》执行主编,并负责领导自然出版集团(NPG)在大中华地区的业务。2001年加入自然出版集团,历任Nature Reviews Genetics编辑、NPG旗下一系列遗传学期刊执行主编,以及NPG亚太地区合作出版项目的负责人。

  尼克·坎贝尔是英国《自然》的执行主编,负责自然出版集团(NPG)在大中华地区的业务,在上海工作过的尼克·坎贝尔对上海和中国的科研发展观察深入,他引用《自然》杂志指数,指出中国对高水平科研产出的贡献很大,虽然有些领域如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尚需提升。而上海已经聚集了一些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了能够和其他世界一流城市展开竞争,应当充分重视识别人才、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尼克·坎贝尔也是遗传学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他的第一学历、博士学历及博士后研究均为遗传学。尼克认为,遗传学在未来的生命科学领域会带来许多突破,比如,基因组织革命可以找到培养高产作物的更好方法,类似的,一些人类疾病如肥胖症、老年疾病等方面,我们的认识也会更加清晰。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是两个潜力巨大的领域,有可能带来治疗上的重要突破。
  未来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突破会继续
  澎湃新闻:你有资深科学编辑的经验,而且你还拥有遗传学博士学位,想必对遗传学见解颇深,能说说对遗传学未来的发展的想法么?
  尼克·坎贝尔: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会继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带来的益处也越来越多。例如,基因组革命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一些重要农作物具有的重要特性的遗传基础,从而有更好的方法培育高产作物。
  类似地,对于肥胖症、老年相关疾病等一些常见疾病,我们也开始对其微妙的遗传基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我们尚不清楚能在怎样程度上将之转化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更好方法。
  在借助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认识一些传染病方面,遗传学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更基础的层面,遗传学将继续帮助我们认识进化以及人类进化特征的基础。该领域有一个相对较新、有趣的研究方向是关于尼安德特人对现代人类基因结构的影响程度。随着癌症继续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挑战,我们通过对大量癌症类型进行详细的遗传分析,至少会对这一挑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澎湃新闻:对于和人类疾病相关的科学研究突破,你又怎么样?在不远的未来有哪些疑难问题有望解决?
  尼克·坎贝尔:我相信未来我们会继续看到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突破。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是两个潜力巨大的领域,有可能带来治疗上的重要突破。
  不过,基础研究人员在涉及实际临床效果时需要十分谨慎,以免承诺过多而无法实现。例如,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许多研究人员都说基因治疗很快会让疾病治疗方法发生变革。但该领域遭遇了一些波折,仅仅是到了现在才似乎实现了一部分当初过于热切的预言。这就是转化研究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新成立转化研究中心,以及复旦大学在该领域令人兴奋的努力有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转化研究是研究如何将实验室的基础发现转化为疾病临床治疗或诊断应用。
  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是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必须面对的重大科研挑战之一,因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些用来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有可能起不到作用。精神卫生是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精神卫生问题会给社会带来重大负担,但有时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可适当参照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对社会造成的负担,来估算该领域的科研投入并确定优先次序。
  日益受关注领域的突破预测
  澎湃新闻:作为《自然》主编,观察杂志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如生物、化学等,你觉得未来几年可以实现怎样的创新突破?
  尼克·坎贝尔: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就像要我看水晶球预测未来一样。所有这些领域在将来几年都有可能获得突破,但突破在何种层面,其重要性如何,这都很难预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聚焦于一些全球日益关注的重要领域。例如材料科学,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为之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和资源。我期待在未来看到新的材料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石墨烯就是这样一种材料,目前它已在全球科研界引起了轰动,其一系列惊人的特性使之可能会大有用武之地。全球科研人员都争相去发现这类有用的材料,明确其特性并加以技术转化,使之造福社会。
  类似的还有一些重要研究领域,我们预期也会取得进步,这包括:食品安全和农业、能源(可再生能源、电池技术等)、干细胞及其对医学的影响、气候变化(认识并使之缓和)、大数据(如何收集、分析和应用使之从多方面造福社会)等。
  澎湃新闻:对于物理、地球科学领域的科研,你会有怎样的预测?
  尼克·坎贝尔:我前面提到诸如气候变化、材料科学,当然还有物理学的大量领域会继续发生新的突破,但还是难以预测哪里会发生最重大的突破。
  例如,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最近看到大型强子对撞机证明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这是一种能形成质量的基本粒子。不过,我还提到光子学和纳米技术,未来这些领域也有可能出现重要且有影响力的技术。空间科学是另外一个将来有可能再度兴起的领域,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进来并作出新的努力,这会为天文、天体物理和行星科学等领域带来新的见解。
  澎湃新闻:那么,化学领域呢?
  尼克·坎贝尔:污染显然是中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监测和减轻污染实际上是环境化学研究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能源相关问题应摆在首位,它与材料科学和化学同样重要。随着我们对相关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催化化学作为化学的另一个领域也有望带来许多有益的实际应用。
  澎湃新闻:生物科学方面,你眼中的强国有哪些?它们出色的原因有哪些?
  尼克·坎贝尔:毫无疑问,美国在生物科学领域贡献了最多的高质量科研成果,远超其他国家,我们最近发布的2014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的有关数据体现了这一点。增加该领域的投资与学术合作令其表现出色。同时,在生命科学相关企业与学术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对美国不断增强该领域的实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澎湃新闻:就生物科学研究的应用,你觉得可以有怎样的方法措施来促进其发展?政府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尼克·坎贝尔:我实在无权为政府提出建议,但政府显然乐于为生物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例如,上海等地都新成立了转化医学中心。所以,中国已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脚步。但我并没有忽视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意思,因为这对建立生物技术和转化医学非常重要。
  最近,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美国资助建立了一个细胞科学研究所,这说明很多人清楚地知道要继续保持应用上的创新,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自然出版集团而言,我们致力于发表生物学领域最好的基础研究成果,同时也日益重视转换医学甚至是临床领域,例如我们最近就推出了专注于乳癌、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的Nature Partner Journals系列期刊。
  中国科学家需要在全球更多传播科研
  澎湃新闻:发展中国家里, 你对哪些国家未来科学的发展比较感兴趣或者说觉得是潜力股?
  尼克·坎贝尔:2014自然指数反映了这方面一些有趣的科研发展模式。尽管中国在某些方面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毫无疑问,中国在今后几年会成为对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新加坡在效率方面做出了表率,其国虽小但超出了自身应有的影响力。印度的起点相对较低,但也呈向上发展态势。非洲国家要在全球科研界展现实质的影响则有更长的路要走。
  澎湃新闻:中国的科研发展,在你眼中有何特色,你认为水平如何?
  尼克·坎贝尔:如2014自然指数所展现的,中国的整体表现非常好:对高水平科研产出的贡献很大,增长可观。不过,鉴于中国的相关投资和体量,有些领域显然还可进一步的提升。与中国在自然指数的整体表现相比,中国发表在指数所选取的最高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上的论文比例较低,这表明在该层级上还有继续提升的可能性。另外,尽管中国整体表现引人注目,但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尚不如其他一些领域。
  中国政府致力于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最近还着力进行了科研拨款和组织结构的改革,这都是很强的优势。不过,中国科学界还需要更多地在中国及全球传播其科研成果和价值。这对于中国科学界继续得到公众和政府的支持并保持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先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澎湃新闻:就上海试图去打造创新中心的想法,你觉得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尼克·坎贝尔: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科研产出最多的城市之一,这是上海的机遇。上海一些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在上海的许多一流科研院所,正日益奠定在世界舞台的地位,这让上海完全可以与世界上的一流城市展开竞争。上海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中国门户的地位,让上海有机会率先实现从出色的基础研究到科技创新的顺利发展。当然这一发展也得到政府有力的支持,习近平主席最近就特别提到上海可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创新中心。
  竞争或许是上海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技,并将之视为发展的驱动力。美国等领先的国家不太可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等待中国迎头赶上。识别人才、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也是上海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竞争领域。最后,还需要予以更多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