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生物制品中宿主细胞残余DNA的危害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15-06-12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湖州营养中心 赞(3)
分享: 
导读
生物制剂是制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2014年全球十大畅销药中7个是生物制剂。这些销售上的重磅炸弹在临床上疗效确切,但研发成本高,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非常严格。

生物制剂是制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2014年全球十大畅销药中7个是生物制剂。这些销售上的重磅炸弹在临床上疗效确切,但研发成本高,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绝大部分生物制剂是不经过胃肠道直接进入体内,所以除了生物活性外,监管部门对药品中杂质的限量要求非常严格。其中,宿主细胞残留DNA因为具有特别的潜在安全风险,一直是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美国药典会从2011年开始就组织专门小组讨论修订生物制品中残留DNA检测方法,并在2014年Prescription/Non-Prescription Stakeholder Forum Meeting#5上宣布将在2015年药典修订版中增加新的章节来专门规范检测方法和标准物质。为什么美国药典会的专家组花几年时间讨论一个微量成分(<100pg/剂量)的检测方法?还要专门增加章节来规范化?回答这些问题,先要了解它的来源和潜在危害性。生物制品中的重组蛋白药、抗体药、疫苗等产品是用连续传代的动物细胞株表达生产,虽然经过严格的纯化工艺,但产品中仍有可能残余宿主细胞的DNA片段。这些残余DNA可能带来传染性或致瘤性风险,比如残留DNA可能携带HIV病毒或Ras癌基因。分布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的LINE-1序列可能发挥逆转录转座子作用插入到染色体中,这种插入可能影响关键基因功能的发挥,比如激活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此外,由于微生物来源的基因组DNA富含CpG和非甲基化序列,增加了重组蛋白药物在体内的免疫源性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残留DNA的致瘤性相比传染性风险要低,但考虑到致瘤性实验是动物实验,传染性实验是在细胞水平做的,或许对两方面的风险都不能掉以轻心。众所周知,外源蛋白可能引起严重免疫反应,但关于残留DNA诱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还不多。在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报道了高剂量的核酸样品,比如DNA疫苗或佐剂中的CpG寡聚核苷酸,可以诱导免疫反应,还诱导产生DNA抗体。

生物制品中宿主残余DNA既是是生产中带来的杂质,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WHO和各国药物注册监管机构一般只允许生物制剂中存在100pg/剂量以下的残留DNA。根据杂质来源和工艺,特殊情况下最高允许10ng/剂量。(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