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之肺癌个体化诊疗研讨会上海成功举办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15-07-08 转化医学网 赞(49)
分享: 
导读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肺癌转化医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由上海地区肺癌转化研究领域的精英专家组成的转化医学俱乐部的首次学术活动,阿斯利康作为分子靶向行业里的主力军,协助搭建了转化医学研究平台。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肺癌转化医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由上海地区肺癌转化研究领域的精英专家组成的转化医学俱乐部的首次学术活动,阿斯利康作为分子靶向行业里的主力军,协助搭建了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受邀出席研讨会的还有上海市胸科医院陈海泉院长、上海市胸科医院肺内科姜丽岩教授、二军大附属长海医院白冲教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徐建芳、郑迪、倪健、王季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梁晓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瑞金医院项轶教授、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亚洲及新兴市场创新医药研发部(AZ-ICC)胡旻博士、以及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北京大学附属北京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王洁教授。转化医学网作为特别支持单位也受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篇是由陈海泉院长带来的视频致辞,他首先对转化医学研究平台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转化医学研究平台汇集了一大批精英专家,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通过交流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智慧碰撞,一定可以产生新的火花和想法,大家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完善自己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的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俱乐部计划每3个月举办一次,每次3个讲者,其中2个来自临床,1个从事基础研究。每个人20分钟,讲者产生的机制为每次研讨会结束后,大家无记名投票,选出下一次演讲题目及专家。大家可以充分交流和碰撞。最后他提出,希望更多的专家精英学者能够参与转化医学研究平台,也希望这里能诞生更多转化医学成果。  
  接着王洁教授带来自己近期研究的新进展(将在系列报道二中详细报道),郑迪教授做《外周ctDNA T790M的动态检测在TKI获得性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报告,胡旻博士做《血液生物标记物检测实验方法》报告,王季颖医师的临床病例分享,以及白冲教授主持的由全体与会专家积极参与的圆桌讨论等环节。
  郑迪教授指出对于TKI治疗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外周血游离DNA检测T790M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避免了二次活检,特别是对全身情况差,或者接受二次活检有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个了解TKI耐药机制的新途径,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分子依据。另外T790M在外周血游离DNA中的检出对预后判断也有重要作用。从外周血检测出T790M,说明整个身体的肿瘤负荷比较大、预后差,而外周血中T790M、19del或者L858R均未检测出的病人具有更好的生存预后。这点也印证了香港中文大学Tony Mok教授近期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关于FAST-ACTII研究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结果,即经过化疗和TKI靶向治疗三周期后的病人,外周血循环游离DNA中检测出EGFR 19del或者L858R的突变信号是一个预后差的因子,与全身肿瘤负荷大以及新发转移灶密切相关。因此,与传统的二次活检耐药基因检测比较,采用外周血标本不仅能帮助鉴定TKI的耐药机制,还可以准确的反映疾病进程和判断生存预后。
  在随后的临床实战病例分享中,王季颖教授报告了一例经过易瑞沙治疗9年的晚期肺腺癌病人,肺部及头部转移灶获得完全缓解,多次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数字PCR的方法均未检测出EGFR敏感及T790M耐药突变的信号,徐建芳教授大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长期缓解的病人,病灶消失或者肿瘤负荷非常小,临床缓解时间已达8-9年,这种病人是否可以定义为治愈?TKI是否可以停用?与会的姜丽岩、张新教授均纷纷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学术价值的研究问题,可以尝试TKI停药后,密切临床随访结合外周血突变EGFR的动态监测来指导TKI再次使用的时机,王洁教授提议大家可以针对这类罕见病例通过多中心合作的模式开展系统规范的临床研究。
  ctDNA通过动态的监测外周血来指导用药,是新的治疗模式和方向。
  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即外周血循环肿瘤DNA,是肿瘤细胞凋亡或死亡所释放并进入外周血中的DNA片段,而外周血循环中还有正常体细胞凋亡后释放出的大量DNA片段,因此ct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要求比较高,过去采用的普通PCR方法敏感性较低,只有30%左右,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而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采用了AZ-ICC研发的外周血T790M数字PCR检测方法,与肿瘤组织标本检测的“金标准”比较,一致率88%,敏感性81%,特异性达到了100%。在会上,胡旻博士对数字PCR技术向与会专家做了非常详实的介绍,相较于目前获批的ARMS技术,数字PCR灵敏度更高,可以将敏感性由65%提高至>80%,从而降低假阴性率。并且能够实现绝对定量,可以用来实时监测血液中基因突变的丰度,进而了解药物的疗效,对疾病的控制,以及耐药的产生等等。“高大上”的数字PCR技术离临床实践越来与近了。
  郑教授认为对于晚期实体肿瘤,外周血检测ctDNA是非常好的评价疗效、评估预后的方式,可以通过实时定量监测治疗后的外周血中突变EGFR等驱动基因来预测疗效、监控耐药,更精准地指导用药。郑教授还介绍了刚刚在美国召开的2015ASCO年会上关于外周血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liquid biopsy,即液体活检)的新观点,由于NGS技术在外周血检测中的应用,液体活检尽管目前还不能替代组织活检,但是已经非常接近了。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  系列报道二:转化医学俱乐部上海站,外周血循环DNA新进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转化医学成果转化,郑迪教授分享了自己报告的精华内容,供大家参考: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2 条评论
  • 游客
  • 游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