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人均医生数已翻倍 为何看病更难?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5-07-17 广州日报 赞(2)
分享: 
导读
街坊多半有过这样的体验:想去看个病,但去医院挂号时却发现患者排成了长龙。好不容易排到了医生,医生也只能分给你短则五分钟多则十来分钟。

  街坊多半有过这样的体验:想去看个病,但去医院挂号时却发现患者排成了长龙。好不容易排到了医生,医生也只能分给你短则五分钟多则十来分钟。看个病不太容易,难道真的是医生太少?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在2013年,广州每一万人拥有47.69名医生。在2000年,这个数字是33.54人,而在1978年,这个数字仅有24.88人。在人均医生数越来越多的今天,为什么去医院还要排长龙?一个原因正是由于广州的医疗资源实在优质且丰富,因而它承担的也不仅是市内的医疗任务。每一天从其他城市乃至其他国家(以东南亚为主),都有不少人奔着广州医院的名气来求医。
  目前广州的医疗资源大概是什么一个情况?简单来说,每一万人除了能分到47.69名医生,更能分到77.93张病床。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市区,根据2013年数据,广州共有3729个卫生机构,其中222家是医院,3234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防疫站等)。在这两百多家医院里,有一百三十多家是综合医院,五十多家是专科医院,它们也是广州“人气”最高的医疗机构。
  这些医疗资源如何改善广州人的健康状况?不妨看一下这一组数据。1990年,广州市市民的平均期望寿命为74.16岁,2013年,该数据变成了80.63岁。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数据是孕产妇死亡率,1990年,孕产妇的死亡率有36.60/10万人,2013年,这个数据大幅下降到7.33/10万人。而在5岁以下小童的死亡率上,1990年为23.74%。,2013年,这个数据下降到了4.49%。。平均预期寿命得到延长、脆弱人群的死亡率得到控制,这些都是医疗资源得到良好运用的证明。所以虽然去医院排队有点累,但活在广州,在医疗方面还是挺有安全感的。
  小编点评
  看到广州拥有这么丰富而优质的医疗资源,小编心头却喜忧参半:“喜”是因为医院多医生好市民的健康更有保障,“忧”则因为从宏观的范围看,这些资源已经使广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看病中心”。
  对于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媒体曾报道过不少案例。去年北京曾被爆出日均有70万外地患者看病而成为“全国看病中心”。而被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年住院人数达31万人次、营收超75亿元,这些患者大多来自河南各地,医院俨然成为了“省级看病中心”。 这些夸张的数字背后,其实是各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
  根据去年媒体公布的卫生部数据,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在广州的两百多家医院中,不少“人气”高的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有不少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前来就诊。小编初来广州经过一家名气较大的医院时,被里面天南地北的口音和附近面向外地患者和家属的、数量众多的短租房“惊呆”。这种就医状况,对外地人和本地人都是一种不便。
  因此,在小编看来,除了继续加强广州的医疗体系建设,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外,如何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是一个更高、更广层面亟须解决的问题。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