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访王晓建:心血管疾病的转化研究与精准医疗

首页 » 《转》访 2015-12-06 转化医学网 赞(9)
分享: 
导读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导语:“第三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于10月17-18日在沪盛大开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晓建博士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就“急性主动脉夹层新型血浆标志物”做了演讲。转化医学网在现场对王晓建博士做了专访。

  HOW 和WHY 的碰撞
转化医学网:近几年“转化医学”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请您谈下对转化医学的见解。
 王晓建:首先,我们看一下为什么要做转化学医。很长时间,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际应用之间都存在较深的鸿沟。同样是关注一种疾病,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与从事临床诊治的大夫,他们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思考的出发点也不一样。临床大夫看重的是HOW,也就是“怎么办”,患者来了,我应该如何诊断,如何治疗,如何判断疗效和预后,如何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而基础研究者关注的是WHY,即一连串的“为什么”,患者的病因是什么,究竟哪些地方出问题了导致这个疾病;为什么都带遗传突变,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没病;促进疾病发展的病理机制是什么等等。上述兴趣的不同、关注点的不同,加上教育背景的不同、工作场所及工作对象的不同,造成了基础研究科学家与临床大夫之间沟通的问题。这种沟通的问题是很要命的,临床大夫从临床发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基础科学家从实验室解决的问题不是临床大夫所需要的,临床用不上。
  2003年,美国NIH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发展,转换医学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在自觉遵循转化医学的路线,并做出来非常好的成绩。很多学会也为转化医学的宣传、推广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于 2014年,是转化医学领域相对比较新的一个学术组织。我很荣幸成为该学会的第一届委员。我们学会的目标明确,就是专注于推动和加速心血管领域转化医学研究。学会的宗旨包括,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培养具备现代科研意识科研型临床医生;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最终造福广大患者。应该说,转化医学的最终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在达到这个终极目标时我们将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我们的科学家、临床医生以及学会共同努力。
  心血管疾病的遗传检测和遗传咨询
  转化医学网我们看到您发表了很多心血管个体化诊疗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肺动脉高压的遗传检测和遗传咨询”,能跟大家分享下您的这项研究以及肺动脉高压遗传检测的应用。
  王晓建: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在不同的疾病中,这两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对于单基因遗传病,例如遗传性肺动脉高压、肥厚型心肌病等,遗传的作用就比较大,一个基因的突变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于复杂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冠心病,遗传因素的作用相对比较小,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不同的疾病,我们要区别对待。
  遗传变异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发现8个PAH致病基因,分别是BMPR2、BMPR1B、ALK1、ENG、SMAD9、CAV1、KCNK3和EIF2AK4。有相当一部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是由遗传变异所致病。例如,家族性肺动脉高压(Familia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FPAH)中,70%-80%的患者携带BMPR2突变,5-10%的患者携带KCNK3等其他基因突变。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中,20%-40%的患者携带BMPR2基因突变,3-5%的患者携带KCNK3等其他基因突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者中,6%-11%的患者携带BMPR2突变。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合并PAH中,超过80%的患者携带ALK1和ENG的基因突变。而在肺静脉闭塞性疾病(PVOD)中,25%的患者携带EIF2AK4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与PAH患者的病情发展关系密切。以BMPR2基因为例,携带BMPR2突变的IPAH患者与非携带者相比,平均诊断年龄提前10岁,血流运动学状态更差(肺血管阻力升高37%,静脉氧饱和度低7%),从确诊到死亡或者肺移植的时间更短,死亡风险更高。在治疗方面,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BMPR2突变携带者对于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阳性比例均显著低于无突变患者,对钙离子通道抑制剂的治疗反应性更差。
  因此,遗传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密切相关,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遗传检测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首先,遗传检测可以确定检测对象是否携带致病性遗传变异,明确病因;其次,患者的基因分型有助于危险分层,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再次,遗传检测可以发现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家庭成员中携带致病基因突变但尚未发病的家属,提供早期预警。最后,遗传检测在指导患者生育、制定家庭计划方面亦十分重要。
  我们中心一直致力于肺动脉高压的精准医疗,遗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定具体是哪个基因出问题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制定精准医疗的方案。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肺动脉高压遗传检测和遗传咨询平台,并为全国的患者提供服务。截止2015年9月份,我们已完成肺动脉高压的遗传检测超过500例,发现携带突变的患者137人。我们希望让患者知道,精准医疗不只停留在教科书里与新闻报道里,他就在每一个患者身边。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将遗传检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每一个患者提供最新、最好的诊疗服务。
  转化医学网能否结合您自身的科研实践,谈一谈如何开展转化医学工作?
  王晓建:转化医学内涵广泛,但其核心是临床与基础的沟通与合作。首先是基础科研人员要了解临床的需求。在我看来,好的转化医学研究都是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的,一定是临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用基础的手段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最后再回到临床解决问题。不同疾病的临床需求差别很大,有的疾病难在诊断,有的难在治疗,有的难在判断疗效。所以,要做好转化医学研究,基础科学家与临床医生一定要紧密结合,反复沟通。在这方面,我们中心在荆志成教授的领导下建立了很好的机制。我们中心的科研人员与临床大夫每周都要开一个研讨会,大家坐在一起,围绕各种基础与临床的问题,进行讨论。会议从晚上六点开始,经常要讨论到凌晨1、2点。经过这样充分的讨论,我们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是目标明确的,也为将来的转化打好了基础。
  其次,临床大夫也要理解基础科研的需求。要回答临床的问题,我们一般都需要建立随访队列和生物样本库。样本库的质量是否过关,是否符合基础研究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基础研究能否成功。为此,临床大夫需要真正理解样本采集的要求,什么时候采样本,采集什么样的样本,如何保存,如何运输,如何使用,都必须清楚,并执行好。
  除了医院内部临床与基础的合作,医院与生物公司的合作、医院与医院的合作,这些更大范围的合作对于转化医学研究也非常必要。做好转化医学很不容易。我们希望与全国的同道一起多讨论,多合作,做出更多创新的、重要的、有用的转化研究。
  后记:王晓建博士可以为遗传性、家族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免费的遗传咨询,有意者可以发邮件联系邮箱为:wang_xiaojian@vip.163.com

  王晓建简介: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委员。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世界心脏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做报告8次。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