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早诊断,将“癌王”拉下马

首页 » 研究 » 肿瘤 2016-06-17 生物通 赞(2)
分享: 
导读
肝癌早期比较隐匿,患者确诊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这个时候进行治疗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正因如此,肝癌素有“癌王”之称。据统计,全世界一年就会增加81万肝癌病人,其中43万发生在中国,占全球发病率的一半。

  肝脏是器官中的小超人,承担着消化、解毒、代谢等重要的人体机能。为了保证这些机能正常运转,肝脏拥有强悍的代偿能力,属于轻伤不下火线的拼命三郎。正因如此,肝脏损伤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最终发展成严重肝病甚至是肝癌。
  肝癌早期比较隐匿,患者确诊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这个时候进行治疗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正因如此,肝癌素有“癌王”之称。据统计,全世界一年就会增加81万肝癌病人,其中43万发生在中国,占全球发病率的一半。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害怕,因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肝癌“癌王”的地位也并非牢不可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癌治疗的效果,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基础。目前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0%-50%,而微小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90%,小肝癌约为75%。因此,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段及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医生们是怎样诊断肝癌的?
  如今的医患关系真是挺紧张,医生们累死累活,患者们却不明白他们在做些什么。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医生们现在是怎样诊断肝癌。
  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此外,肝癌还有一些典型的临床症状,比如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全身性表现、伴癌综合征等等。原发性肝癌目前主要的检查手段有肝癌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和肝穿刺活检。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名气最大的一种肝癌标志物,被广泛用于肝癌普查和诊断,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肝癌复发。其他肝癌标志物还包括血清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α1-抗胰蛋白酶(AAT)、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Ⅰ)等等。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超声(US)、增强CT或者MRI、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等。按照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肝癌诊断标准,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为肝癌:(一)具有两种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灶>2cm;(二)一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灶>2cm,AFP>400ng/ml;(三)肝脏活检阳性。
  当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时,传统检测方法诊断肝癌并不困难。只不过这个时候患者往往已经是肝癌的中、晚期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发现肝癌风险呢?
  第二军医大学:扎手指或可提前预警肝癌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领导的课题组最近在Cancer Letter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肝癌研究成果。他们的工作表明,在影像学、AFP检测等传统方法还无能为力的时候,检测血清中的循环microRNA可以提前预警并监测肝癌的发生。这种检测方法非常简便,成本也比较低。将来只需要在医院门诊进行指尖采血,就可以在3小时内得出检测结果。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李亮博士等人在王红阳院士的领导下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从2007年4月到2014年3月,总共有7个中国医学中心的928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随访。这些患者约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超声加AFP定量),以监测HCC的发生。通过回溯性检测发生肝癌的病人在临床确诊前体检的血清样本,研究人员发现其中的microRNA成分呈现特异性表达。他们的研究显示,这组标志物能够比传统方法更早发现HCC,甚至可能在临床确诊前12个月发出预警。
  “我们筛选出的血清microRNA标志物,意义在于高危人群的监测及预警。如果标志物出现异常,说明肝癌发生的风险较高,建议提高常规体检的频率、提高肝脏检测手段的精确度,比如进行CT或MRI检查,”李亮博士解释道。
  李亮博士及其同事筛选的microRNA组合很适合用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临床前筛查。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这样的筛查呢?
  肝癌高危人群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大于35岁的HBV感染者。这些患者在定期进行超声和AFP检查的同时,将来可以进行血清microRNA标志物的筛查。对此,李亮博士强调“目前我们的发现还处于研究阶段,这组血清microRNA标志物对于肝癌早期预警的特异性、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目前相关研究计划已经通过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伦理审查,我们会尽快开展前瞻性研究。这组血清microRNA标志物正式应用于临床还有一段路要走。”
  贴心提示:预防肝癌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
  李亮博士表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性肝炎(比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食物及饮水(比如长期大量饮酒或进食霉变食物)、毒物(比如亚硝胺类)、寄生虫(比如血吸虫)、遗传因素等等。虽然肝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在生活中进行针对性预防已经初见成效。“改水、防霉、防肝炎”这七字真言应当牢记在心。
  李亮博士还建议肝癌高危人群每6-12个月进行超声及AFP检测,这样才能及时监测和筛查肝癌的发生。如果出现异常,应当进一步检查和及时就诊。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来说,在体检上犯糊涂可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件事上“怕麻烦”可能会将肝癌拖入可怕的中、晚期。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