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访张志愿院士:肿瘤靶向治疗“单打”不现实,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是重点

首页 » 《转》访 2016-11-23 转化医学网 赞(11)
分享: 
导读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10月30日,2016上海张江国际精准医学高峰论坛成功召开,转化医学网作为独家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工程院张志愿院士接受我们的访谈。以下是访谈内容:

转化医学网:张院士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转化医学网的访谈。了解到你一直专注于口腔癌的诊治,我们有一部分人对这方面并不是很了解,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目前的治疗现状是怎样的?

张院士:口腔癌属于头颈肿瘤范畴,是指发生在舌、口底、腭、牙龈、颊和牙槽黏膜的癌症,当然广义上说,唇癌、口咽癌也包括在口腔癌之中。由于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多种重要器官的集中区,解剖结构复杂,治疗后对患者外貌和基本生理、感觉、言语功能产生较大破坏和影响,并显著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于患者的家庭和整个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由于目前人们普遍缺乏对口腔癌的认识,导致早期的口腔癌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在此,我也呼吁大家关注自己的口腔卫生,戒除烟酒,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口腔癌治疗目前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辅助手段的综合序列治疗,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一直倡导的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也要考虑到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其实也属于精准医疗的范畴。可以说,现在乃至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口腔癌治疗都将以手术为主,辅助以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目前在国内想要仅仅使用靶向治疗,以“单打一”的形式对付肿瘤,或表示采用某种药物消灭肿瘤是不现实的,但是也应当重视这些方法,有了这些方法的协调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转化医学网:您在口腔癌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能跟我们谈谈在治疗上与其他肿瘤的区别吗?

张院士:所有的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都是基本一致的,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但是不同的个体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有可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我们还是要强调口腔癌的个体化治疗及综合序列治疗,即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口腔癌的一个特点是,由于其主要表现在表面,很容易观测治疗的效果,是一个治疗优势。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十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注重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在保证肿瘤彻底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外貌,让患者重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转化医学网: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精准医学,能跟我们谈谈口腔癌的精准治疗吗?如何看待“精准医疗”反面声音?在精准医疗方面你带领的团队有什么实践吗?

张院士:“精准医疗”这个概念很早之前就体现在了我国中医的治病理念中。目前所讲的精准医疗,就是与患者个体化遗传学特征,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我国口腔癌精准医疗现实来看,口腔癌患者大多来自于偏远山区或农村,健康意识薄弱,收治入院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因而我们近期的主要目标应该聚焦在每位患者的个人情况上,更好地综合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寻找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来实践精准医疗。最佳治疗方案需要通过大样本多中心规范的临床试验验证,但目前国内临床试验的规范性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行动起来,努力提高我们口腔癌诊疗水平。

目前精准医疗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不断发展,难免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产生所谓“精准医疗泡沫化”的观点,这些观点的片面结论往往会带来误导,因为靶向治疗并非肿瘤精准医疗的全部,真正的肿瘤精准医疗应是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使我们临床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诊疗方案。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不断加强临床医生与基础科学家们的紧密合作,让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贯通于“实验室和临床”,促进两者之间的转化,发挥其最大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课题组从几年前就开展了口腔癌病人异种移植瘤PDX模型相关研究,其实这个模型早在很多年前就出现了,当时发展PDX主要考虑到基质微环境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而现在随着精准医疗开展,发展PDX更重要的是验证这些模型是否真正反映了病人个体化肿瘤遗传学特征,也就是说每一个PDX模型代表了一位患者肿瘤的信息,而一组PDX模型就构成了活体生物样本库。另外,PDX模型还具有其他优势:首先我们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在多个层面自主筛选PDX模型进行探索研究;其次,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规模和数量并遗传学特征明确的PDX模型,开展临床小鼠替代性试验,为各类靶向药物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依据;最后我们也可以在PDX模型中进行各类靶向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鉴定预测生物标记物,为后续病人的分子分类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支持。

转化医学网:非常感谢张院士的耐心讲解,也希望通过本次访谈引起人们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视。

张志愿院士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8-2014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现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国际牙医学院、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大学牙医学院fellowship。受聘为日本大阪齿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口腔医学》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主编。

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肿瘤与血管畸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13篇(SCI收录103篇),尤其近年来完成了国内首个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癌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发表在J Clin Oncol杂志,进一步的基础研究结果发表于Cancer Research,Oncotarget,Carcinogenesis等多个国际知名学术杂志。主编专著12部、副主编5部和参编专著12部(英文2部),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863”、“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项、面上5项等部、委级课题共19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被卫生部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等,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41名,博士后5名。(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