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蟑螂、砒霜……那些神奇的抗肿瘤药物!

首页 » 研究 » 肿瘤 2016-12-14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据资料显示,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们无不“谈癌色变”。骇人听闻的临床表现,治愈带来的身体疼痛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让人不寒而栗,但当你听说蟑螂、阿司匹林能对抗某些复杂性的肿瘤时,你是否又会瞠目结舌,感叹高大上的癌症居然也能被屌丝级的药物征服,一起领略这些“诺奖级”的神奇药物。
据资料显示,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们无不“谈癌色变”。骇人听闻的临床表现,治愈带来的身体疼痛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让人不寒而栗,但当你听说蟑螂、阿司匹林能对抗某些复杂性的肿瘤时,你是否又会瞠目结舌,感叹高大上的癌症居然也能被屌丝级的药物征服,一起领略这些“诺奖级”的神奇药物。

1.砒霜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教授用砒霜“进攻”白血病拿下国际大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陈竺教授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分别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病分子PML/RARα,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这是一项真正的结合临床医学与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是东方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开启了在恶性血液疾病中转化治疗的重要篇章。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三氧化二砷是中药砒霜有效成分,有强毒性,然而其作为治疗溃疡,鼠疫,疟疾等疾病的药物已经有2400多年。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提出As2O3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的作用,可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其抗癌效应,也在许多实体肿瘤包括肝癌中体现。一些医生还认为,As2O3对病人的副作用小于常规的化学疗法。砷的三氧化合物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诸如淋巴癌、前列腺癌或子宫癌的临床实践。 

2. 美洲大蠊

美洲大蠊,也就是俗称的蟑螂,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作为臭名昭著的世界性卫生害虫,这种昆虫不仅污染食物、而且还会传播病菌和寄生虫。 

但是美洲大蠊也是传统的中药材,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后《本草纲目》、《本草经梳》等多有记载。日前,全基因组研究成果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好医生药业集团和四川大学共同发布了美洲大蠊全基因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揭示全球首个药用昆虫美洲大蠊的基因组图谱。

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体外对慢性髓源性白血病(K562)、原髓细胞白血病(HL60)、小鼠白血病(P388D1)细胞株,鼻咽癌(CNE)、肺癌(A549)、口腔上皮癌(KB)细胞株,卵巢癌(HO8910)、宫颈癌(Hela)和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食管癌(Ecal09)、胃腺癌(BGC823)、结肠癌(LS174T)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体外对胃癌BGC-823细胞的抑制作用与顺铂(DDP)相似,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和3LL肺癌瘤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现多用于预防血栓等疾病。到2015年为止, 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在最近举办的欧洲癌症大会上,荷兰学者公布最新研究结果说,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癌症患者存活率,而英国科学家又指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癌症还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马丁·弗鲁乌斯说,他们在追踪调查1.4万名癌症患者后发现,常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存活率是不服用这一药物患者的两倍。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癌症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则在《肿瘤学年报》上发表论文说,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十年以上的50至65岁人群中,直肠癌风险降低了30%,咽喉癌和胃癌风险降低了25%。

作为时下最通用的药品之一,阿司匹林1899年由德国拜耳制药公司首次推向市场。时隔一百多年后,人们对阿司匹林的功能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如果得到更多证据支持,阿司匹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成为一种常规治疗癌症的药物,为人类带来更大福音。

4、艾蒿

中国中医药科学家屠呦呦教授因研究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继奎宁之后的抗疟疾特效药,挽救了千百万患者的生命。近来又发现青蒿素能抗癌,并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的治疗方法,成为全社会的关注。

美国的Science Daily杂志最近发布了一项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研究教授赖亨利和助理研究教授纳伦德拉星在离体实验中证实,从中草药艾蒿(学名Arteme siaannua)中提取的青蒿素(artemisinin)具有神奇的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和青蒿素接触16个小时以后,乳腺癌细胞几乎全部被杀死,显示对癌细胞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杀伤毒性,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很小。所以有可能成为无毒的抗癌药。 

近年来,主要在中国和美国,大量的体外或动物模型试验显示,青蒿素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在一项研究中,共试验了55个细胞系列,发现青蒿琥酯能抗白血病、结肠、黑色素瘤、乳腺、卵巢、前列腺、中枢神经系统和肾等器官、组织的恶性细胞;半合成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对胰腺癌、白血病、骨肉瘤化肺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实验表明,青蒿素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小鼠和大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

在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与对疟原虫的作用机制一样,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也是青蒿素攻击的主要靶点。肿瘤细胞膜遭到破坏后,其通透性就随之发生改变,一方面细胞外大量的钙离子会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即“凋亡”。另一方面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导致细胞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细胞吸收大量水分后,发生膨胀直至细胞死亡,即“胀亡”。(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