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真想做精准医疗,未来拼的是临床转化和应用

首页 » 研究 » 组学 2017-03-24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精准医疗计划”的初衷是加快在基因组层面科学研究,以促进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可行的治疗方案迅速转化到临床,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病因、针对性用药,在短期内首先实现精准医疗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应用。

阎海: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 

精准医学非“美国专利”,我国将迎发展黄金时机

精准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新曙光

●真正让患者及公众受益,需明确其应用价值,加快落实临床转化及应用

提到“精准医疗”,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初提出的“精准医疗计划”。

这是继美国医学界2011年底首次提出“精确医学”概念后,奥巴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宣布的有关生命科学领域的新项目,希望以此“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

“精准医疗计划”的初衷是加快在基因组层面科学研究,以促进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可行的治疗方案迅速转化到临床,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病因、针对性用药,在短期内首先实现精准医疗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应用。

同时,进一步把精准医学实践规模扩大,提升对疾病风险评估、疾病机制把握以及许多疾病最佳治疗方案的预测,为健康和卫生保健等诸多领域带来最大利益。

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已陆续在精准医疗市场展开布局,比如法国基因组医疗2025,英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澳大利亚儿童零癌症计划,韩国万人基因组计划,以及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等等。

尽管各有侧重,但各国都希望通过大数据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拓展对遗传病、罕见病、癌症等疾病的认识,结合分子水平的检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造福国民,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医疗创新。

政策的利好也为市场的发展铺垫了道路,发展前景可谓光明无限。

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全球精准医疗市场(2015-2022)报告》可以看出,2022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880亿美元,2015-2022年,预计该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6%

另外根据Illumina公司预测,基因测序全球总市场容量约为200亿美元,肿瘤诊断与治疗应用方向为120亿美元,是基因测序最大的应用市场。

精准医学发展进入加速期

实际上,精准医学并非“美国专利”,中国从“十一五”开始就在“863”计划等项目中布局了相关课题,而随着基因测序、大数据、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学科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精准医学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20163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涉及的100个项目,“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位列其中,展示着“基因组学”被正式列入国家战略部署。

与此同时,“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也正式公布,实施周期为2016年—2020年。中国精准医学发展正进入加速期。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健康是民众的基本需求,也是民众的最高需求,这也是市场和经济发展最强大的牵引力。

但是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及公众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全民健康”的任务仍面临巨大挑战。

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5%,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310万例,心脑血管疾病年死亡350多万,现有高血压患者2.6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慢性肾病患者1-1.2亿,活动性结核病患者550多万……

除重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外,还包括疾病诊疗技术的应用创新不足,规范化及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都是需要尽快攻克的几座大山。

精准医学作为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不仅是公众的需求,更是临床发展的要求,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我们这些科技创新的企业共同推动。

精准医疗包括了对风险的精准预测、对疾病的精准诊断、精准分类、药物的精准应用、疗效的评估、愈后的精准判断。

举例而言,北京市在201561日实施了最严格的控烟措施,究其缘由就是吸烟可能导致肺癌,除了吸烟,过度饮酒也与肝癌和食管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但不是所有吸烟和过度饮酒的人都会得这一类的疾病,因此需要把这些高风险的人群找出来,这就需要通过科技的手段,根据临床的信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实行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治疗,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案,从而为公众提供最具针对性、最有效的医疗服务。

精准医学治疗癌症将大显身手

我国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精准医疗。这个“国情”包括发病病种的巨大差异。

举例而言,美国很少发生结核病、没有滥用抗生素、也不是肝病高发区,但中国却是上述三个病种的发病大国,如拥有1.2亿的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即使在癌症领域,也十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为肿瘤大国,目前面临着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双重挑战,对精准医疗的需求亦迫在眉睫。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度有429.2万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癌症死亡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发1.2万例癌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

其中肺癌发病率最高,且死亡率也排在首位,胃癌、食管癌以及肝癌等也是常见的肿瘤类型,排在高发肿瘤的行列。

与此同时,美国癌症统计数字显示美国癌症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癌症本质上是基因病,要理解癌症,我们首先要识别那些导致癌症恶变的异常基因,才能更好地进行精确的癌症诊断和开发针对性疗法。

传统的病理切片染色诊断,很难给到病人准确客观的诊断。

举例来说,4位优秀的病理学家一起来看病理片子,吻合度只有5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因此在临床中,我们必须寻找最为客观和准确的衡量标准,对这种疾病进行判断。

以脑胶质瘤为例,作为最恶性的肿瘤之一,单纯手术不可能将它完全切掉,因为脑胶质瘤长得像树根一样,还会不断复发。

此外,在病理显微镜下雷同的两个脑胶质瘤样品,在临床上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亚型,病人治疗方案和生存预后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临床中,最为客观和准确的衡量标准,对这种疾病进行判断。

2009年,我和我的团队发现IDH1/2基因在脑胶质瘤中有热点突变,对于胶质瘤诊断、胶质瘤手术方案具有颠覆意义,2013年,我们发现TERT启动子突变是多种常见肿瘤的关键驱动因素,找到了IDH1/2之后脑肿瘤分子分型的又一个最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 2016年,WHO首次将分子参数引入到肿瘤的定义中,建立了分子时代神经系统肿瘤的命名的全新模式,采用包括IDH在内的分子分型新标准,按基因突变状态进行脑瘤的诊断,分析和治疗。

这一新的分型体系将为脑肿瘤患者带来更精准的诊断及治疗,使其真正从精准医疗这个理念中获益。

肿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领域,它的奥秘还有待层层揭开。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的过程中,相继问世了许多新的发现、新的成果。

比如现在,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方法——液体活检正开始改变癌症治疗。

液体活检技术现在日益受到医疗行业的关注,各种荣誉不断。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它可以补充甚至部分替代临床中普遍采用的组织活检技术,使得肿瘤患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也正是我们的最大心愿和最为欣喜之处。

目前,液体活检技术已经在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种中取得重要进展,并在肿瘤早筛、辅助诊断、分期分型、术后随访、疗效评估、用药监测、预后评估等多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临床和科研潜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在20164月公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在可选策略里添加了游离DNAEGFR突变检测。

这是液体活检技术首次被纳入中国指南,可以称为真正从实验室研究转入临床应用的一大飞跃。

相信未来几年内,液态活检市场将大放异彩,并逐渐转化并深入临床,从建立肿瘤基因表达谱,选择靶向用药,到快速判断治疗效果,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帮助到医生和患者。

精准医疗时代终将到来

疾病长期以来都是人类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研究学者都在医疗方面保持持续关注的态度。

过去几年间,曾经遥不可及的基因测序、精准治疗都开始成为实实在在的临床应用。更多的新方向尚在科研阶段,但其将带来的效益已清晰可见。

随着精准医学给医疗体系带来的根本性的改变,很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转型换代和升级。

精准医疗仍将是一个不断摸索、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方仍有诸多挑战需要攻克。

首先,国内致力于精准医疗领域的团队及机构虽然数量巨大,但在检测技术及结果解读理解上参差不齐,来自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政策导向、临床需求等各方面推力尚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标准化行业操作程序。

其次,政策条规上也亟待完善,以进一步加速药品的开发及审查,规范临床试验的审核标准和加大对新药试验的扶持力度;

再次,基因组信息将成为个人身份及隐私的重要部分,随着移动医疗及信息收集方式快速进展,如何构筑数据安全网络,更好地保护个体数据隐私,已成为正在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行业标准及监管层面,精准医疗的实施细则及标准需进一步细化,规范行业实际运用。

我们需要认识到,当下精准医疗的临床转化和在普通人群中的应用范围及治疗效益远没达到理想程度,在预防、治疗中所谓的“精准”也远未达到。

因此,为使科学的进步及精准医疗的发展真正让患者及公众受益,明确其真正的应用价值,需加快落实临床转化及应用。

未来,围绕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拓展,将进一步协助推动疾病诊断和相应的药物开发。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持续发展,将有效鉴定基因突变情况,为精准医疗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奠定基础。

算法的优化,大数据的积累和统计,将有助于临床试验数据的整合、共享和搜索。

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将为精准医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中国已经走在了精准医疗的前列,未来需要形成向量性推力,共同实现我国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弯道超车”。

相信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各项配套技术的发展、完善,精准医疗时代终将到来,我们每个人也都将从中获益。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