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A型血变O型血:肠道微生物又“立下奇功”

首页 » 研究 2019-06-17 转化医学网 赞(4)
分享: 
导读
血型和星座一样,有时被认为和性格、命运等挂钩。坊间传言,A型血做事精致细腻、B型血胆大果敢、O型血聪明理性、AB型血则比较平平无奇。这些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科学不断发展,血型被证明是可以转换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肠道中的酶,可以高效率将A型血转换为O型血!

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

干货 | 靠谱 | 实用




血型和星座一样,有时被认为和性格、命运等挂钩。坊间传言,A型血做事精致细腻、B型血胆大果敢、O型血聪明理性、AB型血则比较平平无奇。这些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科学不断发展,血型被证明是可以转换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肠道中的酶,可以高效率将A型血转换为O型血!既然血型可以转换,那......


今天是世界献血日,我们都知道献血之前有一个流程:检测血型。因为我们献出去的血液,最终会输入一个需要的人体内。而为了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只有血型符合的情况下才可以输血。





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血型被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每个人的免疫系统会对自身的血型比较熟悉,如果人们接受了血型错误的输血,那么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作入侵者进而发起攻击。不过,O型血却可以输血给其他血型的人。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的细胞膜,除具有一般细胞膜的共性外,还有ABO血型抗原。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则该血型为A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B,则该血型为B型,两种抗原都没有则为O型血。


近日,Nature Microbiology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者发现,人肠道微生物中的酶,可以将A型血转换为O型血。(选择A型血作为转换对象的原因之一,是白人中A型血占比较高)

黏蛋白是一类主要由黏多糖组成的糖蛋白,它发挥润滑、细胞信号通路及化学屏障的功能。人肠道壁的黏蛋白表面具有与A、B抗原相似的多糖结构,其在肠道细菌进入其他人体部位时充当保安角色。此外,一些肠道细菌还通过这些黏蛋白获得能量,因而它们会产生切断糖基分解糖蛋白的酶。


UBC的Stephen Withers教授等人认为,可以从肠道微生物中找到可以用于血型转换的方法。


从血型为AB型的志愿者粪便中,研究者分离出了大量DNA,并与大肠杆菌建立了基因文库。接着他们筛选出了能够表达类似A抗原底物的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进一步,研究者分离出表达的蛋白,经过分析,他们发现了两种来自 Flavonifractor plautii的,能够去除A型抗原的蛋白酶。不过,只有这两种酶配合使用,才可以达到去除A抗原的效果。

两种酶去除A抗原的过程


其实,数年前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Henrik Clausen就进行了通过使用酶来去除A型血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只不过当时发现的酶反应效率极低。而在 Withers教授的测试中,只需将少量这两种酶加入A型血中,A型血就会变成O型血!而且转换效率远高于之前Clausen的研究。

血型转换验证


接下来,Withers及其团队将继续测试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想象,如果该方法测试成功,将有效解决一些地方供血不足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将会保证临床医疗用血,挽救更多鲜活的生命。

参考资料:

An enzymatic pathway in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that converts A to universal O type blood. Nature Microbiology. DOI: 10.1038/s41564-019-0469-7.

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献血者组织国际联合会(IFBDO)、国际输血协会(ISBT)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日。

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首次“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感谢您。”其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2019年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人人享有安全血液。


最后通知大家~第二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今年十月份要召开,目前已经有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确认将在大会上作报告,具体阵容将在下周一为大家呈现。在大会上,研究者们将对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代谢重编程、肿瘤标志物等主题进行热烈讨论,欢迎大家一起来聆听、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和见解~


邀请函 | 招商函 | 首届大会回顾


(识别二维码进入报名入口)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