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访:上海市浦东医院检验科主任常东教授:与临床近距离对话,顺应智能化趋势,检验医学必将实现长足的发展

首页 » 《转》访 2021-01-11 转化医学网 赞(7)
分享: 
导读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2020转化医学创新技术系列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会上,上海市浦东医院检验科主任常东教授做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与展望”的主题分享。会后,转化医学网有幸对常主任进行了访谈,她分享了自己在检验医学方面独到的观点,并从研究者和从业者的视角,表达了对临床检验的未来、检验行业的发展,以及对检验医学领域从业人员的见解。
  面对新冠疫情,常主任他们一直坚守在一线,浦东医院检验科的坚守与敬业使他们在面对11月浦东新区的突发疫情时从容应对,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此次访谈中,常主任也分享了她在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期间一些深刻的感触。
  
  问:常主任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这次访谈。作为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检验科主任,您能否和我们聊一聊您对检验医学的理解?
  答:检验医学先前一直都被认为是一门临床科室的辅助学科,但现在,随着检验医学提供的临床证据越来越丰富,也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有很多检测项目甚至成为了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现在,检验医学已经从过去的对标本负责,转变为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负责。在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70%以上的证据都来自于医学检验提供的数据,因此,检验医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临床诊断的作用越来越大。
  问: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精准医疗也随之发展,您觉得这将会给临床检验带来怎样的变化,未来的趋势会是怎样呢?
  答:原来的检验主要涉及生化、免疫、微生物的检测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分子检测技术逐渐成为提供检验证据的金标准。比如,一些感染性疾病,包括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测序技术确定疾病的感染源,这是其他技术做不到的。
  未来,精准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溯源、以及治疗监测产生的影响,都会给临床检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因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所提供的数据链是其他的检测技术不能提供的,也将是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
  问: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技术的提高,肿瘤治疗也已进入到了精准化分子检测指导治疗的新时代。据了解,您在这方面也开展过一些研究,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研究,那么能否和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检测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如何?哪些技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益处呢?浦东医院在这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答: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包括常规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如ELISA、化学发光,以及微流控芯片、基因测序、荧光定量PCR等。临床应用较普遍的肿瘤筛查方法以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为主,但是免疫学方法存在缺点,无法溯源,不同的厂家、仪器和试剂检测出来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还是存在差别的。这也导致患者在某家医院检测指标为正常,到了另一家医院,检测指标就超出了正常值,会给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一些困扰。
  在国内,现在肿瘤患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并不单纯是因为肿瘤患者数量增加了,其中也有检测技术的发展,使过去无法确诊的病例,现在都得到了相应的诊断。
  目前来看,免疫学检测技术存在缺陷,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直击疾病的本质,检测致病基因。但是,许多肿瘤并不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而是由多基因突变所引起,那么这样的肿瘤就难以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实现准确的诊断。不过,从精准医学角度来看,分子检测对于肿瘤的靶向治疗还是很有应用前景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难治性肿瘤。然而,靶向治疗的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这就证明了,除了致病基因的作用,可能还与许多信号通路等其他未知的因素有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肿瘤诊疗过程中需要去探索的。
  对于浦东医院,目前成立了一个分子诊疗中心,以后分子病理和分子检验都将在分子诊疗中心进行,既能检测肿瘤组织的基因,又可以检测外周血等,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同时,浦东医院现在也引入了一、二代测序、串联质谱、常规的荧光定量技术等,配备较为齐全。相信在未来,浦东医院的分子诊疗中心也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问:据了解,近年来您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也进行过一些研究,您觉得这类传感器会在临床检验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构建一个合适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您觉得最核心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答:近几年,生物传感器在国内获得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也获得了一些科技进步奖项。这也表明,传感器在检验医学领域中也存在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发展POCT,即床旁的即时检测。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传感器领域发展的最快,最成熟的。其在检验医学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例如,这次新冠疫情中,瑞士就开发了一个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这就可以在大规模检测中体现出速度优势。包括现在广泛应用的血糖仪,也是电化学传感器发展最成熟的、最普遍的例子。在未来的POCT领域,生物传感器是很有发展前景和优势的。
  但是,目前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存在重现性、稳定性较差的缺陷。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过程中,提高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获得更稳定的技术以及修释材料,才有助于将传感器真正推向临床的实际应用。
  问:在2020转化医学创新技术系列论坛中,您提到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需要做到“平战结合,未雨绸缪”,那么浦东医院检验科会进行怎样的努力,既保证一般患者的常规就诊,又能保证疫情的防控?
  答:浦东医院给了检验科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些很好的条件。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检验科也处置的较为坦然、从容,这也得益于我们恰好新建了一个分子实验室可以作为标准较高的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我们在原有的实验室设计基础上,设置了两个标本提取区,一个提取区用来做新冠病毒的标本提取,另一个区用来处置常规标本。既符合生物安全的检测流程,也符合PCR检测的流程。而且我们当初设计实验室的时候就考虑到,分子生物学未来在检验学科所占的比重也会是比较大的,所以不管是在空间还是仪器设备的设置都留有发展余地,此外,还有31检验技术员获得PCR上岗证,都使我们能够从容应对这次疫情。
  在实验室人员负责新冠核酸的检测的同时,检验科常规人员也是一专多能的,都经过了全员培训,既精通自己的专业学科,同时也能拿到PCR的上岗证,并且轮岗培训。当需要大规模筛检的时候,大家也都能够胜任PCR检测工作,应对紧急状况。
  在前段时间的闭环管理期间,检验科能在20小时之内完成4700人份的新冠核酸检测,这也和我们实验室的配备以及平时人员的培训分不开。同时,这次也在市、区、院三级领导的大力配合之下,优先将一些紧俏的扩增设备和提取设备投入我们浦东医院检验科,使我们检测的硬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所以面对突发状况我们也能应对自如。
  问:其实我还想了解,面对这次新冠疫情,检验科冲在了最前线,包括在前段时间,浦东出现了新发病例,检验科的反应也非常迅速,那么在这期间,您有哪些较深的感触?
  答:首先,科室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储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硬件才能开展后续的工作;另外,一个科室要有自己的内涵和文化。
  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全科室在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还能随时响应上级下达的任务,比如,我们在凌晨两点接到任务,要完成3700人份的抗体检测,我们检验科也是全员上岗,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当时,包括我作为科主任也到一线参与其中。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科室的所有人员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甚至不用我过多的指挥,不需要我的动员,大家都自觉地在认真工作。有时候,我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分身乏术,副主任就会主动地去安排抗体的检测。加样、分拣试剂、运送标本,所有流程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这就跟科室凝聚力、团队积极向上的氛围、疫情期间大家的责任感、扎实的基本功都有关系。这次疫情检验了科室的应急能力,也检验了一个团队的内涵。
  这次突发疫情期间,我们科室里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在经历闭环管理之后,我们感觉科室更加团结了,大家彼此也更加信任了,每当遇到需要大批量应急检测的时候,我们也一点都不害怕,都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岗位上,如何相互配合,也都知道自己的同事会配合自己一起完成工作。这种信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也能让我们在这些紧急情况下更安全的度过危机。
  在这期间,大家也都看到了检验科的付出,大家的关照温暖了我们,让我们有了一种职业自豪感,感受到了大家对我们的认可。
  问:最后,您对未来临床检验的发展有哪些展望呢?对于广大检验科医生们,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期盼吗?
  答:我认为,未来检验的发展有两个方向。
  一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比如,过去的血常规、尿常规都需要人工去看镜下,很浪费人力,现在都转变为自动化检测,只需要一些技术人员对疑难标本进行复检。所以,如果现在检验人还仅满足于只是上机进行操作,那肯定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被淘汰的。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有很多IVD企业已经开发出全靠机器人就可以操作的检验技术,从标本接收到结果报出,整个流程都由机器完成,检验人只需要在最后一步进行复核。也就是说,只有有能力分析一些疑难病例的人员,才有可能再保留在检验科。纯手工操作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少,这不光是检验科的现象,也是很多传统领域的发展趋势。比如,微生物领域也已经有自动化仪器,从划平板到最后的培养、挑出阳性标本都可以通过仪器实现自动化;甚至是病理科,由原来技术员制备片子,人工镜下分型、分析病理,到现在也有仪器能进行初筛,大部分简单的病理都能进行诊断。因此,未来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会代替大量的人工。
  二是向POCT领域发展。比如,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快速检测的,包括一些病人需要在家里、社区里进行即时检测,都需要通过POCT的方法进行操作,POCT的小型设备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而一些疑难、复杂的检测就可以送到中心医院,或者是大型的三甲医院。
  问:除了以上问题,您还有其他内容想补充给我们转化医学网读者的吗?
  答:现在从事医学检验的很多是检验技师,真正的检验医师很少。检验技师了解的是检测的意义,但是和临床还是有一些脱节。如果检验行业能更多的参与到临床疑难病例的讨论中,多了解一些疾病的诊疗过程,以及检测数据在临床中到底有哪些意义,那么这将给我们检验人带来很大的改变。
  编者按: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为临床诊断提供最科学,最客观的依据。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革新,检验数据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临床医生提供的证据越来越可靠。当下,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科学正经历飞速的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检验医学也将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

  在疫情期间,正是由于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应用,以及检验科的团队凝聚力与信念,才能够完成大体量、大规模的应急检测。检验人以及所有冲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冒着巨大风险,勇敢面对未知的威胁,他们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为疫情防控做出巨大贡献。在此,小编向他们致敬!

  常东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检验科主任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浦东新区领先人才。获第一届“白求恩式检验人”,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代谢疾病实验诊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和检验医师协会区域检验学组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省和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5项。任6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规范化教材副主编、编委。获省、市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中华检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教育部学位委员会评审专家,CNAS技术评审专家。(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