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文:医疗健康产业创业环境现在是最好的时期
导读 | 经过五年快速发展的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得到了入驻企业的广泛好评。但BioBay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不断以学习者的心态,将优质的企业与高端的人才引进来,并更加关注企业在园内的持续发展,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的放矢提供贴心服务,从而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a href="http://img.360zhyx.... |
经过五年快速发展的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得到了入驻企业的广泛好评。但BioBay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不断以学习者的心态,将优质的企业与高端的人才引进来,并更加关注企业在园内的持续发展,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的放矢提供贴心服务,从而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08/QQ截图未命名.jpg"><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3524" title="QQ截图未命名" src="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08/QQ截图未命名.jpg" alt="" width="465" height="278" /></a>
<br/><strong>生物探索:刘总您好,BioBay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生物园区之一,是什么促使您和创新中国进行合作,设立医疗专场?作为评委,这次活动中印象较深的企业是?</strong><br/>
<!--more--><br/><strong></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两年前创新中国总决赛是在苏州,是跟我们苏州一家偏重软件、互联网的一家公司联合办的。当时我有去参加,我觉得这个平台非常好,在于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投资方、市场、创业者等等对接的一个渠道。所以后来我们就跟创业邦一拍即合,说能不能做一个“医疗健康专场”。当时考虑这个医疗健康专场也是经过斟酌的。因为平时都说生物医药产业,但是会把这个产业说狭窄了,实际上现在,包括昨天也看到过一个项目,有的项目其实是技术和解决方案之间的一个结合,那么可能就不能归为生物医药类。所以后来,我们考虑到这会是一个趋势,就定这个名字为“医疗健康专场”。那么去年是第一届,应该说是在打基础、做品牌的时候。今年蛮高兴看到报名参赛的企业的数量及来自城市的地域范围也更广了,而且进入总决赛的项目质量也比去年要成熟,包括他们台上8分钟的介绍,因为搞技术的项目是非常非常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清楚的。因为他们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而像这样的比赛对技术过于强调的话,可能就会引发如市场是不是没想清楚,商业模式是不是没想清楚这样的疑问。对医疗健康这一类的企业,短时间高强度的这样一个展示,实际上是蛮挑战的。所以很明显的看出今年的项目比去年的在台上呈现的就更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昨天的第一家,“迪凯尔”这一家,像这样的技术人员,其实他是做了很多很多年技术。要克制自己在技术上过多的沉浸,因为他如果不沉迷于自己的技术,不相信自己的技术有广泛的应用也不会放弃之前的其他机会来做这样一个公司的。昨天我看到他表现的还是蛮好的,把他这个平台到底能有多广泛的应用和现在聚焦在哪个领域讲的蛮好的。这也是创业邦在赛前对这些企业的梳理、筛选和辅导还是蛮有帮助的。所以,从我们BioBay这个机构来讲,我们还是希望明年可以和创业邦继续合作把这个医疗健康专场办下去。
<br/><strong>生物探索:这次医疗健康专场前三名有两家是制药型公司,是不是制药型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资方青睐?</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其实做药的和做器械、设备的不太一样,做药的这个研发的周期及到他这个药能上市的时间平均来看要比医疗器械设备要长。昨天来的这两家其实不是一个初创型的企业,在互联网专场可以看到有些只要一两年发展就可以来参赛了。这两家都是做了很多年了,而且第一轮的天使投资都曾经拿到过,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有阶段性成果能让大家看得到的阶段。比如说第一名,他是和盖茨基金会在结核病方面有一个项目的合作,因为我知道盖茨基金会一直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一些无法承担高昂医疗费用但是又经常发生这种病的解决方案,结核病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能被他们在全世界筛选出来作为一个合作方,应该还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也是评委选他的一个考虑。我个人觉得不是说评委倾向于选药,而是昨天这两家能够呈现出有阶段性成果,像第二名的能跟瑞士第二大药厂有合作的项目,这也验证了他的这个技术的成熟性。江博士他自己也回答了有哪些经验和体会他也说到了。
<br/><strong>生物探索:在之前的比赛中,您曾点评说,硅谷是你想到的我就做得到,中国是您能做到我就能做到,日本是您能做到我就能做到更精巧。能否进一步说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业环境的现状和特点?</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中国这个创业环境我想应该是历史的最好时候吧。因为现在鼓励创业,最终的经济要靠实体经济来支撑,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目前还没有一个中国做出来的在全世界都能上市的新药,这个和我们的经济实力、和我们的人口基础是不成正比的。但是和我们的科研水平和我们现在的创业企业的水平还是比较吻合的。虽然听起来有打压我们自己的嫌疑,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环境,而且国家把医疗这一块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科技创新这一块也有很多的投入。生物医药需要更扎实更坚韧的投入,很长的周期,但是一旦做出来了中国市场或是全球市场所需要的新药的话,它可以卖很久。一个药甚至可以卖十年,其他有些东西是两年一个周期,如果错过了这波就没有了,就像在消费应用上。所以说这就是一个不同的产业。所以呢我说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时候。
当然对企业来说,选创业环境的话,他也要考虑一下周围的配套。毕竟不像硅谷那边,所有的资源都是非常成熟的。比如说我要定一个试剂,今天晚上打个电话,明天一早就能递到门口了。但是在中国目前还是做不到。机遇永远是挑战,所以说配套还没有完善到那个程度。那么企业在创业期选一个创业环境的时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还有配套设施包括交通都要考虑进去。不能说因为我对哪里熟悉就在哪里创业,要选一个未来能够持续做下去的地方。尤其像生物医药企业,很难再搬的。已经拿到生产许可证了,如果再搬走的话,就需要再花很多精力时间重新装修、再去获得批准许可。这样轻易的搬,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说生物医药行业在创业初期要比其他行业要再多想一点产业的配套环境。
<br/><strong>生物探索:BioBay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生物园区之一,和创业邦合作创新中国对园区企业有何帮助?</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帮助是很大的。去年只有一个企业进到前三名,今年有两个企业进到前三,第三名是并列,实际上是有3个企业。所以我觉得创业邦创新中国这个比赛给我们BioBay园区里面那些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启发。去年没有做新药研发的进到最后的名单里面,因为大家觉得做新药周期长,商业模式还不清晰,到底能不能做出来还不知道,所以很难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今年进来这两家,还是第一、第二名。所以我觉得其实这个平台提供的信息、交流合作包括对自己商业模式运行模式的验证和确认,这种帮助是巨大的。
因为我们BioBay也是提供一个平台、载体,尽量帮助解决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和创业邦合作做这个医疗健康专场其实能起到对这个企业在市场和产业资源上的合作是具有促进和推动的。
<br/><strong>生物探索:作为BioBay的CEO,对于一个初创生物公司,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您给予初创企业的建议有哪些?</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很多投资者会说“你一定想清楚了再做。”但是我觉得,在生物医药健康这一块如果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的话,不妨先做。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抬头看路”。你的技术有可能最后做成的并不是你最初想做的,这个过程中谁来改变呢,其实就是自己才能改变。看全世界现在的新药研发,很少是由一家公司自己做的。我觉得如果要是有个很好的技术平台的话,先做着再说。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有可能将来要跟其他企业合作,有可能要调整自己的未来的运作模式、产品研发的方向。
<br/><strong>生物探索:BioBay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得到了入驻企业的广泛好评。BioBay的成功秘诀是什么?</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BioBay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创业企业他们需要的事,我们就尽可能多做一点。我觉得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也满愿意学习的。比如说跟创业邦合作,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一个成熟的,能得到投资人、市场认可的企业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在企业的运作上,我们也是希望能与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和学习。我们会主动的去倾听企业的需求,去帮忙跟相关部门联系解决各种从大到小的事情。我们有两个服务部门在一起为园区的企业服务。一个是“入驻服务部”,负责企业在日常运作中的安全、环保、消防、户口、交通、吃饭等等;另一个是“产业服务部”,主要负责国家有什么新的政策、新的资助项目、人才有什么资助和补贴、什么样的投资机构在看什么样的项目对接、国外有什么公司想在中国发展我们牵线搭桥等等。这就是我们在企业可能需要的服务链上都在努力地做,不会的去学习。跟企业交流,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如果得到确认,我们就会坚持往下做。
关于BioBay
苏州生物纳米园以“专业、热忱、务实”的理念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园内提供综合的软硬件服务平台体系,以帮助入园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
<br/>来源:生物探索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08/QQ截图未命名.jpg"><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3524" title="QQ截图未命名" src="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08/QQ截图未命名.jpg" alt="" width="465" height="278" /></a>
<br/><strong>生物探索:刘总您好,BioBay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生物园区之一,是什么促使您和创新中国进行合作,设立医疗专场?作为评委,这次活动中印象较深的企业是?</strong><br/>
<!--more--><br/><strong></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两年前创新中国总决赛是在苏州,是跟我们苏州一家偏重软件、互联网的一家公司联合办的。当时我有去参加,我觉得这个平台非常好,在于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投资方、市场、创业者等等对接的一个渠道。所以后来我们就跟创业邦一拍即合,说能不能做一个“医疗健康专场”。当时考虑这个医疗健康专场也是经过斟酌的。因为平时都说生物医药产业,但是会把这个产业说狭窄了,实际上现在,包括昨天也看到过一个项目,有的项目其实是技术和解决方案之间的一个结合,那么可能就不能归为生物医药类。所以后来,我们考虑到这会是一个趋势,就定这个名字为“医疗健康专场”。那么去年是第一届,应该说是在打基础、做品牌的时候。今年蛮高兴看到报名参赛的企业的数量及来自城市的地域范围也更广了,而且进入总决赛的项目质量也比去年要成熟,包括他们台上8分钟的介绍,因为搞技术的项目是非常非常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清楚的。因为他们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而像这样的比赛对技术过于强调的话,可能就会引发如市场是不是没想清楚,商业模式是不是没想清楚这样的疑问。对医疗健康这一类的企业,短时间高强度的这样一个展示,实际上是蛮挑战的。所以很明显的看出今年的项目比去年的在台上呈现的就更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昨天的第一家,“迪凯尔”这一家,像这样的技术人员,其实他是做了很多很多年技术。要克制自己在技术上过多的沉浸,因为他如果不沉迷于自己的技术,不相信自己的技术有广泛的应用也不会放弃之前的其他机会来做这样一个公司的。昨天我看到他表现的还是蛮好的,把他这个平台到底能有多广泛的应用和现在聚焦在哪个领域讲的蛮好的。这也是创业邦在赛前对这些企业的梳理、筛选和辅导还是蛮有帮助的。所以,从我们BioBay这个机构来讲,我们还是希望明年可以和创业邦继续合作把这个医疗健康专场办下去。
<br/><strong>生物探索:这次医疗健康专场前三名有两家是制药型公司,是不是制药型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资方青睐?</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其实做药的和做器械、设备的不太一样,做药的这个研发的周期及到他这个药能上市的时间平均来看要比医疗器械设备要长。昨天来的这两家其实不是一个初创型的企业,在互联网专场可以看到有些只要一两年发展就可以来参赛了。这两家都是做了很多年了,而且第一轮的天使投资都曾经拿到过,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有阶段性成果能让大家看得到的阶段。比如说第一名,他是和盖茨基金会在结核病方面有一个项目的合作,因为我知道盖茨基金会一直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一些无法承担高昂医疗费用但是又经常发生这种病的解决方案,结核病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能被他们在全世界筛选出来作为一个合作方,应该还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也是评委选他的一个考虑。我个人觉得不是说评委倾向于选药,而是昨天这两家能够呈现出有阶段性成果,像第二名的能跟瑞士第二大药厂有合作的项目,这也验证了他的这个技术的成熟性。江博士他自己也回答了有哪些经验和体会他也说到了。
<br/><strong>生物探索:在之前的比赛中,您曾点评说,硅谷是你想到的我就做得到,中国是您能做到我就能做到,日本是您能做到我就能做到更精巧。能否进一步说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业环境的现状和特点?</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中国这个创业环境我想应该是历史的最好时候吧。因为现在鼓励创业,最终的经济要靠实体经济来支撑,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目前还没有一个中国做出来的在全世界都能上市的新药,这个和我们的经济实力、和我们的人口基础是不成正比的。但是和我们的科研水平和我们现在的创业企业的水平还是比较吻合的。虽然听起来有打压我们自己的嫌疑,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环境,而且国家把医疗这一块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科技创新这一块也有很多的投入。生物医药需要更扎实更坚韧的投入,很长的周期,但是一旦做出来了中国市场或是全球市场所需要的新药的话,它可以卖很久。一个药甚至可以卖十年,其他有些东西是两年一个周期,如果错过了这波就没有了,就像在消费应用上。所以说这就是一个不同的产业。所以呢我说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时候。
当然对企业来说,选创业环境的话,他也要考虑一下周围的配套。毕竟不像硅谷那边,所有的资源都是非常成熟的。比如说我要定一个试剂,今天晚上打个电话,明天一早就能递到门口了。但是在中国目前还是做不到。机遇永远是挑战,所以说配套还没有完善到那个程度。那么企业在创业期选一个创业环境的时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还有配套设施包括交通都要考虑进去。不能说因为我对哪里熟悉就在哪里创业,要选一个未来能够持续做下去的地方。尤其像生物医药企业,很难再搬的。已经拿到生产许可证了,如果再搬走的话,就需要再花很多精力时间重新装修、再去获得批准许可。这样轻易的搬,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说生物医药行业在创业初期要比其他行业要再多想一点产业的配套环境。
<br/><strong>生物探索:BioBay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生物园区之一,和创业邦合作创新中国对园区企业有何帮助?</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帮助是很大的。去年只有一个企业进到前三名,今年有两个企业进到前三,第三名是并列,实际上是有3个企业。所以我觉得创业邦创新中国这个比赛给我们BioBay园区里面那些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启发。去年没有做新药研发的进到最后的名单里面,因为大家觉得做新药周期长,商业模式还不清晰,到底能不能做出来还不知道,所以很难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今年进来这两家,还是第一、第二名。所以我觉得其实这个平台提供的信息、交流合作包括对自己商业模式运行模式的验证和确认,这种帮助是巨大的。
因为我们BioBay也是提供一个平台、载体,尽量帮助解决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和创业邦合作做这个医疗健康专场其实能起到对这个企业在市场和产业资源上的合作是具有促进和推动的。
<br/><strong>生物探索:作为BioBay的CEO,对于一个初创生物公司,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您给予初创企业的建议有哪些?</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很多投资者会说“你一定想清楚了再做。”但是我觉得,在生物医药健康这一块如果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的话,不妨先做。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抬头看路”。你的技术有可能最后做成的并不是你最初想做的,这个过程中谁来改变呢,其实就是自己才能改变。看全世界现在的新药研发,很少是由一家公司自己做的。我觉得如果要是有个很好的技术平台的话,先做着再说。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有可能将来要跟其他企业合作,有可能要调整自己的未来的运作模式、产品研发的方向。
<br/><strong>生物探索:BioBay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得到了入驻企业的广泛好评。BioBay的成功秘诀是什么?</strong><br/>
<br/><strong>刘毓文:</strong><br/>
BioBay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创业企业他们需要的事,我们就尽可能多做一点。我觉得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也满愿意学习的。比如说跟创业邦合作,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一个成熟的,能得到投资人、市场认可的企业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在企业的运作上,我们也是希望能与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和学习。我们会主动的去倾听企业的需求,去帮忙跟相关部门联系解决各种从大到小的事情。我们有两个服务部门在一起为园区的企业服务。一个是“入驻服务部”,负责企业在日常运作中的安全、环保、消防、户口、交通、吃饭等等;另一个是“产业服务部”,主要负责国家有什么新的政策、新的资助项目、人才有什么资助和补贴、什么样的投资机构在看什么样的项目对接、国外有什么公司想在中国发展我们牵线搭桥等等。这就是我们在企业可能需要的服务链上都在努力地做,不会的去学习。跟企业交流,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如果得到确认,我们就会坚持往下做。
关于BioBay
苏州生物纳米园以“专业、热忱、务实”的理念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园内提供综合的软硬件服务平台体系,以帮助入园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
<br/>来源:生物探索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