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北大肿瘤医院沈琳教授:胃癌个体化药物治疗问题与进展

首页 » 研究 » 新药研发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3)
分享: 
导读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10/331.jpg"><img class="size-full wp-image-4400 aligncenter" title="33" src="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10/331.jpg"><img class="size-full wp-image-4400 aligncenter" title="33" src="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10/331.jpg" alt="" width="130" height="170" /></a>

化疗药物的不断进步提升了其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随着人们对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信号传导通路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集中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EGFR)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路上的靶向药物开始进入临床研究或应用于临床。

<!--more-->

但近两年来一系列的临床研究的失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胃癌的高度异质性,如何实现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个体化治疗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将从胃癌生物学特征、药物治疗现状、临床研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阐述。

<br/><strong>辅助化疗的个体化实施问题</strong><br/>


辅助化疗,目前来自于ACTs-GC 和CLASSIC 研究证据,一是S-1 单药,另是XELOX 方案,两项临床研究都显示Ⅱ、Ⅲ期胃癌患者D2 术后辅助化疗3 年DFS 率可由10%提高至14%。显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但问题是哪类患者不能获益?谁更合适选择替吉奥还是XELOX 方案?

可从亚组分析发现,S-1 单药辅助化疗在Ⅲ B 期胃癌患者中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且还看到单药S-1 与单纯手术比较,远处转移发生率也无差异。这说明分期较晚、肿瘤负荷量较大的患者,单药尚不足以预防复发和远处转移。

而XELOX 方案辅助化疗,在预防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中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XELOX方案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且女性患者以及腹膜转移患者获益率也稍低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患者。这对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分期情况来选择辅助化疗药物和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期较晚、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高者更多考虑联合化疗,而分期较早,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耐受性差的患者可考虑单药。更进一步的分子分型发现,肿瘤TP、胸苷酸合成酶(TS)、ERCC1等表达也与药物的选择相关。

由于术后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评价观察上的困难,使得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个体化要求更为迫切。目前诸多临床研究除去长期随访外,还有结合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分型等手段,有望使不同体质、不同生物学类型、不同预后的胃癌患者得到合理的辅助化疗,以便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愈水平。

但个体化辅助治疗研究在临床上更难做,既要选择药物疗效同时还要关注药物的安全性以及长期毒性,如第二肿瘤、生殖影响等,观察周期太长,且有待于多个学科的合作,未来路程还很长。

<br/><strong>化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strong><br/>


病理分型的价值

胃癌病理分型,如Lauren 分型,与胃癌的预后甚至化疗药物的选择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分析技术的发展,发现不同Lauren 分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分子学差异,这种差别可能与晚期胃癌个体化治疗有一定的相关性。

ToGA 研究发现,HER2 蛋白在肠型胃癌表达更显著;国内研究者在482 例胃癌标本中,也检测到HER2 在肠型、弥漫型、混合型和未确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15.2%、6.9%、5.4%、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HER2 过表达的晚期弥漫型胃癌接受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并未显著延长总生存。

目前部分晚期胃癌化疗相关临床研究也表明Lauren 分型与化疗方案的相关性,TS 表达与Lauren 分型有一定相关性,TS 在肠型胃癌表达高于弥漫型胃癌,而TS 高表达与以5-FU为主化疗敏感性下降有关,TS低表达患者的5 年生存率和对含5-FU 化疗方案的效果要优于TS 高表达者。

FLAGS 研究共入组1053 例初治胃/ 胃食管结合部晚期腺癌患者,亚组分析显示,590 例弥漫型的胃癌患者中,CS 化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优于CF 化疗者。GC0301/TOP-002 研究入组了326 例晚期胃癌初治患者,亚组分析显示,弥漫型或PS1-2分患者可能从IRIS 方案获益。

JCOG 9912 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弥漫型胃癌组CP方案疗效优于氟脲嘧啶治疗。START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多西他赛联合S-1在弥漫型胃癌中优于单药S-1。以上结果均提示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S-1在弥漫型胃癌中可能有一定疗效优势。

基因分型的价值

近来人们在关注病理学分型的同时,也在试图探索出胃癌的基因分型。Tan等分析了37 个胃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最终发现一个含有171 个基因的芯片,通过它可将胃癌分为肠型(G-INT)和弥漫型基因亚型(G-DIF)。进一步在521 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中进行验证,发现肠型和弥漫型基因亚型与临床病理学Lauren 分型的一致性为64%,有明显的相关性。预后分析显示,基因分型有明显的预后意义。在体外的细胞药敏研究中,肠型基因型细胞对氟脲嘧啶奥沙利铂较敏感,而弥漫基因型细胞对顺铂较敏感。研究者根据患者胃癌组织的基因谱进行S1/ 奥沙利铂或S1/ 顺铂的Ⅱ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紫杉醇作为微管靶向药物,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均能使胃癌患者获益。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30% 左右的患者不能从紫杉醇治疗中获益。如何筛选出对紫杉醇敏感的患者、探索预测其疗效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一直是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Tuan 等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静脉注射紫杉醇治疗弥漫型胃癌有明显的疗效。Yamaguchi 等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32 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行单药紫杉醇化疗,弥漫型胃癌患者和肠型胃癌患者有效率分别为36% 和24%。YEmi 等开展了紫杉醇单药80 mg/m2 每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弥漫型胃癌患者和肠型胃癌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2.5% 和13%。以上研究均提示紫杉醇在弥漫型胃癌中疗效可能优于肠型胃癌患者。

虽然依据胃癌病理类型和基因分型指导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十分有限,尚需进一步证实,但这是胃癌个体化治疗研究的必经之路。

分子标志物 研究发现,β微管蛋白Ⅲ 型(TUBB3),在耐药细胞中选择性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紫杉醇耐药呈正相关。这种耐药机制先后在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乳腺癌以及原发部位不明癌中得到证实。Urano等研究表明,TUBB3 在36.4%的胃癌患者中表达阳性,并且TUBB3 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疗效及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笔者的研究中也发现TP 高表达和TUBB3低表达的胃癌患者对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疗效明显提高,可以达到80% 以上,OS 也明显延长。

但这些研究多为回顾性、亚组分析结果,并没有对目前晚期胃癌常用化疗方案在Lauren 分型中以及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进行前瞻性的系统研究比较。

<br/><strong>靶向药物的个体化选择</strong><br/>


随着ToGA 试验最终结果的发表,胃癌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新纪元开启。抗HER2 治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 过表达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靶向药物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治疗研究,但令人沮丧的是,几乎未见成功的报道。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出许多共性的原因: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未选择特定的人群,也未关注东西方胃癌患者的差异。虽然亚组分析显示欧美人群有些获益的趋势,但试验并未显示出优势人群。

依维莫司在肾癌、pNET中显示了很好的疗效,但因为未关注到胃癌的异质性,没有选择特定人群,最后临床研究未显示出其单药在胃癌二、三线治疗中的作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国内Ⅱ期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疗效的前景,并发现TGFα 表达与疗效相关。但Ⅲ期研究并未筛选患者,近日公布了研究失败的消息,很让人遗憾。另一EGFR单抗——帕尼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在2012 年ASCO 年 会上也报告了失败的结果,同样是未进行分子标志物筛选。小分子TKI——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HER2 阳性胃癌患者,虽然针对特定人群,但可能由于忽略了小分子TKI 与化疗联合过程中,一系列分子调控的变化等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已经发生的未能解释的问题,重蹈覆辙遭遇失败。舒尼替尼等也是同样的命运。

这系列的靶向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节节失败告知我们,针对胃癌这一异质性特别强的肿瘤,沿用传统方法,想让所有患者都能从一种同样的治疗中获益是不可能的。

今年ASCO 会议报道的C-met 抑制剂——HGF/SF 单抗,Rilotumumab 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中显示了很好的前景。特别是对C-met 高表达的胃癌患者,获益率更加明显,未来进行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定将筛选C-met 高表达的合适的患者,有望获得阳性结果并筛选出有效人群,这也是今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必经之路。

<br/><strong>多学科治疗协作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需践行</strong><br/>


现有条件下可供医生个体化选择药物治疗的依据很少,所以除了研究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来选择药物,并根据治疗目标、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同时注意多学科协作,关注局部治疗对晚期患者的作用,如姑息放疗。对转移病灶比较局限、能够被放疗靶区覆盖所有转移范围者,可以达到延长生存期及控制症状;局限肝转移者血供丰富者可以考虑TACE,结合射频消融等,个别患者还可能有机会接受R0 手术切除;部分卵巢转移的患者可能通过切除卵巢转移灶达到延缓腹水出现、改善生存的可能。但这些研究结果样本量较小,多为回顾性研究,所以尚需要继续观察研究。

<br/><strong>结语</strong><br/>


在所有的实体瘤中,胃癌是预后较差、异质性很强、药物敏感性较差、对个体化要求较强的肿瘤,在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必须关注胃癌患者以及肿瘤特征,合理地个体化选择药物,才有可能使患者真正获益,并延长生存。

<br/><strong>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沈琳</strong><br/>

沈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专业方向为肿瘤内科,重点是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主要从事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营养治疗。参加多项I-I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多项国内II、III期临床试验。于2000—200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消化病所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并于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沈琳教授在国内和国际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享有盛名,在多个学术团体中任重要职务,如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内科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内科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肿瘤营养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胃肠工作部副部长、青年工作部部长,CSCO执委会委员,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组长, SFDA新药评审专家库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第四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等。并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Chinese J Cancer Research》、《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等学术杂志中任编委、副主编或审稿专家。
沈琳教授自2003年主持医院内科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及住院医师的教学和进修医生的培训工作,多次获得北京大学及医学部的表彰,如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带领内科教研室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

<br/>来源:医师报

<br/><strong>相关个体化用药小结:</strong><br/>


1、TS低表达胃癌患者,5-FU进行化疗效果要高于TS 高表达者;

2、TUBB3低表达胃癌患者,紫杉醇疗效及患者预后较好;

2、HER-2 高表达胃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联合化疗已成为的首选治疗方案;

3、C-met 高表达胃癌患者,使用HGF/SF 单抗效果更好,不过此方案尚需大型Ⅲ期临床研究来确认。

&nbsp;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