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医学生一半都想转行(独家报道)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11)
分享: 
导读
9月,又是一批新生步入大学校园的日子。这时的他们,大概还顾不上思考未来的就业问题,但当4年或5年过后,他们还能坚持自己曾经选择的理想、从事与专业相符的职业吗?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红漫教授公布了一份针对北京市医学院校本科生的调查。她发现,对就业前景有信心、愿意从事临床医学的医学生只有一半;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为56.9%。换句话说,仅2年,医学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信心就下降了近...
9月,又是一批新生步入大学校园的日子。这时的他们,大概还顾不上思考未来的就业问题,但当4年或5年过后,他们还能坚持自己曾经选择的理想、从事与专业相符的职业吗?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红漫教授公布了一份针对北京市医学院校本科生的调查。她发现,对就业前景有信心、愿意从事临床医学的医学生只有一半;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为56.9%。换句话说,仅2年,医学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信心就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

  “放弃当医生,我没太多迟疑”

<!--more-->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天的培训结束了,吃过晚饭,小穆和他未来的同事在公司安排的宿舍里打牌消磨时间。今年的临床医学应届毕业生小穆,在6月份就已经被国内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录取,并被安排到北京参加入职培训。和他一起培训的还有26个人,包括他在内的19人,是来自全国不同高校医学院的应届本科生或研究生,还有5人是在医院工作了一到两年后辞职过来的,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医生这个职业。

  同小穆一样,从医学院毕业后,没有最终走上医生这个岗位的临床医学生不在少数。小穆所在的班级共有30人,最终选择当医生的只占全班1/3,其他人有的选择进入医疗器械和药品公司做销售,还有部分人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虽然由于专业和学历的限制,公务员的对口职位不是很多,但依然有人愿意去挤独木桥,甚至有不少名校医学专业研究生去报考县级以下地区的公务员。 

  由于医学生所学知识的专业程度较高,很多人转行后都不同程度地荒废了所学。埋头苦读5年甚至8年书后,却找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在毕业就转行的医学生眼里显得很平常。“现在很多人就业都和学的专业不对口,医学生并不是特例。”毕业后在某外资医药公司工作的小李这样告诉记者。她所学的预防专业如果寻找对口的工作,一般都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如果进入比较好的医药公司,本科生就能有一份相当可观的收入。对来自农村的她来说,选择放弃医生这个职业,没有太多迟疑。“很多师兄师姐,毕业去医院后,最开始几年每个月才能拿到两三千块钱,这根本不够我在北京平时的开销。算算房租、水电、交通,我就算不吃不喝也一分钱剩不下来。”

  有些人和小穆一样毕业就转行,还有些人没完成5年本科学业就已开始后悔了。2011年,中山大学做的一项“见习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5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生中,在经过3年医学院学习生活后,已经有8%准备转行,62%后悔将成为一名医生。他们后悔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生职业风险大,占81.3%;回报少占40.7%;需要终身学习及需要长期值夜班占40.7%;工作时间不规律占31.3%等。    

  风险大回报少,当医生“不划算”

  看到现在医学生纷纷转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强表示理解,同时也让他想到了自己当年。“我们那时当医生的志愿特别坚定,报考时,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全写上医学院。后来毕了业,全班30个同学,如今有二十几个还活跃在临床岗位上。”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则表示,医生曾经是很多家长眼中有前途的职业,在一些国家现在依然如此: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收入会高于教授,社会上也极受尊重。但在国内,情形已经不是这样了。如今医生的工作负担很重,风险也很高。有数据显示,全国医院的门诊量已从2005年的40亿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62亿人次;住院人次也从2005年的7100多万,猛增至2011年的1.52亿;可医生人数的增长却远低于这个速率。不仅如此,“由于门诊量的绝大部分负荷都由主治或住院医师承担,新进医院的医生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报酬偏低,也是医学生就业的障碍之一。在王红漫教授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医学生期望年薪在“9万元以上”,但事实情况却远达不到这个数值。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小陈告诉记者,她毕业后虽然进入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但3年过后,现在她的月工资仍徘徊在3000元左右,这对于在北京生活的她而言,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对此,张强表示,虽然从整个社会来看,毕业生工资待遇低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不同的是,其他行业如金融、IT等从业人员有两年工作经验后,便可以享有比较合理的待遇,医疗行业却很难如此。按照当前医院的工资制度,医生的薪水分为基本工资、科室奖金等,除此之外还和医生的职称挂钩。比如在有些地方,已经工作两三年的医生收入其实和刚毕业不久的医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医学的特殊性,还要求医学生们要长期不停地学习、充电、考试,以谋求职位的晋升。有句话说:“没有十年的临床积累磨炼,出不来一名好医生”。但在这期间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常常会让他们觉得不划算。已经转行在网络编辑岗位做得如鱼得水的小祝直言:“做医生要一辈子考试、无休止地,我做不到。”

  “医患关系的紧张,多次发生的伤医事件,也会对医学生的从医志愿造成影响。”张强说,除此之外,现在社会上需要医学专业背景的职位越来越多,药厂、媒体,甚至IT行业、投资公司都开始设立医学相关职位。面对这么多待遇明显好于医院的选择,他们怎能不动心?

  转行的根源在于培养与就业脱节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外因,陈育德教授仍一针见血地指出,医学生转行的根源在于培养规划、招生规模与各地岗位需求的脱节。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招收医学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共计59万,毕业49.8万。“从这两个数字来看,医学生不算少,但其中各类学生的比例可能与实际需要有差距,以至于影响实际从医者的比例。如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已经达到1:1左右,甚至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

  陈育德教授说,现在很多医学院都在扩招,一些地方医学院招生规模甚至出现了很不均衡的情况,比如在山东地区,医学院很多,本科毕业生也多,供大于求;陕西、甘肃却刚好相反,医学院少,且多数学生是长学制,5年制毕业生反而供不应求,致使一些县医院招不到5年制的临床医学毕业生。

  所有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有些地方的区县级医院招不到合适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有些地方的大医院却是博士也要挤破头。

  “如果让博士生下到基层,先不说基层医院能不能养得起,从目前8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很可能导致他们下到基层也看不了病,因为基层医院缺乏专业的设备及相关人员的辅助。”如今的现实情况便是,基层医生严重不足。按照国家计划,到2015年,要为城乡基层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全科医生实际只有7.8万,且大部分是转岗培养的,其质量不容乐观。

  此外,现在很多医院的用人制度也制约了医学生的实际发展。“医院都有上级规定的人员编制,且多年不会变化;医院的管理者也要考虑人力成本,在编制满员急需医生的时候,医院宁愿返聘一些有经验的老医生,也不愿选择需要增加编制才能进院的应届毕业生。而且,如此一来,医院还能省下培养新人的时间和精力,并减少新医生因为没临床经验而带来的问题。”

  所以,我们也可以想到,医学生的转行,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接收。

  “要让不管几年制的学生,都成为优质的医生”

  医学院在读,保研在本系的小徐,今年暑假的主要任务是帮导师整理资料和联系同门的师兄师姐。对于临床医学生的纷纷转行,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很多转行的人都是在本科毕业找工作或者考研究生时就已经找到了方向,硕士甚至博士生毕业后,进入临床的人仍然占大多数。而且,也不是只有医学生会在毕业后转行。”

  小徐的话,刚好说到了一个关键。陈育德教授表示,人们关注医学生的转行,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的受关注程度高。毕竟,有经验的好医生越来越少,最终可能就会影响到治疗质量。但事实上,不止医学生,其他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转行的也都不少,没有必要将医学生看成特例。

  陈育德教授说,要想不浪费多年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需要的是综合考量。

  首先,要让医学人才的培养有更切实的规划,包括每年八年制、五年制、三年制学生分别要招多少,才能满足各地的实际需要,国家主管部门要在培养与需求不平衡的地区间进行统筹协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用人制度,让新进入医院的医生能够劳有所得,保证他们的各种权益;再次,社会要尊重医生的人格与他们的辛勤劳动,要为医生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陈育德教授最后补充,现在教育部和卫生部正准备实施一项名为“卓越医生教育”的培养计划。它不是为了培养出博士、博士后那样的顶尖人才,而是要让不管几年制出来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优质的医生:有技术、有医德、有经验,还要有责任感。

<br/>来源:生命时报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