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和睦家:在中国提供“美国式医疗”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10/untitled.jpg"><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4575" title="untitled" src="http://img.360zhyx.com/...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10/untitled.jpg"><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4575" title="untitled" src="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10/untitled.jpg" alt="" width="497" height="810" /></a>

在步入大厅的那一刻,你大概就能感觉到和睦家与公立医院的不同。这里没有刺鼻的消毒水气息,没有排着长龙的挂号队,没有面露冷峻的医务人员,也没有因为过度拥挤而神色焦虑的病人。<!--more-->

一楼是儿科,有儿童和家长进出,医院贴心地将患病儿童与健康儿童区隔开来,此外在一楼的每个卫生间里,大马桶旁边都放着一只小号的马桶。和一律用白色的普通医院不同,和睦家大厅的墙壁是暖色,因为这种颜色能够镇定情绪,每个楼层的墙壁都选择不同的颜色,而住院的病房更像是商务酒店的客房。

“我来到中国32 年了,也许比你来到中国的时间都长。”和睦家医疗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碧菁(Roberta Lipson)女士的一句开场白,就跟记者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恰逢午餐时间,周围有说着各种语言的儿童奔跑雀跃,李碧菁偶尔会朝靠近的小朋友展露微笑。

李碧菁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到达中国的外国人之一,她的中文略带京腔,她的中文名字则是在台湾求学时老师取的。她是犹太后裔,拥有哥伦比亚大学MBA学位,经历了一整个上午的会议,她的商务套装一丝不乱,据说下午还有整场会议。

她事无巨细地关心整个医院的运作,我们在咖啡厅共进午餐,牛角面包三明治被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递上,她停下来询问店长,“这样吃不方便,你是否能给客人提供盘子,如果没有盘子,我可以提供。”店主忙不迭地同意改进。

在创立和睦家之前,李碧菁已经创立过美中互利(Nasdaq:CHDX,和睦家母公司),一家向中国医院提供医疗设备的公司。之所以又产生在中国做一家高端医院的想法,来自于李碧菁人生中一次非常不愉快的经历。

1989年,有孕在身的她陪同一位即将临盆的中国朋友一起去北京一家妇产科医院检查,却被自己目睹的一切所震惊。她用“可怕”来形容她的这次经历,对于医院对待正经历“生命中如此美妙和激动时刻的女性”的粗鲁方式深感遗憾。

她回到美国医院生产,立刻感受到了两种医疗服务的显著不同。于是,李碧菁想到了要把“美国式服务”带到中国。

当时,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增长,人们的消费力会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服务的选择,李碧菁认为这是一个潜力绝大的机会。

1992年,李碧菁就与合伙人开始了私立医院的各项筹备,但外资私立医院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在中国获得私立医院的许可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流程,还要经过监管系统的审核。”整个筹备过程前后共盖了185个章。

北京将台路的和睦家医院,成了李碧菁私立医院的起点,但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在和睦家的“编年史”上,接收第一位门诊病人是在1997年底,1998年3月才迎来了第一位住院患者。将台路附近是北京的使馆区,也是外籍人士聚集的区域,事实上和睦家医院早期的服务对象几乎都是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

普通医院中总能看到一排排输液器,挂水成为常规治疗,但和睦家不是,它强调以患者为本。和睦家建立了抗生素监测指标,包括门诊处方的抗生素在内,处方的抗生素占比15%上下,住院部的抗生素占总处方的30%(国家呼吁的标准是门诊处方不超过30%,住院处方不超过50%)。在和睦家使用抗生素还有一条原则,能口服就尽量避免静脉注射。

一位来自美国的创新药“星探”美国医药回扣探秘2012年美国CEO薪酬榜:医药及生物科技业高管薪酬最高习惯了抗生素的中国患者开始并不适应,和睦家早期甚至接到过投诉,原因是“花了几千块钱居然没有输液”。

和睦家的妇产科也声名在外,从剖腹产统计率来说,多数公立医院的剖腹产率高达50%到70%,而和睦家的剖腹产率则在30%左右,如今产科和儿科已经成为和睦家的明星科室,占医院整体收入的40%。歌手那英在和睦家生产,而王菲因在和睦家进行体检而为医院招致了一群狗仔队的关注。但李碧菁小心翼翼地避免着妇产科太过高调,和睦家是家全科医院,她不断强调。她将和睦家定位为拥有全科诊疗,覆盖生命整个阶段的医疗服务机构。和睦家目前有医院、门诊、肿瘤中心,还在建设康复医院,患者可以在门诊就诊、转入医院治疗具体疾病,甚至在病好后可以进入康复医院康复。

在质量安全上, 和睦家医院严格遵守国际联合评审委员会质量安全要求(JCI),是中国第一家系统内所有医院均通过JCI 认证的医疗集团;它与公立医院运营模式也非常不同,同美国医院一样,和睦家医疗集团将医疗体系和管理体系做了有效切分,系统内各医院的管理也是启用职业经理人。

和睦家成立后的最初几年,服务的主要患者是在华的使领馆工作人员和外资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但和睦家也在积极开拓中国本土病患市场,其目标客户是中国前5%到15%的高收入人群。

目前和睦家医疗集团的中国患者已经达到患者总数的40% 左右,在明星科室例如儿科、采用新技术新模式的和睦家启望癌症中心等,有60% 的患者是中国人。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和绝大多数外国患者一样,选择购买商业保险来支付医疗费用。

李碧菁在过去预期的一切,如今都在实现着。但她希望政府对外资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能更大一些,“政府已经意识到基础医疗之外的其他医疗需求可以被私人资本所满足,他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扭转。”但社会资本依然在等待鼓励投资私立医院的细则出台,“目前私立医院需要缴纳非常高昂的税率,是收入的25%,而其他政府鼓励行业的税率大概在12% 到15%。”

中国对于医院的评审标准也让私立医院感到困惑,中国医院的评级是以床位来定的,500 张床以上是三甲,100 张床以上是二甲,这使得走小而精路线的私立医院颇为无奈。和睦家规模最大的北京医院有120 张床位,“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床位轻而易举达到三甲,但为了服务质量,我们不能这么做。”李碧菁说。

李碧菁还希望医保政策改革能尽快推行,“中国医保只能覆盖与公立医院收费相当的医疗机构,我们希望医保能够覆盖在和睦家医院就诊的患者,至于超出医保的差价部分患者可以选择自付或者由他们的保险公司负担。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权利应该交给患者而非监管部门。”

中国目前医疗服务的价格被严重抑制,最后的结果是医生扭曲的趋利行为。

在和睦家整体收入中,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不到10%,服务的费用是医院的主要收入;而公立医院高达50% 的收入来自于药品,另外有30% 到40% 的收入来自于放射业务,以及检验,最终微乎其微的收入来自于医疗服务本身。

和睦家增长迅速,第一家医院在成立的两年后,年门诊量达到3.7万人,营业收入超过600万美元,当年医院就已经实现了打平。目前和睦家进入了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和广州,下一步李碧菁则想进入以消费旺盛闻名的成都等二线城市。
<div>

由于看好和睦家的发展,去年复星医药(600196.SH,复星集团下属公司)增持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的持股权到25%,成为美中互利最大的单一控股方。李碧菁说,“这说明,我们做了正确的事。”

<br/>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div>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