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感动上海:一位家庭医生的51把钥匙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09/110505ujywiyhhgwz86cjy.jpg"><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4264" title="110505ujywiyhhgwz86cjy" src=&...
<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09/110505ujywiyhhgwz86cjy.jpg"><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4264" title="110505ujywiyhhgwz86cjy" src="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09/110505ujywiyhhgwz86cjy.jpg" alt="" width="375" height="283" /></a>

9月19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届“光荣与力量--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经32位专家和184万多位市民共同投票,严正作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唯一代表,入选“感动上海十大人物”.<!--more-->

今年38岁的严正清瘦得很,17年来,由一名社区医生到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队长、家床组组长,他腰间始终有一串沉甸甸的钥匙,让人好奇。

<br/><strong>51把钥匙中沉甸甸的信任</strong><br/>


讲严正的故事,首先要讲那51把钥匙的故事。

第一把钥匙,来自彭浦镇万荣小区的陈阿姨。她是退休回沪知青,因突发脑梗而偏瘫,家人听邻居说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位姓严的好医生,就赶紧找到了他。严正为陈阿姨制订了一整套治疗与康复训练方案,每周至少3次上门为她推拿与针灸治疗,并指导她的家人帮她进行穴位按压与皮肤护理。

一个冬日的下午,天寒地冻,马路上积了厚厚一层冰。陈阿姨知道严正一定会来,却又希望他别来:“路上这么滑,万一摔倒怎么办?”正担心着,门铃响了!陈阿姨的女儿打开门,浑身湿透、眼镜片碎掉一个、嘴唇冻得发紫的严正走了进来,一如往常地跟她打招呼。面对病痛折磨都不曾落泪的陈阿姨,此时此刻忍不住哽咽:“你傻呀!这种天气还来?”严正却自嘲地笑笑:“看我这么大的人,推着自行车走居然也会摔跤!”

日复一日,严正始终准时上门,一边治疗,一边陪老人聊天。慢慢地,陈阿姨居然能翻身起床,说话口齿也清楚了许多。有一天,她忽然将一把钥匙塞到严正手里:“小严啊,这是我家钥匙,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严正刚要推辞,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拿着吧,在我心里,你早就是我儿子了!”严正小心翼翼地收起钥匙:“我一定会好好保管,直到您行走自如的那一天!”

就这样,1把钥匙、5把钥匙、10把钥匙,直到51把钥匙--51位老人都将家门钥匙交给了他们最信任的严医生。

<br/><strong>带着的钥匙却总用不上</strong><br/>


跟随严正出诊,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尽管带着人家的钥匙,但很多时候他都用不着。

一天中午,刚刚结束上午门诊的严正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出发了。第一站是去给了他钥匙的刘老太家。上楼梯时,他就告诉记者:“刘老太一个人在家,中午居委会来给她送饭,所以她不会锁门,钥匙用不着。”果然,推门而入,刘老太刚吃完饭,坐在桌边一瞧见他就笑眯眯地招手。

刘老太是脑梗导致偏瘫,如今能靠搀扶行走。由于心脏不好、体重超重,严正一直要她“管住嘴、迈开腿”.严正一进门就往桌上看:“中午有没有多吃肉?今天走了多少步?教你的操做了吗?”老人像孩子一样撒娇:“肉吃得不多,但老是肚子饿,走路没有力气……”“从出院到现在,您越来越胖啦,心脏怎么吃得消?”“我也不想呀,身上的肉又不能切掉一点……”一个是耍赖打趣,一个是千叮万嘱,犹如家人般温馨。

接下来,严正要去的两户人家正巧住对门。更巧的是,当他一边与记者说话,一边快步走上二楼、刚要按左边一户的门铃时,两户人家的门却一起打开了--原来他们都听到了熟悉的说话声与脚步声!左边一户的老伯与右边一户的阿姨不约而同地推开铁门:“严医生,快进来吧!”

严正出诊的不少人家都与他保持了10多年情谊。住在永和小区的李老伯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可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严医生来了吗?” 因为严正会哄他吃药,会逗他说笑,不管是吐了一身还是大便脏了衣服,严正都会帮他换衣服、擦身体,像子女一样照顾他。

一个炎热的夏日,出诊回到医院的严正刚想吃午饭,就接到李老伯女儿的电话:“我爸失踪了!他之前吵着找你呢!”严正放下饭碗,骑车赶到小区,顶着正午的烈日,一幢幢楼寻找,一个个角落呼唤,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老人。李老伯一看到严正就欢呼起来:“严医生来啦!”严正将他背回家,汗水湿透衣衫。李老伯的女儿想拿钱表示感谢,却被严正一口谢绝。

<br/><strong>他说自己只有一把“钥匙”</strong><br/>


周四早上8时是严正出门诊的时间。刚到7时30分,诊室已来了四五位居民。他们像走进自己家一样,径直把病历卡往桌上一放,半是关心半是埋怨:“严医生,你前天的门诊怎么取消了?我们找不着你,吓了一跳。”

原来,严正周二上午临时有个会议要参加,只得在诊室外贴个条子。有位赵阿姨因为闹肚子,来找严正又不在,只好自己吃点胃药,周四再来看。严正问她:“为什么不找其他医生?”她回答:“严医生,我只相信你。”严正轻轻敲了敲桌子,像老师对学生那样“批评”:“以后绝不可以拖着,要马上找其他医生看,知道吗?”赵阿姨乖乖点头。

居民们说,相信严医生,不仅因为他“态度好、对人热心、认真负责、医德高尚”,也因为他“年纪虽轻但医术精湛,善于发现别人容易忽略的事”.一上午门诊,居民们从头到脚的病痛都来向他倾诉:颈椎病、早搏、湿疹、哮喘、失眠、便秘、帕金森病、肿瘤术后调理……他仔细询问症状、饮食、睡眠、用药等情况后,总能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或线索。

候诊的崔阿姨告诉记者,她母亲前两年胃疼、后背痛,外院诊断是胃病,后来又说骨质疏松,看了好久也不得要领。当她把母亲的情况告诉严正,他立即建议查查是否为胰腺癌。后来证实果然如此,崔阿姨说:“我对严医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党参补气,当归补血,两者都是好东西,但作用有别。”“保心丸扩张血管,倍他乐克减缓心律,复方丹参含三七冰片……”一上午四五十位病人,他有问必答。病人获益匪浅,临走不忘说一声:“严医生,我下周再来哦!”

当大家都为严正那51把钥匙而赞叹时,严正却说:“我自始至终只有一把‘钥匙',因为我把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我把每一回出诊都当作走进自己的家门。”

<br/><strong>“爸爸第一喜欢的是病人”</strong><br/>


1995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严正被分配到现在的单位,当时还叫“彭浦镇卫生院”,所在地居民以农民居多。严正记得那时经常有一位农民挑着一筐菜过来,一边看病,一边择菜,医患聊上半天,等病看好了,菜也择好了,顺手抓一把放到严正的桌上:“医生,请你尝尝我们自己种的菜!”

在严正的印象里,医患关系向来融洽,那是“乡里乡亲”的可贵情谊。后来,随着城市规划发展,搬迁至彭浦镇的市区居民越来越多,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患者的人群构成变化了,但严正对待患者的好态度保留至今,从未改变。

从城乡接合部到人口导入区,从“有病治病”到“未病先防”,做了17年社区医生的严正,亲眼见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如何在全市一点点构建起来。随着全科医师团队服务理念在上海市民中深入人心,作为新一轮医改方向之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制度”在此基础上被寄予厚望。

作为首批家庭医生之一,严正签约了6000多位居民,找他的人更多了,一天接上几十个咨询电话是家常便饭,一个紧急电话,他就会赶到居民家中。所以他女儿3岁时就会说:“爸爸第一喜欢的是病人,第二喜欢的是我。”

<br/>来源:健康报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