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被买药 基层医改 政府岂能借机扩权?
导读 | 新医改自2009年加速以来,已经过去3年了,正是该做些小结的时候了。来自新华社的“回眸医改三年”系列六篇文章,奇锐刚刚看过,态度明确、结论肯定。这些文章代表了官方的意见,是很有价值的。新医改三年,成就有目共睹,奇锐今天主要说说不足。
8月28日早上,我刚刚在新浪微博看到热心的村医意见领袖“@村医同强”的微博,他透露了一个事情:“黑龙江省延寿县的两个村医通告,他们所在的一体化管理的卫生院,... |
新医改自2009年加速以来,已经过去3年了,正是该做些小结的时候了。来自新华社的“回眸医改三年”系列六篇文章,奇锐刚刚看过,态度明确、结论肯定。这些文章代表了官方的意见,是很有价值的。新医改三年,成就有目共睹,奇锐今天主要说说不足。
8月28日早上,我刚刚在新浪微博看到热心的村医意见领袖“@村医同强”的微博,他透露了一个事情:“黑龙江省延寿县的两个村医通告,他们所在的一体化管理的卫生院,强制他们一次性购买两万元的药品,其中很多药品他们没见过。”在村医们的回帖中,@村医阿娜反映“齐齐海尔讷河市村说,卫生院强制村医订购既要,都是不常见的高价基药,还有快过期的,必须现金购进,不得退回,破损自负”。
他们反映的事实,大约并非空穴来风。这种现象正常吗?这是医改主政者看到的吗?这样的事情符合群众的利益吗?这样的做法为国家和老百姓节省了医疗费用吗?
<!--more-->
天知道!
全世界各国,除了中国、朝鲜、古巴等极少数国家,医生都是自由执业的,执行统一的医师执业标准,考取了执业医师证、经过了住院医师培训,就可以自由行医。但在中国目前可能高达9成的执业医师仍然在公立医院中定点执业,按照现行《执业医师法》,即使在飞机火车上救人的医生,都存在非法行医的嫌疑。
在这样的格局中,中国的村医在医改之前,可能是医生自由执业仅有的一块儿空间。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村医贴近居民生活,在执业医师下不到乡村的情况下,确实用较低的成本提供了农村急需的常规医疗服务。
自从2009年医改以来,在医疗恢复公益性的口号下,在什么叫做公益性尚不清晰、错误地把公益性看作是公有制医院主导的错误方向下,自由执业的村医被合并成村卫生室,统一接受公立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这一管理起来,虽然公有制为主了,政府控制了,却催生了很多问题。
这两位村医反映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医生、村医在微博上反映,乡镇卫生院存在严重的“小病大治、套取医保”问题,还有一些地区基层医生工作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把病人推到县医院去;连卫生部机关报《健康报》都曾刊文介绍,被当做基层医改样板、被全国推广的安徽省,不少地方“乡镇卫生院人去楼空”。
无论是乡卫生院管理过程中的粗暴、强制交易,还是小病大治、骗取医保,还是基层医院医生消极怠工、高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结构进一步两极分化,都反映出目前基层医改的“政府控制、确保公益”的荒谬。
看报道,政府所谓的公益性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硬币的另一面,不以营利为目的,那么公立医院是怎么生存的?政府拨款有限,医生和医院又要生活,他们不赚钱,难道饿死不成?从经济学上看,公益性含糊不清,无法从经济行为上进行界定,其本质是一种贴身份标签的行为。
对于政府来说,“提供医疗保障是公益性的”,但谁来提供服务,却并无公益性可言,而只有成本一点可以考虑。
因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都是要赚钱才能生存的,他们真正要比较的是运营效率,是提供同等服务的情况下,看谁的价格更低。所以从政府采购医疗的角度看,应该一视同仁,让其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竞争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控制医保支出。
从市场经济上看,同等质量的服务,价格是个硬道理,而不应该以身份定待遇。民营的、村医提供的医疗服务就不公益,所以不给医保,想办法消灭,统一给公立医院管理,这种想法要不得。
这种违背经济和管理常识的政策,为什么会订出来?是领导不懂经济和管理,还是有其他动机。我们不好揣测,我们只能从结果上看。这种改革,确实让有关部门扩大了权力,以前没有能力覆盖,没有力量服务的市场,借着“一体化管理”、“医保覆盖扩大”,统统纳入麾下了。然后是“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强制村医购买”等等。
其目的为何暂且不提,但结果千真万确的!强调公立为主、政府主导的基层医改,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一方面,将医生自由执业仅存的空间扼杀掉了;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的政府权力,带来了包括骗保在内的低效率和腐败,也让基层医生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
这种政策目标和实行结果背离的情况,不能不令当政者引以为戒。尽管群众的医保覆盖面确实扩大了,政府投入了不少经费,看不起病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但正如奇锐不否认其成绩,为了将来政府更好的推进医疗改革,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不足和缺陷。
在奇锐看来,这种不足和缺陷,其根源仍然是中国政府的老毛病:“政府不断扩权,抑制民间力量”。所以未来如果希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就必须对自己进行改革,让渡权力,让医生自由执业,让不同身份的医疗服务主体公平竞争,提升效率,政府只要做好管理就好了,千万不要试图自己办医院。否则,中国的医改,恐怕成功不易!
关于“奇锐视点”的说明:
奇锐视点由医学界网站创始人、代总编辑陈奇锐先生操刀,主要关注医疗界的热点事件、人物、政策等,对此提出来自民间的关切和意见,以期“上下交而其志同”,推进医疗改革,对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起到正作用。
<br/>来源:医学界网站原创
8月28日早上,我刚刚在新浪微博看到热心的村医意见领袖“@村医同强”的微博,他透露了一个事情:“黑龙江省延寿县的两个村医通告,他们所在的一体化管理的卫生院,强制他们一次性购买两万元的药品,其中很多药品他们没见过。”在村医们的回帖中,@村医阿娜反映“齐齐海尔讷河市村说,卫生院强制村医订购既要,都是不常见的高价基药,还有快过期的,必须现金购进,不得退回,破损自负”。
他们反映的事实,大约并非空穴来风。这种现象正常吗?这是医改主政者看到的吗?这样的事情符合群众的利益吗?这样的做法为国家和老百姓节省了医疗费用吗?
<!--more-->
天知道!
全世界各国,除了中国、朝鲜、古巴等极少数国家,医生都是自由执业的,执行统一的医师执业标准,考取了执业医师证、经过了住院医师培训,就可以自由行医。但在中国目前可能高达9成的执业医师仍然在公立医院中定点执业,按照现行《执业医师法》,即使在飞机火车上救人的医生,都存在非法行医的嫌疑。
在这样的格局中,中国的村医在医改之前,可能是医生自由执业仅有的一块儿空间。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村医贴近居民生活,在执业医师下不到乡村的情况下,确实用较低的成本提供了农村急需的常规医疗服务。
自从2009年医改以来,在医疗恢复公益性的口号下,在什么叫做公益性尚不清晰、错误地把公益性看作是公有制医院主导的错误方向下,自由执业的村医被合并成村卫生室,统一接受公立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这一管理起来,虽然公有制为主了,政府控制了,却催生了很多问题。
这两位村医反映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医生、村医在微博上反映,乡镇卫生院存在严重的“小病大治、套取医保”问题,还有一些地区基层医生工作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把病人推到县医院去;连卫生部机关报《健康报》都曾刊文介绍,被当做基层医改样板、被全国推广的安徽省,不少地方“乡镇卫生院人去楼空”。
无论是乡卫生院管理过程中的粗暴、强制交易,还是小病大治、骗取医保,还是基层医院医生消极怠工、高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结构进一步两极分化,都反映出目前基层医改的“政府控制、确保公益”的荒谬。
看报道,政府所谓的公益性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硬币的另一面,不以营利为目的,那么公立医院是怎么生存的?政府拨款有限,医生和医院又要生活,他们不赚钱,难道饿死不成?从经济学上看,公益性含糊不清,无法从经济行为上进行界定,其本质是一种贴身份标签的行为。
对于政府来说,“提供医疗保障是公益性的”,但谁来提供服务,却并无公益性可言,而只有成本一点可以考虑。
因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都是要赚钱才能生存的,他们真正要比较的是运营效率,是提供同等服务的情况下,看谁的价格更低。所以从政府采购医疗的角度看,应该一视同仁,让其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竞争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控制医保支出。
从市场经济上看,同等质量的服务,价格是个硬道理,而不应该以身份定待遇。民营的、村医提供的医疗服务就不公益,所以不给医保,想办法消灭,统一给公立医院管理,这种想法要不得。
这种违背经济和管理常识的政策,为什么会订出来?是领导不懂经济和管理,还是有其他动机。我们不好揣测,我们只能从结果上看。这种改革,确实让有关部门扩大了权力,以前没有能力覆盖,没有力量服务的市场,借着“一体化管理”、“医保覆盖扩大”,统统纳入麾下了。然后是“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强制村医购买”等等。
其目的为何暂且不提,但结果千真万确的!强调公立为主、政府主导的基层医改,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一方面,将医生自由执业仅存的空间扼杀掉了;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的政府权力,带来了包括骗保在内的低效率和腐败,也让基层医生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
这种政策目标和实行结果背离的情况,不能不令当政者引以为戒。尽管群众的医保覆盖面确实扩大了,政府投入了不少经费,看不起病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但正如奇锐不否认其成绩,为了将来政府更好的推进医疗改革,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不足和缺陷。
在奇锐看来,这种不足和缺陷,其根源仍然是中国政府的老毛病:“政府不断扩权,抑制民间力量”。所以未来如果希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就必须对自己进行改革,让渡权力,让医生自由执业,让不同身份的医疗服务主体公平竞争,提升效率,政府只要做好管理就好了,千万不要试图自己办医院。否则,中国的医改,恐怕成功不易!
关于“奇锐视点”的说明:
奇锐视点由医学界网站创始人、代总编辑陈奇锐先生操刀,主要关注医疗界的热点事件、人物、政策等,对此提出来自民间的关切和意见,以期“上下交而其志同”,推进医疗改革,对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起到正作用。
<br/>来源:医学界网站原创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