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改:医生很受伤 全员降薪20%
导读 | 7月1日,备受外界关注的深圳“医药分离”改革正式启动,67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了2962种医保目录药品15%~25%的加成,患者还可凭医院处方到社会药店购药。一系列旨在斩断医院与药品利益链的举措引来了极大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
“有的医院已经下达内部文件,为维持医院收支,全体员工要降20%的收入,这几乎是一场截杀医护的改革!”北大深圳医院的医护人员张平(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7月1... |
7月1日,备受外界关注的深圳“医药分离”改革正式启动,67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了2962种医保目录药品15%~25%的加成,患者还可凭医院处方到社会药店购药。一系列旨在斩断医院与药品利益链的举措引来了极大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
“有的医院已经下达内部文件,为维持医院收支,全体员工要降20%的收入,这几乎是一场截杀医护的改革!”北大深圳医院的医护人员张平(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7月1日取消医药加成之后,许多医护人员的奖金都被“泡汤”,作为“无声”的抗议,近一周以来,深圳多家三甲医院的临床手术量已经明显下滑。
<!--more-->
本应作为深圳“医药分离”改革重要配套政策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因种种原因,并未能与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进行。记者从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卫人委”)了解到,由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权限在广东省物价局,深圳仍需时间申报批准;与此同时,深圳卫人委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的《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方案》也还在报批的过程,何时能够获批也难有时间表。
但深圳医改如今已“开弓没有回头箭”,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决定深圳医改成败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卫生投入机制是否能够最终建立。
“现在北京医改和深圳医改都是一路,以增加投入为核心,但都没有触及药品回扣问题,政府投入的可持续性很难得到保证。”上海源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则红表示。
<br/><strong>被打破的利益格局</strong><br/>
根据深圳卫生部门公布的数字,2011年,深圳公立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约为38.8%,药品加成的利润占药品收入的12%左右,深圳此番取消药品加成,可谓让深圳公立医院很“受伤”。
“取消加成的政策实行一周,医院的收入就少了几十万元,医院不但从此无法从药品中盈利,还要支付药剂师、工作人员费用、药品管理费用、损耗等费用,”张平告诉记者,医院管理层已经明确表示,由于取消了药品加成,本月医护人员的奖金将减少,“领导带头表示要作出牺牲,要求我们医护人员理解医改政策。”
由于收费系统设置问题,原本只针对深圳1118万综合医保参保人的“零加成”政策,在医改实行首周,包括自费病人在内的所有就医的患者,都“沾光”享受到了“零加成”政策,这无疑加大了院方的“损失”,一直到7月6日,收费系统调整才完成,自费病人的药品加成被恢复。
这种朝令夕改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医改的仓促。“政府此举根本没考虑到会加剧医保卡的滥用,不少有医保卡的人可能会利用差价倒卖药物,而自费病人则有可能会利用他人的医保卡到医院开药、看病,医生如果拒绝又容易引起医患冲突。”深圳一家三甲医院的李姓医护人员认为,医院在该政策的执行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根据深圳医改配套政策的安排,在取消药品加成后,为了平衡不同等级医院的收入差距,深圳会通过分级提高诊疗服务收费标准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补偿。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每门诊人次提高门诊诊金12元,其中三级医院的门诊诊金每人次提高14元,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门诊诊金每人次提高11元;平均每住院床日提高住院诊查费37元,其中三级医院住院诊查费每人次提高43元,二级医院住院诊查费每人次提高33元,一级医院住院诊查费每人次提高24元。而参保人员增加的诊疗费用将由医保支付,并不增加患者的费用。
但问题在于,该政策并未与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实行。“目前我们的诊金收费还没变,挂号费即便是挂教授的号,也才8块钱,还不如剪个头发的价。”张平表示,早前也听闻会提高诊金收费,但后来不知何故又通知称暂时保持不变。
对此,深圳卫人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称,提高诊疗服务收费标准是早已有的方案,但因为调价权并不在深圳,而是在广东省物价局,因此调整还需时日。
事实上,据传深圳市为了争取到诊疗服务收费的自主调价权,还几经波折。有知情人透露,深圳先前已经争取到了省卫生厅等部门的支持,但与物价部门的协调却没有结果;随后深圳还北上京城游说了相关部门,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不得已只好采用分阶段实施的办法。
但即便诊疗服务收费能够调整,包括张平在内的许多医护人员还是认为,与药费的收入相比,诊疗收费相对于医院的效益还是比较低,“肯定没有药品的盈利多,医院效益还是会受到影响。”
与医护人员担心收入受损类似的是,医药公司对深圳医改“取消加成”也有所忧虑。“尽管现在还没有统计数据出来,但这个月开始医院用药量下降将难以避免,特别是价格比较高的药品,下滑可能会比较厉害。”广州一家大型医药外企负责招投标的人士对记者称,由于没有了直接利益的挂钩,医院开药就不会有以前那么“积极”了。
7月9日,深圳卫人委向外公布“医改”首周取得的成果,其数据显示,“医改”首周深圳医保病人次均门诊费用227.4元,下降1.6元,降幅0.7%,其中次均药品费用95.3元,下降13.7元,降幅达12.6%。
<br/><strong>薪酬制度还未建立</strong><br/>
而与被取消药品加成而“满怀失落”的其他公立医院相比,位于深圳滨海大道上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则刚刚破茧而出,充满希望。7月11日,当记者来到这家医院宽敞整洁的门诊大厅里时,寥寥可数的几个患者正在各种窗口前面办理手续,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安静的就如大学的图书馆。
7月1日,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香港大学负责管理的公立性医院开始试业,在这家被认为是深圳医改的“样板”医院里,每天有大约300名患者通过网上和电话等预约途径到此问诊就医。
与国内目前的普通公立性医院不同的是,港大深圳医院采取的是目前香港最先进的医院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在具体运作方面,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原则,深圳市政府目前对其营运提供财政补贴。
“目前港大深圳医院九成的营运资金均为深圳市政府的投入,我们需要一年的时间来观察医院的财务状况,看是否需要调整医院的运营模式。当然,也不是政府每年都会投入90%,慢慢会减少投入的数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邓惠琼对记者表示,因为目前医院还在添置仪器、设备,因此还无法估算深圳市政府投入的具体数额为多少。
为了维持未来医院公益性运转的资金,港大深圳医院计划仿照香港医院模式,提供占比达40%的营利性特需服务,“这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公益性质。”邓惠琼强调称。
与此同时,作为深圳医改的“样板”医院,港大深圳医院还将作为试点,探索建立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直销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深圳卫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港大深圳医院已经申请加入了全省医药服务采购平台,同时实施了院内医用耗材自主采购制度。对于该院使用的未进入广东省集中采购中标目录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以采购价低于我省相同产品的价格为前提,将同意其参照香港医管局最新的药品采购价格自行采购。
“深圳市政府与港大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没有一个国家的医院是以‘公私合营’这样的方式,用40%的VIP服务来维持其公益性。”曾参与港大深圳医院论证、选址、公示和筹办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
但显然,在港大深圳医院实现盈利之前,深圳市政府能否维持对港大深圳医院的持续投入将成为其运营的关键。唯有建立长远的政府补偿机制和公共卫生投入制度才是深圳医改的治本之策。记者从深圳卫人委了解到,该部门已经会同财政部门形成了《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方案》,但目前该方案仍有待深圳市政府的批准。至于该方案的具体内容,记者曾向深圳卫人委发出采访函查询,但直到记者发稿时还未收到回复。
根据深圳卫人委主任江扞平此前向外界透露的信息,深圳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方案,将按医院的标准工作量、工作质量、社会满意度来测算具体的财政补贴数额。目前财政对深圳公立医院的投入约占医院收入的17%,已位居全国前列,“我认为深圳财政补贴达到公立医院收入的20%左右是比较恰当的比例”。
“总体来说,深圳医改是广东做的最好的,但医生的薪酬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评价说。而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保护激励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医改的成败非常关键。
<br/>来源:中国经营报
“有的医院已经下达内部文件,为维持医院收支,全体员工要降20%的收入,这几乎是一场截杀医护的改革!”北大深圳医院的医护人员张平(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7月1日取消医药加成之后,许多医护人员的奖金都被“泡汤”,作为“无声”的抗议,近一周以来,深圳多家三甲医院的临床手术量已经明显下滑。
<!--more-->
本应作为深圳“医药分离”改革重要配套政策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因种种原因,并未能与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进行。记者从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卫人委”)了解到,由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权限在广东省物价局,深圳仍需时间申报批准;与此同时,深圳卫人委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的《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方案》也还在报批的过程,何时能够获批也难有时间表。
但深圳医改如今已“开弓没有回头箭”,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决定深圳医改成败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卫生投入机制是否能够最终建立。
“现在北京医改和深圳医改都是一路,以增加投入为核心,但都没有触及药品回扣问题,政府投入的可持续性很难得到保证。”上海源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则红表示。
<br/><strong>被打破的利益格局</strong><br/>
根据深圳卫生部门公布的数字,2011年,深圳公立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约为38.8%,药品加成的利润占药品收入的12%左右,深圳此番取消药品加成,可谓让深圳公立医院很“受伤”。
“取消加成的政策实行一周,医院的收入就少了几十万元,医院不但从此无法从药品中盈利,还要支付药剂师、工作人员费用、药品管理费用、损耗等费用,”张平告诉记者,医院管理层已经明确表示,由于取消了药品加成,本月医护人员的奖金将减少,“领导带头表示要作出牺牲,要求我们医护人员理解医改政策。”
由于收费系统设置问题,原本只针对深圳1118万综合医保参保人的“零加成”政策,在医改实行首周,包括自费病人在内的所有就医的患者,都“沾光”享受到了“零加成”政策,这无疑加大了院方的“损失”,一直到7月6日,收费系统调整才完成,自费病人的药品加成被恢复。
这种朝令夕改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医改的仓促。“政府此举根本没考虑到会加剧医保卡的滥用,不少有医保卡的人可能会利用差价倒卖药物,而自费病人则有可能会利用他人的医保卡到医院开药、看病,医生如果拒绝又容易引起医患冲突。”深圳一家三甲医院的李姓医护人员认为,医院在该政策的执行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根据深圳医改配套政策的安排,在取消药品加成后,为了平衡不同等级医院的收入差距,深圳会通过分级提高诊疗服务收费标准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补偿。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每门诊人次提高门诊诊金12元,其中三级医院的门诊诊金每人次提高14元,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门诊诊金每人次提高11元;平均每住院床日提高住院诊查费37元,其中三级医院住院诊查费每人次提高43元,二级医院住院诊查费每人次提高33元,一级医院住院诊查费每人次提高24元。而参保人员增加的诊疗费用将由医保支付,并不增加患者的费用。
但问题在于,该政策并未与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实行。“目前我们的诊金收费还没变,挂号费即便是挂教授的号,也才8块钱,还不如剪个头发的价。”张平表示,早前也听闻会提高诊金收费,但后来不知何故又通知称暂时保持不变。
对此,深圳卫人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称,提高诊疗服务收费标准是早已有的方案,但因为调价权并不在深圳,而是在广东省物价局,因此调整还需时日。
事实上,据传深圳市为了争取到诊疗服务收费的自主调价权,还几经波折。有知情人透露,深圳先前已经争取到了省卫生厅等部门的支持,但与物价部门的协调却没有结果;随后深圳还北上京城游说了相关部门,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不得已只好采用分阶段实施的办法。
但即便诊疗服务收费能够调整,包括张平在内的许多医护人员还是认为,与药费的收入相比,诊疗收费相对于医院的效益还是比较低,“肯定没有药品的盈利多,医院效益还是会受到影响。”
与医护人员担心收入受损类似的是,医药公司对深圳医改“取消加成”也有所忧虑。“尽管现在还没有统计数据出来,但这个月开始医院用药量下降将难以避免,特别是价格比较高的药品,下滑可能会比较厉害。”广州一家大型医药外企负责招投标的人士对记者称,由于没有了直接利益的挂钩,医院开药就不会有以前那么“积极”了。
7月9日,深圳卫人委向外公布“医改”首周取得的成果,其数据显示,“医改”首周深圳医保病人次均门诊费用227.4元,下降1.6元,降幅0.7%,其中次均药品费用95.3元,下降13.7元,降幅达12.6%。
<br/><strong>薪酬制度还未建立</strong><br/>
而与被取消药品加成而“满怀失落”的其他公立医院相比,位于深圳滨海大道上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则刚刚破茧而出,充满希望。7月11日,当记者来到这家医院宽敞整洁的门诊大厅里时,寥寥可数的几个患者正在各种窗口前面办理手续,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安静的就如大学的图书馆。
7月1日,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香港大学负责管理的公立性医院开始试业,在这家被认为是深圳医改的“样板”医院里,每天有大约300名患者通过网上和电话等预约途径到此问诊就医。
与国内目前的普通公立性医院不同的是,港大深圳医院采取的是目前香港最先进的医院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在具体运作方面,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原则,深圳市政府目前对其营运提供财政补贴。
“目前港大深圳医院九成的营运资金均为深圳市政府的投入,我们需要一年的时间来观察医院的财务状况,看是否需要调整医院的运营模式。当然,也不是政府每年都会投入90%,慢慢会减少投入的数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邓惠琼对记者表示,因为目前医院还在添置仪器、设备,因此还无法估算深圳市政府投入的具体数额为多少。
为了维持未来医院公益性运转的资金,港大深圳医院计划仿照香港医院模式,提供占比达40%的营利性特需服务,“这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公益性质。”邓惠琼强调称。
与此同时,作为深圳医改的“样板”医院,港大深圳医院还将作为试点,探索建立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直销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深圳卫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港大深圳医院已经申请加入了全省医药服务采购平台,同时实施了院内医用耗材自主采购制度。对于该院使用的未进入广东省集中采购中标目录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以采购价低于我省相同产品的价格为前提,将同意其参照香港医管局最新的药品采购价格自行采购。
“深圳市政府与港大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没有一个国家的医院是以‘公私合营’这样的方式,用40%的VIP服务来维持其公益性。”曾参与港大深圳医院论证、选址、公示和筹办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
但显然,在港大深圳医院实现盈利之前,深圳市政府能否维持对港大深圳医院的持续投入将成为其运营的关键。唯有建立长远的政府补偿机制和公共卫生投入制度才是深圳医改的治本之策。记者从深圳卫人委了解到,该部门已经会同财政部门形成了《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方案》,但目前该方案仍有待深圳市政府的批准。至于该方案的具体内容,记者曾向深圳卫人委发出采访函查询,但直到记者发稿时还未收到回复。
根据深圳卫人委主任江扞平此前向外界透露的信息,深圳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方案,将按医院的标准工作量、工作质量、社会满意度来测算具体的财政补贴数额。目前财政对深圳公立医院的投入约占医院收入的17%,已位居全国前列,“我认为深圳财政补贴达到公立医院收入的20%左右是比较恰当的比例”。
“总体来说,深圳医改是广东做的最好的,但医生的薪酬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评价说。而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保护激励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医改的成败非常关键。
<br/>来源:中国经营报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