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社区医院人才荒 鲜有医科大学毕业生坐诊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div id="NewsContentLabel"> <img class="aligncenter" src="http://yxj.org.cn/attachments/month_1210/2012102104939.jpg" alt="" />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
<div id="NewsContentLabel">

<img class="aligncenter" src="http://yxj.org.cn/attachments/month_1210/2012102104939.jpg" alt="" />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倒三角”现状?基层医院的人才瓶颈究竟该如何破解?连日来,记者探访了武汉三镇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并获得权威消息:9月,武汉被确定为全国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改革十大试点城市之一,届时,社区医院有望摆脱目前的困境,其人才素质也将很大地提升。

<!--more-->

 <br/><strong> 【委员声音】</strong><br/>


<br/><strong>  “缺医少才”是“内伤”</strong><br/>


  武汉市政协委员朱涛认为,人们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与基层社区医院“乏医少才”的现状密切相关。

  在调研中,朱涛发现,武汉中心城区的社区医疗和远城区的乡镇医疗服务机构人员主要由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休医务人员构成,他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待遇差、再学习机会少、工作条件不佳并且业务钻研的动力不足。

  “一方面造成‘不堪信任’的不良印象,市民不愿在此就医;而另一方面,大量医学院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不断恶性循环。”朱涛认为,目前,人才问题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此,朱涛建议在市属大学医学院招收免费全科医学生,定向培养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所急需的全科医务人员。

 <br/><strong> 【现状探访】</strong><br/>


<br/><strong>  鲜有医科大学毕业生坐诊</strong><br/>


  几年前,武汉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口号。目前,该市中心城区已建起1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14个服务站,但却鲜有医科大学毕业生。

  “3年,已经走了10个大学毕业生,都是一拿到医生执照就跳槽。”常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景科认为,医科大学毕业生,是在就业“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来基层社区医院,而且也只是以此为“跳板”。

  “医学本科生大多去了大医院,不肯在小医疗机构屈就。我们连稍大一点的手术都无法开展。”他介绍,目前,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医生。

  “社区医院工作压力大,待遇却得不到保障。招不来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刘景科介绍,近几年来,上级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目前武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性质五花八门,有大医院直管、有企业设置,有大专院校设置,有事业单位下设,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私人承包的,使得一些政策执行效果也各不相同。

  青山区新沟桥街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一家私人承包社区医院。68岁医生老张告诉记者,每天只有七八个人来看病,只看感冒发烧,量血压之类的。“3年前,曾来过一个华科大同济医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但没干两个月就走了。老张分析说,社区医院小,又没有临床设备,年轻人成长速度大打折扣。

  <br/><strong>【调查原因】</strong><br/>


<br/><strong>  待遇差、成长空间小是主因</strong><br/>


  走访的水果湖街武重社区卫生服务站、青山红卫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汉阳五里墩街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医学院毕业生究竟为何不愿到基层?

  9月15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华科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湖北中医学院和江汉大学医学院的30名在读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有27名学生表示毕业后希望进入“三甲”或“省会城市”医院工作,仅有3名学生表示“可以接受短期内前往基层医院工作,但不希望长期待下去”。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小成为学生们不愿去基层的主要原因。

 而刚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王同学告诉记者,如果未能如愿进三甲医院,就宁愿转行或读研。

  同济医学院的李进老师介绍,2012年华科同济医学院毕业生800人,有80%的毕业生去了三甲或者教学医院,留在省会城市的占了一半左右,只有大概10%的人回到家乡稍微差点的医院工作。

  大学生们的选择,让刘景科既理解又担忧。据他介绍,拥有同样学历、做同样工作,大医院的医生与社区医院的医生待遇高一倍。据了解,私人承包的卫生服务站待遇更差,员工基本没有五险一金。青山区新沟桥街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每月薪酬2000余元,护士只有1700元左右。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刘景科表示,缺乏高学历人才的社区医院,基本只看感冒发烧,更不用谈做手术——继而导致居民不信任,宁愿去大医院排队挂号——社区医院病源少,不仅导致医院收入少,年轻医生的锻炼机会少,他们越发不愿来。

  <br/><strong>【官方回应】</strong><br/>


<br/><strong>  全科医生模式有望助其脱困</strong><br/>


  基层医院的人才瓶颈该如何破解?

  值得期待的是,近日,武汉市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和执业方式改革的十大试点城市之一。专业人士称,这将有助于社区医院摆脱困境,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武汉市卫生局妇社处王铮介绍,武汉市目前有2800人参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2688人取得合格证,168人注册为全科医生。根据卫生部规定,每万名居名需配备2-3名全科医生,武汉的缺口非常大。

  根据初步改革方案,武汉市将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改革后,全科医生将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采取签约服务的模式,每2000居民配备1名全科医生,自愿与其签订服务协议。签订协议后,全科医生将定期跟踪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医疗服务,相当于请了一位“私人健康顾问”。如此一来,社区医生的收入和职业前景都有大大提升,而居民则能享受到优质全科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首诊在社区”。

<br/>来源:荆楚网

</div>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