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王俊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attach]161[/atta...

                                         


王俊,博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炎黄计划”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丹麦奥胡斯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及南丹麦大学人类遗传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暨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12个单位。其中主要的挑头人王俊,是我校生命科学院一位尚未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王俊1992年进北大读本科,97年毕业,被保送攻读人工生命专业硕士研究生,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迄今已在北大学习达十年之久。1999年春,我国承担1%的人类基因测定时,王俊被派去参加此项工作的研究,从此他开始与生物信息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初,王俊参与建立"华大基因组研究中心"。

2003年初,王俊博士作为"非典型性肺炎"早期诊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四株与“SARS”密切相关的冠状病毒基因组解码工作。同时进行了“非典型性肺炎”早期诊断的科研攻关,以最快的速度将30万份“免疫检测试剂盒”免费送到了防治SARS的第一线。在这场同疫病的斗争中,拿起科学技术这个重要的武器,坚守在第一线,为SARS的防治工作作出了贡献。在北京大学读生物学那会儿,他就“别出心裁”地辅修计算机、人工智能。

1999年春,我国开始承担1%的人类基因测序任务,急需既有生物学背景,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王俊很自然地参与进来,有了这些积累,再做水稻测序就不难了。在他读研期间,杨焕明老师的一堂课使他坚定了发展方向和信念。当时杨老师正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工作,即将筹建基因研究中心(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前身)。

有天杨老师受邀来北京大学讲课,讲的正是基因研究的应用前景。杨老师说,遗传保证了生命的延续,而突变产生了不同物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族群有着各自独特的遗传背景,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也可能不一样;只有真正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才能根据每个个体的基因进行疾病预测和检测,及早做出预防方案或进行针对性治疗。选择加入这个团队,王俊主要是看重三点:首先是行业,基因研究前景非常好;其次是领路人,杨焕明老师和汪建老师的视野和心胸非常开阔,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几乎都在两位老师10年规划的蓝图之内。再次是在这个团队中自己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双重背景,王俊自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荣誉

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2年度人物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