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曹宇:转化医学的“大跃进”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2012年4月22日) 昨日经博友推荐拜读了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中的一篇通讯,三位德国的同行分析了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临床应用这一过程中的失败和不兼容性。说他人数据不过关时,自己用的统计和调研也不怎么入流;但这些不会影响这篇通讯的意义。崇尚转化医学的现今科研...
  



  (2012年4月22日) 昨日经博友推荐拜读了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中的一篇通讯,三位德国的同行分析了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临床应用这一过程中的失败和不兼容性。说他人数据不过关时,自己用的统计和调研也不怎么入流;但这些不会影响这篇通讯的意义。崇尚转化医学的现今科研界,如果重视了这样的问题,定然会在将来避免“镜花水月”的悲哀。

    近些年来,已进入临床II期的药物,最终的成功率较前些年掉落了10%之多。按理来说,随着基础研究的日渐深入、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应用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应当是大刀阔斧的带着前期成果进军临床。然而,天不遂愿,我们走了下坡路。许多制药公司为了避免各个高校、研究所发表数据的“假阳性”,在自己的研发车间,对关键靶点的关键数据进行了重复。于是,问题来了:这些已经见刊的数据,可重复的几率非常之小。我想,从事基础研究的人都明白,你有多少数据是经得起千锤百炼的重复的?有多少确凿的结果,换个人做、换个模式生物、或是换个实验室,可以重复出来?更有一问,有多少功能出口上的数据,是和自己的结论相反,但却闭口不提的?用实验、检验和调查来证明自己的推论,可以发文章;意义重大者,可以发表在顶级刊物上。但是,当进入临床试验,投资过百万千万,却发现基础研究的数据不充分,于人于己都是莫大的悲哀。

    出现这样“夭折”的项目,虽然与临床期的试验和药物修饰、改构的成功率有关,但跟提供“靶点”的基础研究人员更加相关。基础到临床,可能是每一个在基础医学领域奋勇拼搏的同行的梦想,随着学术发现和积累的深入,前进之势不可阻挡,终于出现了转化医学的“大跃进”时代。

    通讯的作者提及,这种“不可重复性”,无差别的出现在刊登在各个等级刊物上的数据中。甚至被人奉为神明的一些顶级刊物上的结果,也没有为进入临床试验加上一些成功的砝码。制药的投资者估计会大感头痛:这年头,还有谁值得信赖?估计这样的调研不会让科研巨擘走下神坛,但通讯中的讨论却值得人深思。作者认为,导致基础研究工作不充分和数据难以重复的原因有:第一,样本量不充分、统计分析方法不恰当。笔者认为,科研工作者看到这一点都会深有体会,此处不多言。第二,发文章的巨大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使得一些重要的成果没有经过更严谨的推敲和验证,就发表出去。第三,杂志引导科研风气。杂志社希望看到的,是一些正面的发现和创新,使得一些负面的、颠覆主流的报道难以见刊。举一个例子,媒体总是牵着记者的鼻子走,媒体在乎的是群众的响应和自己的点击率,于是喜欢收集一些八卦的、搬弄是非的、吸引眼球的消息。这造成了记者都喜欢找媒体喜爱的案子,而不是真正去深入生活。作者在最后讨论了同行互审,可谓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同行互审一直是科研界聊以骄傲的一个公平规则,但是真正的同行之间,有多少有时间去重复稿件中的实验和数据?在默认所有数据有效的情况下,审稿人只能提出额外一些建议。而很多同行在数据不充分被大牛拒稿之后,未经修改直接改投“较低”杂志,叫人无奈。

    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进行“大跃进”,只会造成时间和资金上的浪费,医疗的宗旨是造福人类,不严谨的基础研究会使得一些困扰人的疾病继续猖獗。虽然现在积累和探索都有了日益精进的成果,在进行转化医学的道路上,小心谨慎,稳定推进才是权宜之计。


来源:科学网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