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厦门生物医药产业:瞄准千亿产业集群

首页 » 产业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2012年 2012年,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2.5亿元,同比增长31.98%,远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13.3%的增长速度。至2012年,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共有71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产业总产值的67.87% 2021年 伴随着缔造美丽厦门的步伐,市科技局启动“美丽厦门...


2012年

2012年,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2.5亿元,同比增长31.98%,远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13.3%的增长速度。至2012年,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共有71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产业总产值的67.87%

2021年

伴随着缔造美丽厦门的步伐,市科技局启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制订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倍增计划”方案,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到“十二五”末,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实现产值连续翻番,突破千亿元

被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在厦门不断加速起步。按照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沈灿煌的话来说,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但同时又具有高回报率、高附加值等特性,它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可小觑。“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耕耘起来慢,但只要上了‘轨道’,产值将连续翻番,成长速度惊人”。据了解,市科技局目前正着力重点扶持该产业,到“十二五”末,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将突破千亿。

良好基础
我市规划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


生态环境优、科技政策好、产业基础好。厦门具有发展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良好环境,受到海内外许多研发团队的欢迎和青睐。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3年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和光电、软件产业一同被列为三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我市大力推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2.5亿元,同比增长31.98%,远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13.3%的增长速度,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7%;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1.67亿元,同比增长34%。至2012年,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共有71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产业总产值的67.87%。

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以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为主,主要产品是疫苗和诊断试剂与设备。这一专业领域内亿元企业达13家,其总收入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的44.61%。

产业集聚

海沧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03家


去年,市科技局和海沧区联合共建“厦门生物医药港”,充分发挥土地开发与科技资源优势,形成“一十百千”产业发展格局(1万平方米生物医药孵化器;10万平方米中试产业化基地;100万平方米生物医药园区建设;1000万平方米生物医药港),合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园区,构筑起“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梯次产业化发展体系。“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港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成为集总部、研发、生产、产业配套为一体的区域特色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占地56公顷。该园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闽台(厦门)生物医药合作交流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厦门海沧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据了解,海沧区现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0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十二五”期间,全市申报或进入临床一类新药研发与生产的有12个,其中11个落户在海沧。在一个不到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新药研发,密集度属全国最高。

目前,国家唯一的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中心已落户海沧。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北化生物产业研究院、国家海洋三所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武汉理工大学厦门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也相继落户。临近区域的药企也已开始聚集生物医药港,龙岩、漳州、福州、三明等地符合生物医药港发展需求的药企,开始办理落户手续。苏州、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地的个别生物医药企业也开始落户海沧,陆续洽谈的落户项目近20个,集群效应已开始扩散。

企业成长

拥有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产品


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出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是世界上第一支获准正式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药品。自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后,年均增长率都在50%以上,2012年同比增长达到91.19%,目标更是直指打造中国现代生物制药的旗舰企业、成为全球生物药品种最齐全的公司。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十三个新药品种,其中五个是国家一类新药,已获得十个临床批件、三个新药证书。公司销售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稳步上升,2013年销售收入约2亿元,2015年,公司年销售额将达到5亿元-7亿元。“通过十余年的持续高水平科研投入,随着未来五年3个-5个国家I类新生物制品的上市,特宝生物将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期。”特宝的总经理孙黎对此信心满满, “十三五”期间将发展成为销售额数十亿元的中国基因工程制药的龙头企业之一。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是专业化的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产品研发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多项,获授权9项,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Dx-ARM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2010年销售额仅173万元,2011年达1648万元,2012年达3812万元、净利润1246万元,2013年预计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2012年比2010年增长20多倍。

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生物医药产业涌现出大博颖精、北大之路、特宝生物、艾德生物等一批发展势头强劲、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以占整个产业20%的企业数(35家),贡献了整个产业近90%的产值。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成功研制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必将带动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还拥有一批在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甚至是国际领先、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厦门大学与厦门万泰沧海合作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是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和尖锐湿疣疫苗是国内第一支,万泰沧海的基因疫苗、特宝生物的基因重组药物、英科新创的诊断试剂、北大之路的神经生长因子、迈克制药的抗艾滋病毒药物、艾德的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产品、大博颖精的骨科Ⅲ类植入产品、瑞声达的助听器、中药厂的八宝丹和新癀片、金达威公司的化学合成维生素、蓝湾科技的高纯硫酸铵葡萄糖均在市场上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平台支撑

18个技术服务平台帮助初创型企业


考虑到初创期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市科技局着重投入资金并布点建设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既帮助初创型企业节省了不少资金,也降低了企业成长风险,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共享和利用率。目前,我市已建、在建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共18个,科技创新资金资助总金额为2亿元,拉动全社会科技投入9.54亿元,科技经费的倍增效应超过4倍。主要有: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海峡(厦门)中医药科技平台、闽台诊断产品创新创业园、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中试研发基地、现代病理诊断中心、体外诊断仪器公共服务平台、靶标病毒创新药成药性评估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的建设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为落户生物医药港的“双百人才”和其他海归人士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十一五”以来,市科技创新资金共支持生物与新医药领域科研项目131项,科技创新资金资助总额达1.96亿元,占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超过10%。“十一五”以来,我市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共有14个项目获得科技部资助,资助总额达4979.48万元,其中厦门大学和特宝生物的两个项目被列为“重中之重”项目,国家给予滚动支持,而全国加起来总共不过八项。

市科技局还不断加大对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今年围绕疫苗、海洋药源、现代中药种植、诊断产品等重点领域,组织策划10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基地和重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分别以无偿和贷款贴息的方式予以资助,其中拟安排无偿资助资金2000万元支持“厦门化学创新药研发平台”和“创新病毒药物靶标研究及可成药性评估关键技术平台”,安排贷款贴息资金约3000万元支持8项企业项目,共撬动项目总投资达5.83亿元。

 倍增计划

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支持与服务


一个新药的研发周期在10年左右,这相当于20个电子产品的研发周期,如此长的研发周期,也决定了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如何吸引更多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帮助企业打通融资渠道,加快产业化步伐,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也是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今年,市科技局启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制订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倍增计划”方案,向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开展《企业科技需求》调查,全面了解生物与新医药企业科技需求和遇到的发展难题,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支持与服务,帮助企业用活资源、用足政策,解决发展瓶颈。

从百亿到千亿的产值如何实现突破?记者了解到,“倍增计划”将一步步带领企业快速成长,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帮助企业争取实现倍增发展,两三千万元产值增长到上亿元产值,两亿元产值增长到五亿元产值,五亿元产值增长到十亿元产值。市科技局表示,今后将更重视小微企业的孵化和培育;培植强势项目,由疫苗、诊断试剂向创新药、抗体药扩展;同时科技、药监、卫生、物价等职能部门联合启动系统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新药上市许可证审批、市场准入、产品定价、申报国家新药项目等实际需求。

厦门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要闯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市正全力将厦门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等四大聚集之外的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五极”。以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为抓手,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进一步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使之成为我市继光电产业之后又一千亿产业集群。(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来源:厦门日报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