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学会】“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导读 |
由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和分子学组联合主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研讨会于6月5日下午1:30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学楼6楼演讲厅顺利举行。
上海市医学会学术部张有康主任、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沈立松教授、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学组成员、青年学组成员以及上海各级医院检验科... |
由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和分子学组联合主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研讨会于6月5日下午1:30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学楼6楼演讲厅顺利举行。
上海市医学会学术部张有康主任、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沈立松教授、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学组成员、青年学组成员以及上海各级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从业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邀请国家杰青、青年千人等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就血液疾病分子诊断、肿瘤标志物、免疫调控和遗传测序等进行专题报告,分享各位专家在分子生物学不同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2013年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赵维莅教授一直致力于血液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恶性血液病化疗、诱导分化/凋亡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此次研讨会赵维莅教授从临床诊断角度做了“胃肠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报告,赵维莅教授特别强调胃肠淋巴瘤在全球发病率每年增加速度很快,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环境因素有关,临床对胃肠淋巴瘤的诊断多是依赖病理活检,目前早期的、无创的、特别是外周血biomarkers的发现和转化是临床非常期待的,最近通过测序等手段已经找到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biomarkers,希望通过与检验学会合作,通过对方法的优化,尽快的用到对临床患者的辅助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微环境”研究组组长覃文新教授主要从事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早期诊断、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研究,长期与检验科保持非常友好的科研合作。覃文新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他们课题组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对肝癌早期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如何发现非常有转化价值的血清DKK1 (Dickkopf-1)的过程,血清DKK1对AFP阴性的小肝癌有非常好的诊断价值。覃文新教授团队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国际化的合作和临床验证,希望尽快将该新的血清肿瘤标志物DKK1应用于对临床患者的诊断。
研讨会第三位报告者是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张晓明研究员,是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天然防御和免疫调控研究组”研究组长。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感染与免疫调节,以及免疫学转化研究等。张晓明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B细胞及其新型免疫调节功能研究”,张教授研究团队研究发现,除分泌抗体外,B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主动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张教授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进行基于流式技术的结核病诊断研究,结核病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医学问题,其研究团队通过流式技术已经获得理想的进行结核诊断以及病情的预后判断的诊断方案,张教授研究团队希望通过与检验科进行进一步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尽快转化。
研讨会最后一位讲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剑副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临床转化应用,王剑博士从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实验流程、鉴定单基因遗传病新致病基因、临床外显子组测序应用验证以及临床基因检测结果解释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下一代测序在科研和临床应用。王剑博士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首次发现了减数分裂基因HFM1的突变导致原发性卵巢功能不足(卵巢早衰),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3月份“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研讨会内容引起与会专家和上海各级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从业者的浓厚兴趣,整个研讨会过程中台下听者与台上讲者之间的互动热烈,大家从分子生物学技术本身、实验设计细节以及人员规范化培训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沈立松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充分肯定此次“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的高质量,同时肯定青年学组和分子学组对此次研讨会的组织和筹划。此次研讨会是拉近临床与检验、基础研究与检验的桥梁和渠道,检验只有与临床多沟通,与基础医学研究多合作才能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前途广阔,但是需要相关标准化协会尽快制定相关技术指南,使实验室可以严格遵照指南要求,规范化开展检测,为临床诊断服务。
来源: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