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周国平:医学可以扶伤但不能救死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09-09 医脉通 赞(3)
分享: 
导读
  医学有不可超越的界限,无论发展得如何好,都有不能攻破的疾病。19世纪以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如今随着人类寿命的整体延长,退化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一杀手,即因器官衰老造成的,如癌症、心血管等疾病。   在疾病谱发生变化的同时,医患关系同样面临着挑战,医生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事实上,患者的身体需要...

  医学有不可超越的界限,无论发展得如何好,都有不能攻破的疾病。19世纪以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如今随着人类寿命的整体延长,退化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一杀手,即因器官衰老造成的,如癌症、心血管等疾病。


  在疾病谱发生变化的同时,医患关系同样面临着挑战,医生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事实上,患者的身体需要治疗,心灵更需要安慰。人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对医生态度非常敏感,如果没能感受到医生的同情心,他的心情会沮丧到极点,会觉得世界是丑恶的、人生是可悲的,而反之,就会对世界和人生产生信心。因此医生应该用哲学方式进行思考,给予患者更多的同情与关怀。

  古代的医学是哲学,现代的医学是科学,后现代的医学应该是哲学和科学的统一。医学院的医学生应该把哲学课作为必修课,一个好医生应该同时是一个头脑智慧、心灵丰富的哲人。

  我们总说医学的使命是救死扶伤,但我认为医学可以扶伤,但不能救死,也就是说能治的病要去治,治不了的病要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给予生命的关怀。这需要根据医学的局限性来确定医学的边界和目的,让医患形成共识。

  如今的许多医患纠纷,尤其是因患者死亡造成的医患纠纷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患方不能用冷静的态度来面对死亡。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死亡都有着回避的态度,一旦有不可治的疾病,就因为来日不多而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甚至直接拒绝、不承认自己患有绝症,将所有希望寄于医学,认为医生是可以包治百病的。

  除去医患纠纷这一部分,单从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而言,完全依靠医生来疏导和解决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在西方,面对死亡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信仰和宗教,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相信灵魂是有去处的,处在这种情景下会比较平静,不会恐慌;二是哲学方式,一个看明白了人生道理的人,知道死亡是自然的事,会有更好的心态。而在我国,后一种方式会更简单易行,如果大家都能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不仅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更让患者和家属在最后阶段真正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