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避险攻略
导读 | 疾病与死亡,是人生的必经过程,这是医院里的主题,大医院几乎每天都有患者去世。面对死亡,有人平静对待,有人痛不欲生,也有人充满疑虑,非要医院给一个说法。疾病的不典型性、个体的差异性、医学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导致即使是大医院名医生也不能对每个死亡患者给一个准确的、令患者家属满意的“说法”。 |
疾病与死亡,是人生的必经过程,这是医院里的主题,大医院几乎每天都有患者去世。面对死亡,有人平静对待,有人痛不欲生,也有人充满疑虑,非要医院给一个说法。疾病的不典型性、个体的差异性、医学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导致即使是大医院名医生也不能对每个死亡患者给一个准确的、令患者家属满意的“说法”。
于是,在维稳思维管理体制下,医闹事件大行其道,偏离了对“是什么原因死亡”的诉求,而寻求“赔多少钱”。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曾发生一起医闹事件,患者彭某,江西人,36岁,因“胃痛”入院治疗,治疗过程中突发死亡。医院与家属谈判不成。家属及老乡在医院停尸、堵大门、放鞭炮,严重干扰医疗秩序,被特警抓捕关押。家属在网上发帖,控诉医院诊疗过程和警方执法行为。部分网友支持警方制止医闹,支持医疗纠纷走法律程序;也有部分网友发表“警方全副武装对付手无寸铁群众、警方抢尸体”等泄愤性言论。
作为医生,我很遗憾年轻生命的逝去,我很期待尸体解剖明确原因以指导临床更好应对,我很不齿家属自称农民无知不懂法律的自我辩解,我很赞赏花都警方处置事件的有理有利有节
生死无常,死因莫测。夜鹰多年急诊医生,见过的貌似小毛病却隐藏致命疾病的案例不少。咽痛、牙痛、背痛、胃痛、胸痛......这些看起来小毛病,却最终“走着进来,躺着出去”的不少。这些疾病往往是一组心血管疾病群,例如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重症心肌炎等。因其突发快速进展性、隐匿性、不典型性、可能猝死性等特点,是医疗风险高发、经常“坑爹”的病种,是急诊医生最惧怕的疾病类型。
有些情况下这类问题达到了“哪个医生遇上,哪个医生倒霉”的“最高境界”,这是无解的。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貌似小毛病,突发死亡的这些疾病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当然这个福尔摩斯探案式的诊疗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临床锤炼。
夜鹰夜班曾遇到一个凌晨2点主诉“咽痛”的病人,60岁左右男性,近来诊室就直接说“医生,我喉咙痛,咽喉发炎,你帮我输液消炎,上次也是这样,输完液就好了,连药都不用吃!”我查体未发现特殊异常,患者血压心率也稳定。
我说“做个心电图,排除是否有心脏问题。”
患者眼睛睁大,充满质疑“医生,我是喉咙痛!不用做心电图,心脏没问题。”
(凌晨2点啊,3点我就下班了,我最烦的就是用科室那台已经停产连维修都找不到零件的单导联心电图机给病人做心电图了。)
夜鹰仍貌似耐心、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对老伯说:“您睡前没啥不舒服,半夜睡觉中喉咙痛而醒来,这很值得怀疑是否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做一个心电图只需要26元钱,26元钱就可能排除一个大问题。看到没,躺在旁边的床就能做,不痛不痒,做完马上有结果,先做图后交费,......”(就差那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旦错过没机会重新来过”了)
心电图结果: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如果这个患者不做心电图,输液的时候突然死亡、输液后走出急诊门口死亡、输液后回家睡觉死亡,夜鹰该怎么办?啥也不说了,唯有感谢主、感谢圣母玛利亚、感谢观音菩萨、感谢土地老爷.....
疾病就是如此,有些貌似小毛病,其实隐藏大问题。这些医疗风险只能做到部分可控,不能完全避免。
在医院内,当意外死亡出现,医患双方都需要冷静对待,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诉诸法律途径。政府应该建立规范的医疗纠纷处理渠道,坚持公平公正法治,从而维护医患双方利益。那些动则“闹大”或者简单“维稳”的医疗纠纷应对方式应该受到摒弃。
作者介绍:@急诊夜鹰 新浪微博自媒体急救领域科普达人,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广州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致力于传播实用靠谱的急救知识。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