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再赞美累倒的医生们!
导读 | 近日,朋友圈里被以下这段话刷屏了:“11:10今天,他有两台手术。他正在为第一台手术进行术前洗手。11:15他带上手套,准备上手术台。11:25他在进行术前准备工作。11:40他忍着身体的不适,正在为病人做手术。13:05他已从一名医生转变为一名病人……” |
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患者CT片的吕锦瑜(图片来自中新网)
近日,朋友圈里被以下这段话刷屏了:“11:10今天,他有两台手术。他正在为第一台手术进行术前洗手。11:15他带上手套,准备上手术台。11:25他在进行术前准备工作。11:40他忍着身体的不适,正在为病人做手术。13:05他已从一名医生转变为一名病人……”
9月22日上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吕锦瑜强忍着疼痛和低烧为患者做完两例手术,术后,精疲力竭的他还来不及换病号服,就从这个手术室被推入另外一个手术室接受急诊手术。
这两日多个媒体都报道了此事。“一夜爆红”后,在闻风而来的镜头和话筒前,术后卧床的吕锦瑜显得很淡然:“我觉得任何一个大夫,遇到那种情况都会这么做,没有什么的,很正常。”
在一片“中国好医生”的颂扬声里,吕医生平平淡淡的这一句话显得更“接地气”,勾起了很多医生心中的无奈隐痛:在医院,带病工作是常态。一项覆盖了1万1千名医生的调查显示,97.24%的医生都表示“曾经带病上班”!诚如吕锦瑜所说的:“中国好医生真的很多,非常多非常多,真的。(所有医生)都这样,都是先病人然后自己”。
在这里,笔者先要为所有坚守在岗位上的医生竖一个大拇指,以示红旗下长大的自己“三观”端正。事迹中的医生们无疑是值得敬佩的,但是,这些事迹本身,真的值得称颂吗?医生透支健康、带病工作的背后,是医生的短缺、体制的固陋、还有医生对自身健康令人心疼的忽视,而所有这些,都是不该被提倡的!
早在公元前,希波克拉底他老人家就指出医生行医要遵循“不伤害”原则,当医生发烧、咳嗽生病时,出于不伤害患者也不伤害自己的考虑,就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养病。医生们也深知,当人的身体处于病理状态时,思维和行动力很难保持在最佳状态(需极大的毅力、分泌比平时更多的肾上腺素才能维持常态,在这里再次为带病工作的医生们鼓掌!),但他们没办法请假——病人们的手术已排到下下周了,就诊的患者都排到门诊大门外面去了,糟糕,还有个领导指名了要你为他的家属做手术!在医生亟缺、每个医生都超负荷工作、医院轮替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咱们的医生们哪里敢请假。别说带病工作了,连结婚的大喜日子里,都还忙着给病人看片子呢。
而国外的医生们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医生忙碌是普天皆同的事儿,美国医生也普遍都带病工作(爱荷华大学卡弗医学院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受访的医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得了流感,他们会来工作),但当他们真的不想撑下去时,他们可以放心地把手头上的病人交给顶替的人:虽然美国也在喊医生不够,但他们的人均拥有医生数可是中国的3倍多,而且他们还有Locum(多点执业)的医生,当医生们有一段时间无法工作,而医院又找不到可以代替的医生,往往会采取与独立的Locum医生合作来补上这个断档。
而咱们的医生呢,生病时,除了苦熬,只能苦熬……
下次看到这种报道,可别光忙着称颂了,要想些实际的:究竟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我们的医生别那么累!而我们的医生们,也要更重视自己的健康了!太多时候,“临床控”的你们一旦投入,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作为高智商的精英们,医生其实有许多其他职业选择,最后仍留在临床的,都是真正热爱这个岗位的。爱它的实在,爱它的充实,爱手术结束时从心底涌出的那份满满的又轻盈地要飞起来的感觉,爱大病初愈后苍白面容上的微笑。但要知道:病床空了又满了,病人是看不完的,而自己的身体,却只有这一个!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顾病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