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从干细胞研究谈转化医学——访吴祖泽院士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4-09-29 医师报 赞(23)
分享: 
导读
我国干细胞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居国际论文总量排名第五;2014年全球再生医学产业的产值预测将达到170亿美元,而我国约为50亿人民币。吴祖泽院士表示,在生物治疗领域,我们要努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化医学进程,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我国干细胞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居国际论文总量排名第五;2014年全球再生医学产业的产值预测将达到170亿美元,而我国约为50亿人民币。吴祖泽院士表示,在生物治疗领域,我们要努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化医学进程,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造血干细胞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
  Q: 目前我国在造血干细胞研究处于什么阶段?
  A: 已进成熟阶段,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中青年专家。
  吴祖泽介绍,我国的造血干细胞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陆道培运用同卵双胞胎骨髓移植治疗了一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开启了亚洲进行骨髓移植的先河。
  1981年,陆道培又首次在我国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移植其胞兄的异基因骨髓。相关成果在1985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奖。
  同时,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20世纪70年代初,吴祖泽和同事们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和动力学研究。比较了骨髓、外周血和胎肝等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的生理性状与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造血干细胞是一个细胞群,且具有不均一性的科学认识。1983年国际干细胞杂志创刊。次年,其撰写的论文成为该杂志发表的来自中国的第一篇干细胞论文。相关成果于1987年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奖。
  如今4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造血干细胞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进入到成熟阶段。目前,我国很多院校都在开展造血干细胞研究工作,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2013年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在干细胞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与此同时,我国在干细胞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和临床应用方面也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专家。
  胎肝造血干细胞有突破性进展
  Q:我国在世界上进行了首例胎肝干细胞移植治疗放射病,意义非凡。当时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产生了哪些影响?
  A: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其理论基础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年,南方一名年轻技术人员误入正在运行的放射源工作室,受到了大剂量的照射,成为急性重度骨髓损伤放射患者。专家会诊后认为唯一的办法是骨髓移植。可惜的是,这名患者没有兄弟姐妹可以提供骨髓,不能采用骨髓造血干细胞治疗。无计可施时,专家们想到吴祖泽在胎肝造血干细胞方面的深入系统研究。
  “那时,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提升国家实力中的作用。这些给了我们争取成功的莫大动力。”吴祖泽说,
  幸运的是,患者经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效果很好,顺利出院。然而,这一案例却引起了吴祖泽的深思:用胎肝治疗放射病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带着这一疑问,吴祖泽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议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研究。
  随后,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解放军301医院等对12例患者作了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研究。3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与试验的患者尚有7例健在。
  令人欣喜的是胎肝细胞在治疗重症肝炎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全国重症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高达80%以上。当时,吴祖泽的一名博士生毕业后回到了第二军医大学,他与当地中心医院合作创新性地运用胎肝细胞治疗重症肝病,效果很好。随后在全国推开。
  原卫生部对此进行了专门统计。由上海瑞金医院牵头进行了多中心研究,统计结果显示重症肝病的死亡率降到了33% 。2008年,受临床研究结果的启发,吴祖泽和他的学生们从胎儿肝脏中分离获得了一种可以促进肝脏损伤后修复的细胞因子(HPPCn),从而可以摆脱胎儿肝脏来源,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批量生产HPPCn。
  由于胎肝细胞来源与应用的局限性,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需要寻找新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吴祖泽团队正在研究胎盘来源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成体干细胞是我国干细胞研究重点
  Q:干细胞的研究热点有哪些?
  A:研究比较多的是iPS细胞转化以及成体干细胞。
  如何在体外将iPS细胞转化为成体干细胞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这方面我国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成体干细胞是我国干细胞研究的重点。其中,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是骨髓成体干细胞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吴祖泽表示,在造血干细胞领域,我们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很明显的例子便是骨髓移植的先进水平。我国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水平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解放军304医院盛志勇用汗腺细胞的条件培养液转化间充质干细胞生成汗腺细胞,用于烧伤汗腺的再生,是烧伤领域的重大进展;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陈虎在减轻骨髓移植排斥反应方面的研究、南京鼓楼医院在自身免疫病方面的研究成果等都已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杂志。
  生物治疗产业化 需要技术与政策双管齐下
  Q:在以干细胞为代表的生物治疗领域,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A: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政策还需加强引导。
  生物治疗是用生物技术或生物技术的产品治疗各种疾病。总体来说,可以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进行治疗。吴祖泽坦言,目前大家最关心的也是争议最大的是细胞治疗。从临床研究、临床应用到产业化,干细胞产业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也存在一个风险投资问题。
  干细胞产业的风险来源于技术瓶颈和政策监管两个方面。
  在技术方面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是细胞制品的质量标准,第二是要有符合细胞生长要求的培养条件,第三是细胞的运输储存条件。前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如何保持细胞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活性不发生变化,如何保证细胞进入体内后与预期效果一样,这些检测与评价却是不容易的。
  另一方面,干细胞研究与应用还需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植,一些审批程序需进一步完善。“我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已经做出了国际认同的水平,但由于目前政策尚不明朗,影响了发展的深度和速度。”吴祖泽说。
  吴祖泽院士呼吁,在产业化的审批方面,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成细胞治疗药品和自体细胞治疗技术,从而进一步疏理审批程序。“生物治疗既是一项科学研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们要提倡创新,加强监管,规范申报,疏而不乱。”吴祖泽院士最后总结道。(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