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读​《国内科学家们为什么显得浮躁》有感

首页 » 产业 » 杂谈 2014-10-13 科学网黄健博客 赞(5)
分享: 
导读
今天读了韩健老师的博文《国内科学家们为什么显得浮躁》,很有感触。正好,我最近也连续参加了三个会议,其中,与韩健老师的交集是第五届中国分子诊断大会;老实说,我是从韩健老师的博客上看到该会高大上的信息后才去的。这里我也谈谈参加这几次会议的一些感受。
 今天读了韩健老师的博文《国内科学家们为什么显得浮躁》,很有感触。正好,我最近也连续参加了三个会议:(1)9月中旬在墨尔本会展中心召开的ICSB2014——第15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Biology);(2)9月下旬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分子诊断大会;(3) 10月上旬在江苏省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其中,与韩健老师的交集是第五届中国分子诊断大会;老实说,我是从韩健老师的博客上看到该会高大上的信息后才去的。这里我也谈谈参加这几次会议的一些感受。
  一、第15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第六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更偏理论,更偏基础;第五届中国分子诊断大会更偏转化,更偏应用。前者曲高和寡,赞助商不多;后者既有阳春白雪,又接了地气,浓浓的商业氛围让人对生物技术的未来更有信心。前者参会及做报告的学者以中青年为主,后者的报告人功成名就,光院士就十多个,剩下的不是973首席科学家,就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官员、知名企业高管或创业者。似乎真有诸如“年轻做基础,年长做应用”、“学而优则仕”或“学而优则用”等现象。不少院士已不限于学业,在相关产业发展中也做出巨大贡献。
  二、第15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由专业会务公司来办,而两个国内会议都是承办单位自己负责。前者费用高,但主办方省心,能拿出更多时间关注学术;后者费用低,但承办单位把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会场及吃喝拉撒的安排上,真的很辛苦,很不容易,甚至赔本赚吆喝。这也是我勇于参会,怯于办会的原因。这里谨向孙啸等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由于长期在国内,我理解普通参会者的缺席,他们有听与不听的自由;我也习惯了牛人们来了就讲,讲了就走,他们的确很忙。一方面,有些牛人的报告大概属于巡回宣讲团,同样的内容听过多次后难免会让普通受众审美疲劳,缺席一场多睡会儿觉实属正常。另一方面,普通的科学工作者在国内承受着各种考核与表格压力,事多、事杂、事必躬亲,忙于应付文章、项目、经费、成果、获奖等各项分解任务。就拿我自己在墨尔本开会期间而言,为了有一丝机会就不轻言放弃的项目通宵达旦之后还要与学院及学校内外各个环节反复沟通以尽人事而听天命,最终不得不缺席几场自己本来想听的报告。国内普通的科学工作者尚且如此累如此忙,就更不要说牛人了。他们虽然可能有各种助手,各种秘书,甚至行政资源,但无疑事情更大,更多,更没有时间。来去匆匆,不难理解。
  四、韩健老师博文所谓“会议召集的很仓促”的另一种通俗演绎是前戏时间不够充分。不仅如此,我觉得会议结束之后也有国内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第15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主办方的电子邮件,内有相应网络在线调查与意见反馈的链接。
  五、棉花糖试验的结果可能取决于所处时代与环境。西方古有“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的格言,而我在大学时代打扑克时就经常被达人们教导说,“见分不抓,不是行家”。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估计这实验要放到国内,先吃的就成了牛人,而等待的还没看到第二个棉花糖,自己面前摆的这个棉花糖也被牛人抢去了,而且第二个棉花糖也注定会被牛人抢去。成王败寇,赢者通吃。

  六、学术会议需要有头衔的报告者,更需要有个人魅力的报告者。在第五届中国分子诊断大会中,韩健老师无疑再次展现了其个人魅力,很受欢迎(见下图),也为会议增姿添彩。我想,不仅学术会议如此,学院也是如此。好找工作、找好工作一直是电子科技大学的优良传统,可能也已成为我校骨子里的一种基因与文化。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老师,我这些年比较苦闷。因为学生们往往要与我校电子工程、通讯工程等牛叉专业去比就业、比起薪,然后垂头丧气、呆若木鸡,认为生物技术专业没有出路。每当此时,我就给他们推荐韩健老师的博客,让他们从中窥视生物技术创业之一角,有一定效果,在此向韩健老师致谢。(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