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去美国当医生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0-21 东方早报 赞(3)
分享: 
导读
医生在美国属于上流阶层,非常受人尊敬,这是国内医生远远不能企及的。大约在五六年前,去美国行医在国内还是条“少有人走的路”,但是最近几年来,考U、去美国行医这条道上的人是有增无减。这个“鲤鱼跳龙门”的途径或许是年轻医生们唯一能把握的改变个人命运的机会吧。

  金巍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医师


  蒋立冬 黄松 绘图

  上个星期,我们为一位辞职赴美的同事举行了送别宴,这位大夫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已有五年,临床工作颇为优秀,眼看就要晋升职称了,却放弃了一切奔赴美国。她的计划是到了美国先和老公团聚,生了孩子后就考美国医师执照。周围的大夫无不羡慕地说:“以后你可就是美国人的妈了,在那里当医生一下子就晋级上流社会,可比我们强多了!”觥筹交错之间,她的导师也感慨地说道:“又走了一个,我的得意门生都跑到美国去了,不知道这是该高兴还是悲哀!”

  又是一位辞职赴美的医生,今年以来,就我所在的医院来说,这样的大夫已经不下五位了。这个数字对于医院内庞大的医疗职工人数来说并不算多,但是那些有能耐去美国并抱定主意留在那里行医的,无一不是非常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放弃了在国内十多年寒窗苦读获得的博士学位和熬年头得到的工作职称,踏上了考美国医师执照、到美国医院找工作、做住院医师这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优秀医生放弃所有远离故土到美国从零开始的呢?

  固然,高收入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医生是平均收入最高的职业。不过,中国三甲医院里一位四十岁左右外科医生的收入是有可能和同年龄的美国医生不相上下的,只是这其中的区别在于,中国医生要想获得同等的收入,要比美国医生辛苦很多倍;而且美国医生的收入完全是正当合理的,而中国医生收入的绝大部分可能都是“灰色收入”,若靠医院发的那点工资,是难以养活自己、支撑起一个家的。所以,尽管在熬到中年后,中美医生的收入或许相差无几,但是所付出的辛劳和心理感受可是天壤之别。

  医生在美国属于上流阶层,非常受人尊敬,这是国内医生远远不能企及的。有位去美国医院进修学习过的大夫告诉我,有回他从加拿大开车回美国,出入境的工作人员瞥见他戴的医院工作卡后,连证件查都没查直接让他入境了。在他们的观念中,一位医生是不可能做那些违法的事情的。还有一次,他去超市买东西问一位服务生哪里有购物袋,服务生看到他的亚洲面孔就没搭理他,而当他无意中透露自己的医生身份后,服务生对他的态度立马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殷勤地把他买的每件东西都用购物袋分门别类地装好。

  仅仅这一点,已经足够吸引国内的许多优秀大夫了。我认识一位儿科大夫,她曾经是北京一所著名医院里青年大夫中的佼佼者,不仅在病人中具有相当的口碑,而且科研和教学都搞得有声有色。有天她在儿科急诊值班,诊室里满屋子的患儿和家长,她忙得不可开交,结果有位家长打碎了一瓶盐水,玻璃碴子满地,不巧的是保洁人员当时死活找不到,她忙不过来,就请那位家长拿笤帚清理一下地面,结果那家长直接给她来了一耳光。不久后,她就从这家医院辞职了,现在在美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诊所,依然干得极为出色。这位医生原本就有考美国执业医的想法,但一直迟迟没有实施,这件事成了她立志到美国当医生的催化剂和强大动力。

  在国内目前行医环境日趋恶劣、医师待遇迟迟得不到改善,甚至医生的尊严和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许多优秀医生因为不堪沉重的心理压力、超时的工作时间以及微薄的收入等纷纷转行,剩下那些仍旧想当医生但不堪忍受国内艰苦行医环境的人,去美国当医生是他们实现自己行医梦想的最后途径了。只不过,当优秀的年轻大夫都已远走他乡漂泊海外之时,未来,谁能为中国人看好病呢?

  通向美国的行医之路虽然前途光明,但是道路到底有多曲折呢?

  这两天,朋友连连向我抱怨医院里又出医闹了,他是哈医大毕业的,因此对之前在哈医大发生的“3·23”杀医惨案格外心有余悸。他想过转行,但除了看病外他不会别的;他也想过出国,不过最终还是觉得,“那个,太难了!”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提到,尽管去美国行医有着风光的前景,但这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从踏上这条路到熬成正果,至少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奋斗,这之中要经过数道关卡的考验。

  第一道关卡是美国执业医师考试,英文缩写是USMLE,考生们都简称其为“U”,它是和G(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T(托福)齐名的为学医的人所熟知的考试。考U对医学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均很高,其难度远远超过国内的执业医师考试。国内的医学教育本身就不如美国完备,因此考U的同仁们基本上要靠着啃英文书自学,最后的备考资料摞起来有一人高也不算稀奇。

  不过即使顺利通过考试,也只是刚刚跨进了去美国行医的第一道门槛。若能在美国的医院顺利找到住院医的工作,才能进入到下一关:住院医训练阶段。要在理想的医院里找到心仪专业的职位,不仅考U的分数要好看,找牛教授写推荐信、寻求在美国医院的实习机会等等都是必要的准备,这些都是为了能在找工作时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不过近年来随着亚裔医生的面孔越来越多,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在美国行医的门槛也在逐渐提高,那些工作清闲且收入较高的科室早已被美国本土的医学生们抢光。

  成功在美国找到住院医的工作后,就要开始美国行医梦中的最后一道关卡,这也是最艰难时间最长的一关。紧张的工作节奏,超大的工作强度及永无休息日的工作时间,让美国住院医的魔鬼式训练恶名远扬。为了避免休息不足对医生们判断力的影响,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这才刚刚规定:住院医一周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0小时。不过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医生将会以极快的速度适应和成长。经过了三至八年不等的住院医训练后,一位医生就能在美国独立行医了。

  大约在五六年前,去美国行医在国内还是条“少有人走的路”,但是最近几年来,考U、去美国行医这条道上的人是有增无减。这其中,不仅有医院里的医生,更引人注目的是,医学院里怀有美国行医梦的医学生也越来越多。

  备考者的基数越大就意味着竞争愈加激烈,不过面对国内行医的黯淡前途,这个“鲤鱼跳龙门”的途径或许是年轻医生们唯一能把握的改变个人命运的机会吧。
评论:
评 论
共有 3 条评论
  • super_yang
  • super_yang
  • 游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