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护的四大“职业杀手”
导读 | 由于重症监护科室(ICU)环境相对封闭,收治的对象为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而且经常面对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噪音、放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因此,ICU 职业危害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在医护受害者中,ICU 护士首当其冲。 |
由于重症监护科室(ICU)环境相对封闭,收治的对象为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而且经常面对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噪音、放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因此,ICU 职业危害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在医护受害者中,ICU 护士首当其冲。
一号“杀手”:物理因素
辐射危害
ICU 辐射多来源于床旁X 射线机和多参数监护仪等仪器设备。X 射线是对人体伤害较大的放射性物质,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白细胞计数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不良生育甚至致癌。
负重伤(职业性腰背痛)
负重伤是指搬运重物或患者时造成的脊柱、腰部或关节损伤。ICU患者病情危重,常由于疾病限制不能正常翻身、在更换床单、外出检查、专科时都须由医护人员进行搬动。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腰部受力多,搬运患者频繁,加上部分护士搬运姿势不正确,腰痛的发生率非常高。
噪音
ICU 集中了多种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噪音主要来源于这些设备;大量研究表明,仪器报警声是ICU最主要的一种噪音。噪音可引起医护人员心里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变化;还可有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从而导致工作中错误频发。
锐器伤
锐器伤害是ICU护士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注射器针刺伤、手术缝针、刀片、玻璃类器械刺伤等。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而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感染性疾病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二号“凶手”:化学因素
环氧乙烷(EO)
一次性无菌物品大多经EO消毒灭菌。但须注意,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其在消毒灭菌物品上的残留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毒害。研究表明,EO不仅具有急性毒性,还具有致突变和致癌变的作用。
化学消毒剂
ICU 内有很多物品的消毒灭菌须使用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等。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接触,这些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哮喘,甚至可导致妊娠期护士胎儿畸形、流产。
水银、戴奥辛(Dioxins)
水银和戴奥辛是医院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毒性垃圾。主要来自于体温计、血压计和荧光灯等医疗用品的水银具有一定的神经和肾毒性。输液器、输血器、输血袋等材料是聚氯乙烯(PVC)产品,含有戴奥辛,研究认为其与子宫内膜异位、内分泌失调及癌症有关。
臭氧
ICU 患者进出频繁,因此终末物品、房间须经常使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紫外线消毒,这一过程可产生较多臭氧。而臭氧是对眼和肺的刺激物之一,长期接触可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三号“凶手”:生物因素
接触传播疾病
由于艾滋病的蔓延、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患病率也居高不下,因此对于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其他分泌物的ICU 护士而言,其被感染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有创操作经皮暴露造成的血流感染。ICU 护士往往在患者尚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在时间上不允许护士先进行自我保护,这就给了传播疾病“可趁之机”。
呼吸道感染
ICU 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是患者的排泄物,传染性微生物形成气溶胶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污染微生物形成气溶胶散布到室内空气中,人员流动加速气悬微生物的传播,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呼吸道形成威胁,导致呼吸道感染。
四号“凶手”:社会心理因素
身心危害,如疲溃感
ICU 领域科技不断发展,仪器不断更新,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这就向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加。ICU 护士经常在应急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持续的紧张和刺激容易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国内外有研究显示,长期在ICU 工作的护士,其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现抑郁等异常情况。
负性刺激
ICU 护士经常会面对患者的痛苦、焦虑、死亡等情况,使得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明显低于其他科室护士。另外,ICU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容易出现攻击护士的行为,给护士带来负性刺激。有学者指出,目前对于如何帮助家属面对患者死亡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如何减少这种负性刺激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却常被忽视。
防护不全
各种原因使得防护制度不健全,措施难以付诸实践;加之多年来对护士强调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自我防护问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原文标题:《ICU 护士的四大“职业杀手”》)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