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春:医院排行榜五年来的改变与坚持
导读 | 当“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评选进入第五个年头,几年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行业热议已变得平淡如水,业界已然习惯了一年一度的排行榜发布会,上榜的医院也相对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排名,并更多地运用这份榜单证明自己的学科地位,调整学科建设方向。 |
当“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评选进入第五个年头,几年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行业热议已变得平淡如水,业界已然习惯了一年一度的排行榜发布会,上榜的医院也相对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排名,并更多地运用这份榜单证明自己的学科地位,调整学科建设方向。
作为操刀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依然强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即将发布之际,健康界专访高解春,讨论评选开展五年来的改变与坚持。
健康界:“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评选开展五年来,在评选的各个方面有哪些改变与坚持?
高解春:对于一份第三方排名,坚持评价的客观、公正、公平,坚持标准化是主要方向,因此,评选的设计思路、资料收集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不会轻易改变。我们始终坚持学科建设这个评选宗旨。
但是,五年来,仍然有一些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首先,评选专家库越来越大,从刚开始的800余份回复问卷,到现在已经增加到2000余份。专家选择也从中华医学会拓展到中国医师协会。问卷回复率连续两年稳定在60%以上,比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问卷回复率高了近一半。
其次,全国各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观望转为使用排行榜作为学科建设的参照和标杆。排行榜的引用率越来越高。
第三,排行榜评选的专科数量也从最初的28个增加到30个。未来还将视情况增加。榜单内出现了一些民营医院的身影,从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来看,这是个好现象。
今年,我们在原有三个排行榜的基础上,首次尝试按中国的五大分区进行区域排名的数据分析,希望引导患者就近就医。但区域分析也容易在客观性和公平性上引发争议。
健康界:当前的排行榜主要采用专科声誉评估法,未来是否尝试引入一些客观指标?
高解春:第三方评价的原则是,如果不能保证引入指标的准确性,只要有不客观的可能,宁可不搞。由于中国并未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全国联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收集客观数据用于评选,条件成熟有待时日。
健康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榜单作为引导学科建设的参考,您对榜单的数据分析有何建议?
高解春:“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医院综合排名分为声誉权重和科研权重两部分。在一年或几年之内,一家医院的临床能力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各家医院的声誉分值相差也很小,因此声誉排名的变化不大。
尽管科研权重仅为20%,却会明显影响医院的综合排名,特别是对于排在后半段的医院。如果一家医院去年获得一个国家级的奖项,但今年没有,分值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综合名次也可能明显变化。
其实大家不必过度关注自己自身排名的变化,更应该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通过比较各榜单,可以看出每家医院和专科的得分来源和波动原因,以便在学科建设方面寻找自己的方向。
至于由科研向临床的转化能力,固然重要,但至今尚无业界公认的量化指标,因此没有加入评选。
健康界:“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是针对中国最顶级专科和医院的评选,您希望它在引导患者就医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高解春:排行榜仅是患者就医的一个参考,但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的问题却需要用制度来解决。
任何一个国家,最顶级的临床专科和医疗机构都分布在大城市,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却需要在质量上实现标准化,在分布上实现均衡化。患者应该在医疗服务守门人的指导下,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如果一名普通疾病的患者到最顶级的专科去就诊,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但是,当一名患者罹患疑难重病、罕见病,需要到顶级专科就医时,排行榜就会对他有参考意义。
贴士:“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五年变化
1.评选专科从28个增加至30个;
2.参评专家由中华医学会拓展到中国医师协会,问卷回收率稳步增加;
3.民营医院出现在榜单上;
4.新增对区域排名的数据分析。
作为操刀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依然强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即将发布之际,健康界专访高解春,讨论评选开展五年来的改变与坚持。
健康界:“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评选开展五年来,在评选的各个方面有哪些改变与坚持?
高解春:对于一份第三方排名,坚持评价的客观、公正、公平,坚持标准化是主要方向,因此,评选的设计思路、资料收集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不会轻易改变。我们始终坚持学科建设这个评选宗旨。
但是,五年来,仍然有一些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首先,评选专家库越来越大,从刚开始的800余份回复问卷,到现在已经增加到2000余份。专家选择也从中华医学会拓展到中国医师协会。问卷回复率连续两年稳定在60%以上,比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问卷回复率高了近一半。
其次,全国各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观望转为使用排行榜作为学科建设的参照和标杆。排行榜的引用率越来越高。
第三,排行榜评选的专科数量也从最初的28个增加到30个。未来还将视情况增加。榜单内出现了一些民营医院的身影,从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来看,这是个好现象。
今年,我们在原有三个排行榜的基础上,首次尝试按中国的五大分区进行区域排名的数据分析,希望引导患者就近就医。但区域分析也容易在客观性和公平性上引发争议。
健康界:当前的排行榜主要采用专科声誉评估法,未来是否尝试引入一些客观指标?
高解春:第三方评价的原则是,如果不能保证引入指标的准确性,只要有不客观的可能,宁可不搞。由于中国并未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全国联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收集客观数据用于评选,条件成熟有待时日。
健康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榜单作为引导学科建设的参考,您对榜单的数据分析有何建议?
高解春:“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医院综合排名分为声誉权重和科研权重两部分。在一年或几年之内,一家医院的临床能力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各家医院的声誉分值相差也很小,因此声誉排名的变化不大。
尽管科研权重仅为20%,却会明显影响医院的综合排名,特别是对于排在后半段的医院。如果一家医院去年获得一个国家级的奖项,但今年没有,分值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综合名次也可能明显变化。
其实大家不必过度关注自己自身排名的变化,更应该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通过比较各榜单,可以看出每家医院和专科的得分来源和波动原因,以便在学科建设方面寻找自己的方向。
至于由科研向临床的转化能力,固然重要,但至今尚无业界公认的量化指标,因此没有加入评选。
健康界:“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是针对中国最顶级专科和医院的评选,您希望它在引导患者就医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高解春:排行榜仅是患者就医的一个参考,但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的问题却需要用制度来解决。
任何一个国家,最顶级的临床专科和医疗机构都分布在大城市,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却需要在质量上实现标准化,在分布上实现均衡化。患者应该在医疗服务守门人的指导下,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如果一名普通疾病的患者到最顶级的专科去就诊,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但是,当一名患者罹患疑难重病、罕见病,需要到顶级专科就医时,排行榜就会对他有参考意义。
贴士:“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五年变化
1.评选专科从28个增加至30个;
2.参评专家由中华医学会拓展到中国医师协会,问卷回收率稳步增加;
3.民营医院出现在榜单上;
4.新增对区域排名的数据分析。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