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份:上海麻醉医师将有劳动保护条例
导读 | “近两年来,见诸全国报端的有关中青年麻醉医师猝死案例,就有15人之多。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因麻醉引发的医疗死亡、致残事件连年大幅下降。”关于为什么要搞一个麻醉医师“保护条例”,于布为教授开门见山,直白地说“就是想要少死一些麻醉医生!” |
“近两年来,见诸全国报端的有关中青年麻醉医师猝死案例,就有15人之多。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因麻醉引发的医疗死亡、致残事件连年大幅下降。”关于为什么要搞一个麻醉医师“保护条例”,于布为教授开门见山,直白地说“就是想要少死一些麻醉医生!”
草案有望成为正式提案
在11月29日开幕的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首届年会上,最抢眼的,莫过于800多名与会者人手一册的《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这是国内首个由医师协会出面,为本行业医师的职业安全所倡议的劳动保护条例草案,发起者希望在得到同行的充分讨论、补充后,最终有机会成为一则“正式提案”。
依据国家劳动法、执业医师法及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并结合本市麻醉医师工作实际,新“草案”试图明确麻醉科医师应有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若临床需要,经协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需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供不应求不得超过36小时;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2小时,每个班次之间至少间隔8小时,每周至少有一次24小时连续休息的时间;日间(或夜间)连续高强度工作不应超过4小时(或2小时),超时应强制替换休息20分钟。
“草案”还详尽列出了麻醉科医师超时劳动的工资报酬、长期从事与电离辐射相关手术的麻醉科从业人员应享受放射假和疗休、女性麻醉科医师在特殊时期的劳动保护等,以及包括手术室空气质量、X射线等电离辐射防护、职业损伤的防范预案等在内的临床麻醉工作环境保护要求。
麻醉医生每天工作十小时
“知道上海现在全市一年临床麻醉的工作量吗?手术室内麻醉近100万例,手术室外麻醉(如无痛胃肠镜检查等)80多万例。知道上海现在总共有多少麻醉科医生吗?1765人,外加约2000名麻醉科护士及技术员。”以瑞金医院为例,普通外科近10年来已从原先的4个科室发展至12个,麻醉科医生却只由44人增加为56人。“上海滩目前三甲医院中最大的麻醉科,在编的麻醉科医生也就70多人。加上来科室规培、轮转、进修等等人员,麻醉医生每天工作时间也多在10小时以上啊!”
在于布为教授眼里,连跑长途的卡车大巴,都有一项双人驾驶、连续跑车不能超过4小时的“行规”,麻醉科医生大范围的超强工作现状,让人觉得很心痛,也很无奈。其实早在30多年前,有关部门就曾出台一纸“设想”,希望各医疗单位能按照拥有的手术台,配备相应的麻醉科医生,平均数为一个手术台配1.2名麻醉医师,其中,三级大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配备比例,更是为2-2.5名。然而时至今日,即使在大名鼎鼎的北京协和医院,70个手术室也只“配备”有66名麻醉科医师。全国医院的麻醉科医生配备比,仍只有0.7。
“劳动保护”确保医疗质量
作为新成立的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由于布为、薛张纲、俞卫峰、石学银、徐美英、缪长虹等沪上著名麻醉专家组成的首届会长团队“上台”之初,就想到了应该为“保护我们自己的麻醉科医生”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首届年会上率先作“业内发布”的《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以及另一部同样开先河的《手术室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并安排了专题论坛。
据世卫组织报告称,目前全球一年的手术量为2.34亿台。以此推算,中国约占其中十分之一,上海则约占全国的十五分之一。若着眼于医疗发展及人们需求,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以及中国医疗前沿阵地的上海,外科手术和临床麻醉业务量在不久的未来,必将会有一个井喷式增长。
此时此刻,上海麻醉界提出重视“劳动保护”问题,其意义在减轻工作压力、确保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之外,是否可以引发人们对当下严峻的医疗环境,以及整个医务从业人员所承受的种种压力的思考呢?
(新民晚报《沪医协首提“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作者 施捷)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