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一群懂医却又不能自医的人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2-01 网络 赞(2)
分享: 
导读
  一提起医生职业,多数人是羡慕的。可你曾真正地走近医生去了解他们吗?即便是一位在医院工作多年但不懂医的行政人员,他在随医生进入手术室体验之前也仅仅知道医生很忙,永远有人在等候、在求见。但当他到手术室体验了一把“当医生”的感觉后,才知他们的背后有许多许多的辛酸。

  一提起医生职业,多数人是羡慕的。可你曾真正地走近医生去了解他们吗?即便是一位在医院工作多年但不懂医的行政人员,他在随医生进入手术室体验之前也仅仅知道医生很忙,永远有人在等候、在求见。但当他到手术室体验了一把“当医生”的感觉后,才知他们的背后有许多许多的辛酸。


  体验者自述:这是一群“刀尖上的舞者”

  这是一台脑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

  早上7:30,麻醉科工作人员已经上班,接病人,做术前准备……一共有4名脑外科医生、2名麻醉师、2名护士参与完成,有2名实习同学和我参与观摩手术。

  我8:30开始准备,9:00开始站立,护士长廖卉给我介绍了他们的分工,以及我应该站立的地点。我想别的东西我可能体验不了,医生旁边站立护士(实际叫洗手护士)的站立动作我总可以体验吧。站立护士名叫唐梅,身高1米7,尽管已经很高了,但还要搭一个小板凳居高临下才行。手术过程中,医生喊什么她递什么,感觉配合严丝合缝,这么长时间思想不开小差,好像是她自己在做手术,她要什么就拿什么,要拿什么就能拿到什么。最后手术结束时,我看到了器械清单,满满一张纸,我数了一下,有32个品种85件器械。

  到10:52,我的腰开始酸软无力,这之前,我已经做了几次思想斗争,是站立还是坐下,此时我准备放弃,我怕时间长出了问题给他们带来麻烦,我选择坐下。一坐下就感觉轻松了许多,但是仅仅过了几分钟,11:00我开始出现头晕、心慌、不想说话。而此时,正在显微镜下操作的苑玉清主任,为了能让学生和我在屏幕上看清楚,一边做一边不停地讲解,让我们看清哪根是三叉神经,哪根血管抵住神经造成的疼痛。这个病人疼痛了40年,吃药效果已经不好,只有选择手术了。他在血管与神经之间垫上两块垫片,从此不再互相压迫。我感觉这太神奇了,简直不敢相信。他说这种手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午12:00,显微镜下颅内的操作完成,助手们开始缝合。苑主任接着给我们介绍说,你们看到的图像是放大八倍的效果,实际上神经比头发丝还细,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位置又在很深的脑干部位,那是生命中枢的中枢,手要特别稳定,精力要特别集中。可我明明刚才在屏幕上见他如入自由王国,实际上比千钧一发还惊险。然后他给我看了他的手,他的手因长时间悬空操作,右手虎口旁边鼓起了一坨肌肉,他的腰疼,特地买了一个举重运动员用的护腰戴着手术。

  到12:30缝合结束以后,脑外科候敏医生长舒一口气说,今天真是顺利。我又问他,这么长时间累不累,他说,脑外科手术一般都要5~6个小时,前不久刚刚做过17个小时的一台手术,今天时间算短的了。

  我进去时,病人已经全麻失去知觉,他的生命体征靠麻醉师在屏幕上监视,后面发生的一切,可以说,病人就像一个熟睡的婴儿,听凭大人摆布、搬动或者在他身上做点什么,怎么做都不会醒,由此我也非常直观地、真正地明白了什么叫生命托付,人与人之间建立的这样一种关系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敬畏啊!

  以前只觉得外科大夫生龙活虎,很光鲜,有点牛,还有点粗犷,没想到他们的活儿比绣花儿还细,他们的风险就在病人的生死之间,难怪有人把他们比作“刀尖上的舞者”。

  体验者自述:这是一群懂医却又不能自医的人

  我12:40出手术室,站立护士唐梅仅用10分钟吃了饭,又进来接着下一台手术。护士长廖卉给我介绍说,整个手术过程中,他们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手术之前也不敢多喝,很多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患有尿结晶、肾结石或胃病。

  我出手术室时,看到很多盒饭摆在办公室,盒饭上写着医生的名字。快中午一点了,我已经很饿,而很多医生的手术没有结束,他们还饿着。我口干舌燥,又累又饿,但毫无食欲,只想吃点稀的东西。到外面吃了一些汤菜后,回办公室后便彻底倒下放平,我的腰、腿总算舒服一点。

  我进去半天就如此这般,那些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又是怎么能够长年累月坚持的呢?

  我中午1:40回办公室,虽然迫不及待地躺下了,但脑子里依然想着手术室里的情景,想着护士唐梅又站在那里继续工作,她帽子、口罩全副武装,我根本看不出她的面容,之前也不认识她,但我明显感受到她体力透支,有点虚弱了。又想到前几天那台17小时的手术也是全程站立,不吃不喝,真令人恐惧。那种两腿像灌了铅的肿涨、酸痛、麻木,是坐着上班的人难以体会和想象的,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就要掉下来。

  我问护士长廖卉,为什么不换个人呢?她告诉我,没有人了,10个手术间,每个手术间必须有两名护士,一个洗手,一个巡回,每个手术间从早到晚一台接一台都排得满满的。与唐梅一组的另一名护士宋思思,今年都50岁了,幸亏身体很好,能长时间坚持。唐梅年轻,今年23岁,所以由她站,其他手术间也有年龄大的与年轻的搭配,年轻的上,但巡回同样是辛苦的呀。其他就是上夜班的,有时还遇到休产假的,根本没有多余的人了。她已经多次向领导反映,待遇上能否倾斜一点?给大家一个安慰?但一直无法解决。

  廖卉接着给我介绍说,这里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习惯了,医生除了显微镜下的手术可以坐,其他手术也都得站立完成,医生一台接一台站着手术,护士一台接一台站着递器械。因长时间站立,很多人得了静脉曲张。

  听到这里,我的内心像在接受煎熬。以前,我总想到家里要是有个医生或护士,家里所有人身体肯定好,因为他们懂啊,知道怎么养身啊,知道如何照顾家里人啊,没想到他们自己身体都不保——该喝水时不能喝水,该吃饭时不能吃饭,该休息时不能休息,何谈养身?简直在伤身。他们的工作没有8小时,而是24小时、25小时,时间长又毫无规律,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照顾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家人又怎么能放心他们呢?这对过完了规律生活的人来说,多么难以想象。

  体验者自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很大,价格很低

  感受了手术室的工作以后,我的内心一直难以平静。但又有多少人了解他们、体谅他们呢?我在医院工作多年,由于不能进手术室,对他们的工作状况都知之甚少,他们自己没精力对外宣扬,外界包括病人就更不可能了解我们的医护人员有多艰难啦!

  巡回护士宋思思,就像在手术间轻盈地飞来飞去,灵巧、麻利,根本没觉得她年龄大,苑主任一会儿喊“思思,凳子高了”,一会儿喊“思思,调无影灯”,她来来回回,像一台“永动机”,不知疲惫。

  思思还负责计费,对收费政策很在行,她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的设备、药品还有棉签之类的耗材都在涨价,只有治疗费、手术费没有涨,收费还是2003年物价局下的标准,你想从那时到现在房价都翻番了,我们还在原地,就说这台手术吧,投入这么多人(我看了一下,应该是7.5人,因1名上级麻醉师管两个手术间,所以我把他算作“半个人”),苑主任还是国内知名专家,但手术费、麻醉费等所有费用加起来也就5000多元。

  苑主任是博士研究生,我问了他的感受,他说,当你给病人解决了病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时,带给人的快感是无法言喻的。他同时说,我们都想做一个纯粹的医生,为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神圣誓言而奋斗,但我们也要养家糊口。

  这些年,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有关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即待遇问题却只字不提。他们在为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神圣誓言而奋斗的同时,也如普通人一样需要养家糊口。希望政策能有所倾斜,给医务人员一丝安慰!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