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智慧:盘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女科学家
导读 | 在性别不再成为界限的今天,不少女性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前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里的那些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女科学家们吧~ |
在性别不再成为界限的今天,不少女性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前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里的那些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女科学家们吧~
1.乔杰
乔杰,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今年9月,乔杰团队参与打造的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颜宁
颜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颜宁主要从事膜蛋白和植物脱落酸受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机理的研究,她的工作将为药物开发提供大量理论依据。2007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回国还不满30岁的颜宁被聘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
今年6月5日,清华大学宣布: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3.刘丽梅
刘丽梅,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教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
刘丽梅主要从事青少年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基因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研究。她于2013年率先世界发现“首个中国MODY致病基因”,推动了中国乃至亚洲MODY型糖尿病的基因诊断与个体化药物靶向治疗的转化医学研究。
4.王红艳
王红艳,教授,博士生导师。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美洲人类遗传学会会员,复旦大学生命学院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会员。
王红艳的研究方向包括: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关联研究,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及患病风险评估;叶酸缺乏导致出生缺陷的遗传机理分析及预防初探,探讨代谢与遗传变异互做的机理;基于候选基因的二代测序技术,针对疾病候选基因进行高通量遗传突变筛查,寻找致病原因;致病基因的功能分析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表观遗传研究等。
5.谢欣
谢欣,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谢欣课题组主要从事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重大疾病新机制、药物作用新靶点及生物活性新分子研究;近期也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研究干细胞命运的转变。近年来,谢欣课题组发现两个GPCR(CysLT1和A2B)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MS)的潜在药靶,揭示数个老药可有效控制MS,并提出多靶向药物是治疗这类复杂疾病的新思路。还发现老药锂盐和高渗环境均可极大提高多能干细胞诱导效率,为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提出新概念新方法。
6.赵慧君
赵慧君,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系教授,香港病理学专科学院院士。
赵慧君研究方向是无创产前诊断,她利用DNA测序技术,通过分析孕妇的血液样本检测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开无创性产前检查之先河。这项技术现已在香港、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获采用,成为常规临床检测方法。她是世界首位获颁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合会(IFCC)“青年研究新人奖”的科学家。
7.魏丽萍
魏丽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培养的生物信息学领域国际上第一批正规博士生。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主任,蛋白质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魏丽萍课题组自主研发了11种生物信息学新数据库和算法软件,被大量的国内外生物学家应用于他们的研究中,预测结果多次被验证。她在对成瘾等人类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做出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发现了四种成瘾的五条共同分子通路以及一个和尼古丁成瘾相关的人类特有的新基因。此外,魏丽萍致力于用生物信息技术来专攻儿童自闭症的致病原因及个性化治疗方法。
8.吴志英
吴志英,上海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神经遗传学组组副组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吴志英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对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免疫病进行了较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她发现了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第一个致病基因--PRRT2,对充分理解这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提高本病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9.沈晓骅
沈晓骅,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曾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2012年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沈晓骅的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她运用跨学科生物手段,包括小鼠遗传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及疍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研究表观遗传学机理在干细胞分化,细胞功能和命运决定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将会在系统和分子水平上认识表观遗传学机理在调控基因表达、干细胞分化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促进干细胞疗法的临床实现,并提供新颖的药物线索治疗癌症,为未来人造细胞的构建提供重要的设计蓝图。
10.王慧
王慧,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她还是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微生物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慧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肿瘤病因学以及营养和药物干预研究,即从遗传和营养等因素出发,探索肿瘤发病的原因,寻求可行的营养和药物干预和防治方法。她通过对肿瘤易感基因MDM2的研究,提出其能够以不依赖于p53的功能形式发挥促控作用,且可以作为肿瘤预防靶点;对食源性天然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姜黄素、人参皂苷、青嵩素对MDM2的作用,进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提出了有益的研究结果。
当然,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还有很多出色的女科学家未在本文列出,但看过以上女科学家们的风采,想必各位朋友们跟我一样,发自内心地敬佩她们,感叹她们的美丽。也希望此文能够鼓励那些在生命科学领域学习着、探索着的女研究生、女博士们,经得住科研的寂寞、耐得住世俗的压力,在之后的科研道路上,像这些杰出女科学家们一样绽放烟花般夺目的光彩。(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游客2014-12-11 11:01:49小编是外貌协会的吗,怎么选的都是美女啊
-
游客2014-12-05 13:12:46有没有不在北京或上海的呢?
-
游客2014-12-05 12:49:59军科院的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