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78岁医生住院期间仍坚持坐诊看病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2-19 荆楚网 赞(3)
分享: 
导读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78岁高龄的国家一级专家、我国血管内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马廉亭教授因为突发心肌梗塞,接受心脏支架成形手术后正在这里住院。虽然自己也是一名病人,但他依然每天坚持接诊病人,还“请假”到手术室去指导检查和手术。

马教授﹙左一﹚请假到放射科导管室指导年轻医生做检查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实习生寇芙蓉通讯员彭绍荣李锐摄影:记者魏铼)近来,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干部一科病房里,总是人来人往,病友们都觉得很奇怪,起初以为是来探病人的,再仔细一问,竟然都是来看病的。原来,该院78岁高龄的国家一级专家、我国血管内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马廉亭教授因为突发心肌梗塞,接受心脏支架成形手术后正在这里住院。虽然自己也是一名病人,但他依然每天坚持接诊病人,还“请假”到手术室去指导检查和手术。

病房里的病人坚持坐诊看病

12月2日早上,73岁的王爹爹跟老伴一起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干部一科病房,王爹爹最近查出患有脑血管瘤,由于年纪大很多医院都不敢为他治疗,他听人介绍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找马廉亭教授,一来才知道马教授也住院了,“我想让马教授帮忙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治,但又怕打扰马教授休息,毕竟他也是个病人,于是就请护士帮忙打电话问问马教授,没想到马教授很热情,让我直接到病房去找他。”

王爹爹来到病房时,穿着病号服的马教授正坐在椅子上,用手机看前一天手术病人的病历。

马教授仔细看了王爹爹的病历,并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腿走路有没有劲?”“把双手往上举我看看”……初步的检查后,马教授建议王爹爹做个血管造影,“不要担心,如果病情允许的话做介入手术,创伤很小的,几乎没什么风险。”听了马教授的话,王爹爹的心稍稍安定。“你们来一趟不容易,我帮你们联系一下,马上就做,做完明天把片子再拿来给我看看。”接着,马教授一边说一边拿起床头的电话,帮王爹爹联系检查。临走时还不忘交代王爹爹,“造影剂一定要选对,最好选对你肾脏功能副作用小的。”

10分钟后,马老又接到了造影室的电话,得知药房的那种造影剂已经断货。“神经外科的病房有存货,以我的名义先找他们借两瓶给病人用。”他说。

刚处理完王爹爹的事,马老又接诊了一名从上海转来的疑难病人。这位病人专程来找马老看病。马老看完患者的病历和片子后,说:“下午再做一次血管造影,我去导管室帮忙。”

呆在自己病房的一上午时间,马老不是在研究患者病情,就是忙着安排患者检查和手术。期间,护士几次进来询问马老的身体状况,他总是说:“我挺好的,没事,不用担心。”

请假外出给病人做检查

当日下午2点半,马老的责任护士齐春桃将马老准时送到了放射科导管室,临走前再三嘱咐:“马爷爷,5点前一定要回病房,手机要保持畅通啊。”

“不用担心,我带着药呢,有事我给你们打电话。”马老拍拍裤兜,乐呵呵地将齐护士送走,转身就穿上鞋套戴上帽子进了导管室。

看到马老来了,躺在检查床上57岁的王女士心里既高兴又感动。她说,两年来感到腿软无力,跑遍了大小医院也没能查出病因。最近,上海的医生怀疑是胸椎脊髓的问题,但一直找不到病变位置,已经做了两次血管造影都未找到,于是建议她找马教授看看。前天,她来到医院才知道马教授正在住院,没想到马教授会亲自到放射科来指导他的学生给她做血管造影。

经过各项准备工作,下午2点40分开始血管造影,马老嘱咐检查的医生说,“40根血管一根根找,微小血管都不要放过,就不信找不到毛病。”

病人的微小血管非常细,造影剂很难灌注,医生们反复尝试了五六次,也无法成功。马老坐在控制室专注地看着显示屏,一边观察血管造影情况,一边指导:“打不进去,换手动灌注。”造影剂终于注入了,但影像并不太清楚,“放大造影,再延时……”这样又做了三四次,虽然已经成像看到病变的位置,但依然不是很清晰,为了更准确地看到病变情况,马老建议:“再做一次3D成像吧!”此时检查已经做了一个多小时了,在场的医生都不是很赞同,认为2D已经能够确诊,再做3D没有必要。但马老坚持说:“不做怎么知道不行呢?总要试一试,不行的话我们再想其它办法。”

2个小时过去了,病人终于确诊了,“脊髓周围微小血管动静脉痿,病变位置在11胸椎附近。”马老一边诊断一边让医生尝试将治疗用的导丝置入血管看是否能够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如果能成功,检查和手术一次完成,病人就不用再受罪了。”但无奈血管太细,数次尝试失败。

随后,马老把病人家属叫到身边说明病情,“问题找到了,但血管只有半毫米粗,介入手术我们刚才试了一下,是不行了。下一步就要讨论要不要做外科手术,你们回去也可以商量一下。外科手术风险肯定是有的,但这个病是先天性的,如果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

跟病人家属交代完,马老抬头一看已经4点45分了,他赶紧起身往外走,“我可是请假出来的,要按时赶回去跟护士丫头们报到。”临出门之前,他还不忘嘱咐管床医生做一份汇报材料,后天他来参加全科大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半夜醒来打电话到ICU问病情

下午5点,看到马教授跟平常一样准时出现在病房,干部一科病房的护士们才放下了心。原来马教授患有糖尿病,在西安参加博士生答辩时突发心肌梗塞,在当地抢救了10天病情才稳定,今年年初转回医院后接受心脏支架成形手术,左冠脉放了三根支架,加上右冠脉之前放了两个,心脏里一共放了五根支架。目前每天要服用降压、抗凝等各种药物,还要注射胰岛素,下个月准备安心脏起搏器。但他每天还是坚持给病人看病,而且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服药。

对于这个“不听话的病人”,护士们都是又担心又理解。护士李静思介绍,目前马教授的情况已经平稳了,现在他每天要做的就是吸氧、按时口服药、定时打胰岛素和观察生命体征,但他心里总想着自己的病人,忘记自己也是病人。

“他每天都会离开自己的病房去看病人,虽然每次走之前都会和我们打招呼,但我们都很担心他,临走要看他穿的衣服够不够,有没有带药,询问他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还会嘱咐他不要太劳累。因为我们都知道马爷爷是一个‘工作狂’,一说到动脉瘤就两眼放光,他对工作的专注一方面让我们非常佩服,一方面也怕他的心脏承受不了负荷。他一定要把工作搞好才吃饭睡觉。”齐春桃说,“这种工作状态,平常人都会觉得累,何况他还是病人。”

护士田世伟也说,只要有病人来找马教授看病,他就都会把手中所有的事情都丢掉,全身心投入到病人身上,谁都不能打扰他,连吃药、检查、治疗都不做。


听到护士们的“埋怨”,马老笑着说:“没办法,习惯了,一看到病人我就感觉不到累。”每天晚上躺在病床上,他心里还惦记着神经外科ICU里的病人。一名57岁男患者脑中长了三个动脉瘤,其中一个还是非常危险的大脑中动脉瘤。前天在马老的指导下在导管室做了两三个小时的手术。次日凌晨2点和5点,马老准时醒来打电话到ICU询问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瞳孔情况,提醒医护人员要严防血栓形成。他说,“这是过去养成的一个习惯,即使现在住院也一样,而且不需要闹钟自己就会醒来。”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