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成果去哪了?医企代表为转化医学出良方
导读 | 如何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搭起桥梁?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足10%,医疗成果都去哪了?12月26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坐到了一起,摆问题,提建议,求合作。 |
“医院发表了无数文章,但都是纸,研究应该要使病人群体真正获益。”在中关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医企创新合作大会上,谈及转化医学跨界融合,北京佑安医院李宁院长直言不讳,“目前,在产学研用各方面,可以用‘支离破碎’来形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张春生司长认为: “中关村已经在重大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互联网医疗乃至社会办医等多方面取得可喜进展,领跑全国健康服务业发展。但是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还需要加快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
如何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搭起桥梁?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足10%,医疗成果都去哪了?12月26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坐到了一起,摆问题,提建议,求合作。
研究与临床脱钩成“死亡谷”
“基础科学的巨大进步使我们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有了深刻认识,但并没有迅速地给我们带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方法,主要是由于临床人员和基础研究之间没有建立真正的交流与合作。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存在的这个‘死亡之谷’,导致很多科研成果无法转化成临床应用。”李宁表示。
李宁说的死亡之谷,指的就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沟壑。1992年美国科学杂志提出“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概念,1996年又出现了“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要通过加快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新药品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路径,“跨越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死亡谷”。在欧洲,这种现代医疗与技术、产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和跨界融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反观国内,情况不算乐观。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表示,长期以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都是“各自为政”,做不到一块儿去。“政府的科研资源大量配置给了大学和科研机构,但其中一些项目到临床上根本没法用。临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论文、专利,要解决临床问题,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转化医学体制非常紧迫。”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提出了他的疑问:“2013年北京医疗卫生界共有360项专利,它们是否都可以转化成生产力,怎么转化成生产力?怎么样创造广阔的市场环境,让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得以应用?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应有政策厘清各方利益
如何创新转化医学思维?如何促进转化医学跨界融合?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了利益分配机制上。
一位医院负责人说,没有哪家医院愿意只做企业的实验基地。他表示,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如果医生或医院研究人员无法获得自主权,无法得到股权或者其他利益,那么这种跨界融合很难维系。
博奥生物集团总裁程京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大家广为认可的合作条约。“在跟医院和大学进行转化医学合作时,作为企业,你必须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做出产品、服务市场,实现产业化。所以你要‘利’的时候,就不要把‘名’也要了。首先,在文章署名时,我们优先考虑和照顾我们的合作方;第二,大家共享知识产权,根据实际贡献大小确定发明人;第三,如果要申报国家任何专利,一定是跟我们合作方牵头;最后,对于商业资质转化以后取得的效应,可以视情况而定,必须要考虑从销售额中拿出一定百分比,交给我们的合作方。”程京说。
对医院自身来说,同样也有令人头疼的问题。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说,他们感触很深的,是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分配问题:专利转化了,产生效益了,这钱怎么分?给医生还是给医院,比例是多少?
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抛出了自己医院的例子:“我们刚刚修改了科技成果分配机制,以后我们专利收入的80%给课题组。”他拿着话筒,提高了声音,“医学成果专利锁在保险柜里没有价值,大头还是得给医生,不能把他们的手捆在医院里。”
李宁很同意。他建议政府应该给医院中的科技人员“多点执业”政策,让医生不被束缚在医院这一体制之下。顾东风也认为,虽然医院是事业单位,但它的性质更为特殊,对人员的管理不能仅仅参照行政人员,制定一系列条条框框,而应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办法,真正激发每个医务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否则,医务人员做研究的动力从何而来?
“我国转化医学存在的最大瓶颈是政策问题。比如医院内部的政策,各方的利益分配比定不下来。”程京认为,“此外,政府的监管,从药监到物价,到医保到社保,这些政策都不到位。早期需要政府来培育市场,但这块恰好没跟上。”
建好转化医学生态系统
程京提出,中国的转化医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研究机构的解决方案要回到临床,必须还要走两个环节:“一是工商界必须介入,把研究方案转化成产品或者技术服务。在转化完之后,还要经过政府部门进行药监审批,也牵涉医保和社保等程序,否则不能合法合规地回到临床。”程京表示,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怎样把转化医学的生态系统建立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就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特点来看,首先要建立一个快速通道,使基础研究成果能够快速有效地转化成为临床可以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同时,转化研究成果的实现需要有循证医学支持及可量化指标评价,同时还要使病人群体获益。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这种转化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双向转化,需要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广泛交流和密切合作。”李宁说,“转化医学的核心点就是如何提高效率和产生效应。”
会议结束后,几家医院的负责人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一位企业老总拿着名片过来和李宁探讨“该怎么干”。他说,转化医学能够为药物创新提供想法,但企业得知道临床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相应药物。“我们太需要临床数据了。但和国内一些医院合作时,医生忙于给病人看病,忙于发文章,没这个精力。”他建议说,再办一次类似论坛,把医院和企业召集在一起,好好聊聊各自的想法。
“太需要这样的平台了。”以程京为代表的医企各方均认为,“其实医院和企业都揣着对方需要的东西,政府该牵个线,开展制度性的交流活动,让医院和相关企业互通信息。”(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