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率深改组操刀药价改革
导读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未来中国的蓝图之后,中国改革即进入施工期。反腐为改革清障,改革也在紧迫感中快步疾进。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未来中国的蓝图之后,中国改革即进入施工期。反腐为改革清障,改革也在紧迫感中快步疾进。
作为这一轮改革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力度越来越大。一年8次会议,统筹安排,轻重缓急,精确打击,立抓执行,与民意相呼应,破既得利益格局,通过一系列架构性举措,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全方位为未来打下基础。
不过,进入深水区,全是硬骨头。在过去的一年中,改革遭遇阻力之大,形成改革共识之难,也通过各种迹象显现出来。在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经济硬着陆风险始终存在的背景下,2015,改革注定不轻松,而更需要“结硬寨、打呆仗” 。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党中央对存在的各种阻力、风险已经有充分预期,而“行动最有说服力”,少说多做,执行力超强的深改组,在2015年,将继续统筹这场全方位的改革,从中央,辐射到各个地方,塑造未来的中国。
时间表 关键年
这一次,改革有了时间表。
2014年2月28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强调要把工作要点确定的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
2014年11月举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12届改革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提出,改革应该分成三步走,前两年实际就是“十二五”最后两年,中间再加上两年到2017年,就是本届政府的任期,后面还有3年。
本轮改革指向2020年。2020年,将是兑现承诺的时间。
不过,对于改革将要遭遇的挑战,决策层也有清醒认识。按照王战的说法,既有外部的挑战,也有改革自身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各类挑战的关系,对于深改任务的全面完成意义重大。形成考虑周全的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表也是面对挑战、临阵不乱的必要前提。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据深改组第8次会议要求,这一年,中国将要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的制定。”
据接近深改组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中央已完成价格等监管领域的人事调配与部分政策配套工作,未来将对医药价格以及垄断行业的价格进行全面的调整。这将是一场自1988年价格闯关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价格改革。据该人士向时代周报透露,这其实是新一届政府一直试图打破的壁垒。2015年开始,针对这方面的改革必然循序展开。
《经济观察报》称,以2014年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起点,一直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将展开对电力、天然气、石油、交通、环保、医药等大多数目前还存在政府定价的产品的一系列价改。
神经中枢 统筹全局
2014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召开,中央深改小组正式亮相。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为组长主持会议并讲话。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也出席会议。中央深改组的超高规格阵容,被外界视为体现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业雄心。
根据央视公布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道和电视画面,参加会议并在里圈就座的官员有:马凯、刘延东、许其亮、汪洋、赵乐际、杜青林、王晨、周强、张庆黎、王正伟、王沪宁、刘奇葆、李建国、孟建柱、栗战书、赵洪祝、郭声琨、曹建明、周小川等。而第二圈就座的官员中,有3位国家发改委官员,分别是主任徐绍史、副主任刘鹤和副主任穆虹。
外界也注意到,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并没有在深改组成员之列。这一安排被认为具有深意。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院院长毛寿龙认为,“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机构彼此分立,是王岐山不在深改组成员名单中的原因。
之所以将深改组办公地点定在政研室,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看来,是因为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内部机构设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正好吻合。
他将这种整体布局概括为“5+1+1”。“5”就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五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这五个方面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方面的改革,再加上军队和国防改革。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指的就是上述领域的改革,正好和这七大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完全对应。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施芝鸿表示,“添加一两个直接服务于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内设机构,就能成为中央深改组一个很得力的办事机构、咨询机构和信息汇总机构”。这也是深改组办公室落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重要原因。
据接近深改组的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深改组的具体办事成员,大多是从中央直属部门、国务院各部委以及中纪委、最高检、最高法、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抽调组成。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毛寿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据其观察,目前改革的思路是,通过深改组这个综合性的机构来推动改革。大范围的共识是,中国的改革,如果没有一个顶层机构似乎就难以推进。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毛寿龙表示,深改组协调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并解决部门改革“容易出事”、无法太大胆的问题,对突破的部分形成决定,交顶层讨论拍板,实现对原有体制框架的突破。“特别是原则问题,需要深改组推进,这是它最主要的工作。”
除此,深改组的推进作用还表现在,将可能改革的内容,如权力清单,“没有充足理由拿下”的,都放进了改革的清单里,一改过去“不得不改才改”的风格,“非常大胆”。
“深改组是个决策机构”,毛寿龙说,不同的办公室成员各自收集本领域的信息—大量的信息汇聚到深改组,由中立的人员评估具体的改革是否涉及部门利益,并听取专家意见,“我们学者会提出专业的意见,但对具体情况和信息的掌握量肯定不如深改组本身,所以他们最后还要权衡,作出判断。”
执行仍然由各个部门进行,“比如调研,就由各部门进行”,深改组只负责收集部门上报的信息,并且制定上报的细则,“即便上报的信息只有一页纸,背后的规定可能有一本书那么厚。”如果部门没有很好地执行改革,深改组将进行推动。
作为这一轮改革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力度越来越大。一年8次会议,统筹安排,轻重缓急,精确打击,立抓执行,与民意相呼应,破既得利益格局,通过一系列架构性举措,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全方位为未来打下基础。
不过,进入深水区,全是硬骨头。在过去的一年中,改革遭遇阻力之大,形成改革共识之难,也通过各种迹象显现出来。在经济增速不断放缓,经济硬着陆风险始终存在的背景下,2015,改革注定不轻松,而更需要“结硬寨、打呆仗” 。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党中央对存在的各种阻力、风险已经有充分预期,而“行动最有说服力”,少说多做,执行力超强的深改组,在2015年,将继续统筹这场全方位的改革,从中央,辐射到各个地方,塑造未来的中国。
时间表 关键年
这一次,改革有了时间表。
2014年2月28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强调要把工作要点确定的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
2014年11月举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12届改革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提出,改革应该分成三步走,前两年实际就是“十二五”最后两年,中间再加上两年到2017年,就是本届政府的任期,后面还有3年。
本轮改革指向2020年。2020年,将是兑现承诺的时间。
不过,对于改革将要遭遇的挑战,决策层也有清醒认识。按照王战的说法,既有外部的挑战,也有改革自身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各类挑战的关系,对于深改任务的全面完成意义重大。形成考虑周全的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表也是面对挑战、临阵不乱的必要前提。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据深改组第8次会议要求,这一年,中国将要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的制定。”
据接近深改组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中央已完成价格等监管领域的人事调配与部分政策配套工作,未来将对医药价格以及垄断行业的价格进行全面的调整。这将是一场自1988年价格闯关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价格改革。据该人士向时代周报透露,这其实是新一届政府一直试图打破的壁垒。2015年开始,针对这方面的改革必然循序展开。
《经济观察报》称,以2014年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起点,一直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将展开对电力、天然气、石油、交通、环保、医药等大多数目前还存在政府定价的产品的一系列价改。
神经中枢 统筹全局
2014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召开,中央深改小组正式亮相。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为组长主持会议并讲话。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也出席会议。中央深改组的超高规格阵容,被外界视为体现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业雄心。
根据央视公布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道和电视画面,参加会议并在里圈就座的官员有:马凯、刘延东、许其亮、汪洋、赵乐际、杜青林、王晨、周强、张庆黎、王正伟、王沪宁、刘奇葆、李建国、孟建柱、栗战书、赵洪祝、郭声琨、曹建明、周小川等。而第二圈就座的官员中,有3位国家发改委官员,分别是主任徐绍史、副主任刘鹤和副主任穆虹。
外界也注意到,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并没有在深改组成员之列。这一安排被认为具有深意。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院院长毛寿龙认为,“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机构彼此分立,是王岐山不在深改组成员名单中的原因。
之所以将深改组办公地点定在政研室,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看来,是因为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内部机构设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正好吻合。
他将这种整体布局概括为“5+1+1”。“5”就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五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这五个方面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方面的改革,再加上军队和国防改革。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指的就是上述领域的改革,正好和这七大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完全对应。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施芝鸿表示,“添加一两个直接服务于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内设机构,就能成为中央深改组一个很得力的办事机构、咨询机构和信息汇总机构”。这也是深改组办公室落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重要原因。
据接近深改组的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深改组的具体办事成员,大多是从中央直属部门、国务院各部委以及中纪委、最高检、最高法、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抽调组成。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毛寿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据其观察,目前改革的思路是,通过深改组这个综合性的机构来推动改革。大范围的共识是,中国的改革,如果没有一个顶层机构似乎就难以推进。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毛寿龙表示,深改组协调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并解决部门改革“容易出事”、无法太大胆的问题,对突破的部分形成决定,交顶层讨论拍板,实现对原有体制框架的突破。“特别是原则问题,需要深改组推进,这是它最主要的工作。”
除此,深改组的推进作用还表现在,将可能改革的内容,如权力清单,“没有充足理由拿下”的,都放进了改革的清单里,一改过去“不得不改才改”的风格,“非常大胆”。
“深改组是个决策机构”,毛寿龙说,不同的办公室成员各自收集本领域的信息—大量的信息汇聚到深改组,由中立的人员评估具体的改革是否涉及部门利益,并听取专家意见,“我们学者会提出专业的意见,但对具体情况和信息的掌握量肯定不如深改组本身,所以他们最后还要权衡,作出判断。”
执行仍然由各个部门进行,“比如调研,就由各部门进行”,深改组只负责收集部门上报的信息,并且制定上报的细则,“即便上报的信息只有一页纸,背后的规定可能有一本书那么厚。”如果部门没有很好地执行改革,深改组将进行推动。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