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的前世今生
导读 | 本文第一作者张玉琪教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副院长,我国神经外科著名专家。本文为早年间与游苏宁教授共同撰写,原标题《正确认识SCI对学术论文的评价作用》。 |
自我国科技界开始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作为学术论文的评价指标,由于对SCI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过分看重SCI和影响因子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科研导向。许多单位和管理部门制定了专门的条例,如规定博士研究生和(或)博士后人员毕业前要发表SCI论文,否则不能毕业;院校排名、科技评奖、晋升职称、工作考核等要看有多少SCI收录的论文数,以及论文要发表在影响因子某数值以上的期刊,甚至规定1篇在国外发表的论文等同于2篇或多篇在国内发表的论文。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由此导致一些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只关心能否在SCI杂志上发表文章,反而忽视了科研工作的目标和科研论文的真正作用,也忽视了SCI的科学研究功能。
SCI的基本功能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3年建立的一种大型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书,目前有联机版、光盘版、网络版等出版方式。SCI是一个收录科技期刊的数据库,所收录的科技期刊类型主要有:科学、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所被收录的期刊称为SCI源期刊,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称为SCI文章。
建立SCI的初衷是因二战以后文献量急剧膨胀,为满足美国科学家对于科技信息服务的更高要求,而建立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检索工具。从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SCI的基础上,每年出版上一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根据SCI源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情况,主要统计出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半衰期指标。因此,SCI就是科学情报检索工具,是对期刊和论文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工具,是情报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即:引文分析方法),期刊和所发表的论文只是SCI的统计样本,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
SCI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对某个学术问题进行查旧、查新、查深是SCI建立的宗旨。使用SCI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新进展?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有极大的帮助。
SCI的主要缺陷
由于SCI主要侧重基础科学类期刊的收录,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少,只是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不能反映其整体的科技实力。因此,SCI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并非全面。SCI最大的优点是引文功能,能很快地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和引用次数,以达到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
一般情况下,论文的引用率越高,则论文的质量被认为越好。然而,有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的引用率并不高,而有些因观点错误而被批评的文章被引频次却相当高。在科学史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却因为发表以后不久即被承认为普遍常识而未能得到应有的高引用率;有一些科学论文在发表以后得到了很高的引用率,但一段时期后却发现这些论文并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错误的。因此,仅仅根据引用率来评定科技成果,就很难全面评定出可经受起长期考验的科学成果,甚至可能评出错误的结果。
除了学术偏科问题之外(注重基础学科),SCI本身也存在着语言、地域、政治、经济等诸多问题。基于语言的优先权,SCI期刊库所收录期刊主要是英文期刊,极少收录其他语种期刊。这就使得英文语种期刊之间和论文之间有很高的引证率,影响因子随之也很高,而其他语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则相对较低。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民族信心的标志,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包括科学研究)具有绝对的优先权,要树立语言爱国的思想。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2006年3月欧盟会议上因本国某商人不使用法语演讲而退场以示抗议。在学术领域,要将使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最新科研成果应列为第一位,要首先将论文在国内学术杂志发表,然后翻译成外语到国外发表。决不能武断地认为:论文的水平在国外杂志发表就高于在国内杂志发表,或以影响因子来决定论文的水平。
一些高水平的中国科技期刊由于语言限制而没有被SCI收录,并不能说明这些中国科技期刊和所发表论文的水平就低。王忠诚院士在神经外科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就,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创刊以来的20年间,王忠诚院士发表了58篇原创论文,而在SCI源期刊发表的论文不到10篇,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中国神经外科学界的榜样和世界级神经外科医师的地位。
近十年来,《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优先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文章,此后才在国外杂志发表,这是语言权优先、语言爱国的具体表现,促进了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对于把科技论文发表在国内还是国外,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在国外发论文可以增进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但却不利于国内的学术交流,也有一些论文只是为了图个洋名。国内大量优秀论文外投可造成国内同行间信息交流的中断,甚至导致国内某些科研项目的重复投资,造成国家科技资源(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优秀稿源的大量外投也会导致中国科技期刊质量的下降。
SCI源期刊的地域分布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侧重于收录美国及母语为英语地区的英文科技期刊,前三位国家的比例大约是:美国40%、英国20%和荷兰10%,一些高水平的科技刊物由于出版地的政治或语言因素而没有被选收,这与各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并不完全成正比。由于SCI是一个期刊数据库,因此其收录的期刊数量有限,2004年SCI收录了6391种期刊,约30%为医药类期刊,收录的中国出版的期刊70种(中文语言23种,英文语言47种)。200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其中约27%为医药类期刊,由于很少的中国期刊被SCI收录,直接导致了SCI对中国学者的报道偏少,因此很难用SCI一个评价标准来涵盖多数中国学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
以SCI为参照,鼓励部分科技人员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刺和评价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是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方面。混淆二者的区别,就可能导致将SCI标准的滥用,非但不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导致群体科研信心的散失。
地域分布及语言障碍等因素,使我国一些有影响的科技论文,没有被SCI收录或在SCI计量中无法获得较高的引用率,因此导致SCI标准对中国学者评价的不准确性。仅以SCI论文的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的数值来代表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高低是非常错误的作法,应该以该论文的被引用频率来衡量该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种人工编制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SCI只是其中之一,国内与医学有关的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论文和引文数据库(CSTPCD),不同的数据库不能进行比较,决不能神话SCI的作用。
正确认识影响因子
评价科技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即年指标、扩散因子、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被引半衰期,等等。影响因子是随着《期刊引证报告》而出现的评价期刊的统计指标,按照影响因子数值对统计源期刊进行排序,可以宏观分析科学研究发展变化情况,也可作为作者投稿时选择期刊的参考依据。
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同期发表的可被引用的论文总数之比。SCI每年发表上一年度的被SCI收录期刊的“期刊引证报告”,在该报告中统计了许多评价期刊的统计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从而定量地评价某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统计计量指标。
决定影响因子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有:时间、数据库期刊数量的多少、统计差异、学科性质差异、论文类型以及参考文献的引用等等。而国内个别学术期刊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因子,要求论文作者大量引用其自己文章和自己的期刊,更有甚者删除同行期刊的参考文献,中国期刊的高自引率成为国内学术界公开的秘密。优秀科技期刊合理的自引率应该在15%以下,2004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自引率是7%。为此,中华医学会倡导使用“他引影响因子”(即:影响因子×他引率),就是为了去除不正确的高自引率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观
我们强烈感到:要明确科研工作和学术论文的作用是什么?是为谁所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医学论文的生产力表现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为广大的医务人员所接受和应用于临床。如果用SCI来评价一篇文章时,一定要同时查看该文章的被引用率,而不是看影响因子。
对于要将文章发表到国外杂志,一定要考虑“外国人不引用,中国人不看”的情况。对一篇科研文章的学术评价,第一,要看它是否发表在本专业的主流杂志(国内外均可);第二,要看此文章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不能是自己引用自己)。最根本的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追求科学真理,用科学知识去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造福人民、达到小康,最终造福于人类,决不只是为了发表几篇文章、获几个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职责和使命,要真正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这是最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SCI的基本功能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3年建立的一种大型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书,目前有联机版、光盘版、网络版等出版方式。SCI是一个收录科技期刊的数据库,所收录的科技期刊类型主要有:科学、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所被收录的期刊称为SCI源期刊,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称为SCI文章。
建立SCI的初衷是因二战以后文献量急剧膨胀,为满足美国科学家对于科技信息服务的更高要求,而建立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检索工具。从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SCI的基础上,每年出版上一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根据SCI源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情况,主要统计出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半衰期指标。因此,SCI就是科学情报检索工具,是对期刊和论文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工具,是情报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即:引文分析方法),期刊和所发表的论文只是SCI的统计样本,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
SCI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对某个学术问题进行查旧、查新、查深是SCI建立的宗旨。使用SCI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新进展?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有极大的帮助。
SCI的主要缺陷
由于SCI主要侧重基础科学类期刊的收录,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少,只是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不能反映其整体的科技实力。因此,SCI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并非全面。SCI最大的优点是引文功能,能很快地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和引用次数,以达到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
一般情况下,论文的引用率越高,则论文的质量被认为越好。然而,有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的引用率并不高,而有些因观点错误而被批评的文章被引频次却相当高。在科学史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却因为发表以后不久即被承认为普遍常识而未能得到应有的高引用率;有一些科学论文在发表以后得到了很高的引用率,但一段时期后却发现这些论文并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错误的。因此,仅仅根据引用率来评定科技成果,就很难全面评定出可经受起长期考验的科学成果,甚至可能评出错误的结果。
除了学术偏科问题之外(注重基础学科),SCI本身也存在着语言、地域、政治、经济等诸多问题。基于语言的优先权,SCI期刊库所收录期刊主要是英文期刊,极少收录其他语种期刊。这就使得英文语种期刊之间和论文之间有很高的引证率,影响因子随之也很高,而其他语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则相对较低。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民族信心的标志,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包括科学研究)具有绝对的优先权,要树立语言爱国的思想。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2006年3月欧盟会议上因本国某商人不使用法语演讲而退场以示抗议。在学术领域,要将使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最新科研成果应列为第一位,要首先将论文在国内学术杂志发表,然后翻译成外语到国外发表。决不能武断地认为:论文的水平在国外杂志发表就高于在国内杂志发表,或以影响因子来决定论文的水平。
一些高水平的中国科技期刊由于语言限制而没有被SCI收录,并不能说明这些中国科技期刊和所发表论文的水平就低。王忠诚院士在神经外科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就,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创刊以来的20年间,王忠诚院士发表了58篇原创论文,而在SCI源期刊发表的论文不到10篇,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中国神经外科学界的榜样和世界级神经外科医师的地位。
近十年来,《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优先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文章,此后才在国外杂志发表,这是语言权优先、语言爱国的具体表现,促进了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对于把科技论文发表在国内还是国外,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在国外发论文可以增进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但却不利于国内的学术交流,也有一些论文只是为了图个洋名。国内大量优秀论文外投可造成国内同行间信息交流的中断,甚至导致国内某些科研项目的重复投资,造成国家科技资源(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优秀稿源的大量外投也会导致中国科技期刊质量的下降。
SCI源期刊的地域分布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侧重于收录美国及母语为英语地区的英文科技期刊,前三位国家的比例大约是:美国40%、英国20%和荷兰10%,一些高水平的科技刊物由于出版地的政治或语言因素而没有被选收,这与各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并不完全成正比。由于SCI是一个期刊数据库,因此其收录的期刊数量有限,2004年SCI收录了6391种期刊,约30%为医药类期刊,收录的中国出版的期刊70种(中文语言23种,英文语言47种)。200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其中约27%为医药类期刊,由于很少的中国期刊被SCI收录,直接导致了SCI对中国学者的报道偏少,因此很难用SCI一个评价标准来涵盖多数中国学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
以SCI为参照,鼓励部分科技人员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刺和评价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是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方面。混淆二者的区别,就可能导致将SCI标准的滥用,非但不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导致群体科研信心的散失。
地域分布及语言障碍等因素,使我国一些有影响的科技论文,没有被SCI收录或在SCI计量中无法获得较高的引用率,因此导致SCI标准对中国学者评价的不准确性。仅以SCI论文的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的数值来代表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高低是非常错误的作法,应该以该论文的被引用频率来衡量该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种人工编制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SCI只是其中之一,国内与医学有关的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科技论文和引文数据库(CSTPCD),不同的数据库不能进行比较,决不能神话SCI的作用。
正确认识影响因子
评价科技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即年指标、扩散因子、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被引半衰期,等等。影响因子是随着《期刊引证报告》而出现的评价期刊的统计指标,按照影响因子数值对统计源期刊进行排序,可以宏观分析科学研究发展变化情况,也可作为作者投稿时选择期刊的参考依据。
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同期发表的可被引用的论文总数之比。SCI每年发表上一年度的被SCI收录期刊的“期刊引证报告”,在该报告中统计了许多评价期刊的统计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从而定量地评价某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统计计量指标。
决定影响因子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有:时间、数据库期刊数量的多少、统计差异、学科性质差异、论文类型以及参考文献的引用等等。而国内个别学术期刊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因子,要求论文作者大量引用其自己文章和自己的期刊,更有甚者删除同行期刊的参考文献,中国期刊的高自引率成为国内学术界公开的秘密。优秀科技期刊合理的自引率应该在15%以下,2004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自引率是7%。为此,中华医学会倡导使用“他引影响因子”(即:影响因子×他引率),就是为了去除不正确的高自引率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观
我们强烈感到:要明确科研工作和学术论文的作用是什么?是为谁所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医学论文的生产力表现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为广大的医务人员所接受和应用于临床。如果用SCI来评价一篇文章时,一定要同时查看该文章的被引用率,而不是看影响因子。
对于要将文章发表到国外杂志,一定要考虑“外国人不引用,中国人不看”的情况。对一篇科研文章的学术评价,第一,要看它是否发表在本专业的主流杂志(国内外均可);第二,要看此文章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不能是自己引用自己)。最根本的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追求科学真理,用科学知识去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造福人民、达到小康,最终造福于人类,决不只是为了发表几篇文章、获几个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职责和使命,要真正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这是最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