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十大口碑医生柴艳芬:为患者撑起一片健康蓝天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5-01-14 中国医学论坛报 赞(15)
分享: 
导读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都曾让或者会让无数的患者,抹去生命的伤悲与无奈,继续他们幸福的生活,温暖他们曾经冰凉的心境。医生这个职业在她的眼中意味的是付出、是辛苦、是情愿、是执着……但也有很多幸福和快乐,特别是与“死神”斗争、挽救回患者珍贵生命时,她就会很有成就感。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都曾让或者会让无数的患者,抹去生命的伤悲与无奈,继续他们幸福的生活,温暖他们曾经冰凉的心境。医生这个职业在她的眼中意味的是付出、是辛苦、是情愿、是执着……但也有很多幸福和快乐,特别是与“死神”斗争、挽救回患者珍贵生命时,她就会很有成就感。


  一个“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例患者的好医生

  2014年12月15日上午,天津市总医院急诊室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不看病、不开药,就为了感谢一年前当他“命悬一线”躺在病床上与死神殊死搏斗时,挽救了他生命的柴艳芬医生及她的急诊团队。那天,“120”送来一位危重患者赵某,男性,72岁,生命体征不平稳,呼吸急促,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昏迷,入院时已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双下肢皮肤花斑等休克表现。应用床旁超声评价患者心脏功能时,柴艳芬被眼前的图像再次震惊:左肺超声图像已近似肝脏,几乎完全实变。凭借26载急诊生涯,柴艳芬立即判断出患者生存几率极低。在与患者家属交代病危时家属一度表示放弃治疗。作为一名医生,深知此时尊重家属选择,不必再承担任何医疗风险,但同时意味着患者已彻底失去生存的可能。救死扶伤的精神让柴艳芬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主动放弃任何一例患者,即使冒极大的风险与挑战也要全力抢救。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柴艳芬立即组织急救队伍展开全力抢救,进行气管内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股静脉双腔管置入、无肝素床旁血液滤过等紧急器官替代治疗。期间一串串危急值纷纷回报:pH值7.08、二氧化碳分压(PCO2)69mmHg、氧分压(PO2)57mmHg、乳酸(LAC)4.6mmol/L、血肌酐(Crea)159μmol/L……急性呼吸衰竭、高乳酸血症、粒细胞减少、凝血功能紊乱、肝肾损伤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相继出现。患者病情仍进行性恶化,酸中毒持续不缓解,并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多巴胺剂量达25μg/(kg/min),血压仍难以维持,血肌酐、转氨酶仍在升高。但每一位医护人员依然没有放弃,哪怕仅有一丝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

  从抗生素到置换液配方与营养支持方法,柴艳芬和她的急救团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经过漫长的10个日日夜夜,患者血流动力学初步稳定、神志转清、尿量逐渐增加、肌酐降至正常……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回报,家属看到了希望,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着这样一个垂危的生命被成功挽救,柴艳芬舒展开了紧缩的眉头,笑弯了熬红的双眼。

  一个对患者“拿得起、放不下”的好医生

  在病房的每一次例行查房都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着实难住了柴艳芬。难住她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和家属的思想误区。

  曾经,病房里有一位身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张老,当时误听别人说“糖尿病患者不能打针,一打针便会上瘾,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坚持不肯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柴艳芬得知后从患者病情出发,耐心地给张老分析不打针的利弊,让他彻底消除了疑虑。在张老就快出院时,她还是放心不下,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张老,并留下了张老的联系方式,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给张老打电话,询问血糖控制情况,当得知张老病情一直很稳定,血糖、血压控制得很好,每天都坚持外出锻炼时,她一颗悬着的心也落地了。

  久而久之,柴艳芬所留患者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多,电话成为医患沟通的平台。那个记满了患者电话的普通的电话本,成为承载着一名医生对患者满满牵挂的爱心本。

  在这么多年的行医岁月里,也有很多患者给她打电话,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接起电话,是患者的声音,她都给予支持,给予鼓励,给予帮助。从没计较过自己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从没想过要任何回报……

  一个“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拿计算器”,为百姓精打细算的好医生

  在从医生涯中,每当柴艳芬看见一些患者因为经济困难,延迟或者放弃治疗时,她的心就像被针刺一样难受。她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解除患者的病痛,还要最大限度地为患者节约费用,只有这样才是一名好医生。

  为此,她有着一贯之原则:外院已做的检查,尽可能不再重复;需要检查的,要尽可能采用基础方法;能口服药治疗的,绝不输液;实在需要器械检查的,一定要有针对性――只用对的、不用贵的。也许有人会问:检查步骤简化了,那靠什么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她回答:要靠精湛的医术。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放弃提升自我的机会,了解国内外急诊医疗技术最新动态,与同行切磋、交流,积极引进新技术……她要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使患者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一个“以院为家”的好家长

  与其说柴艳芬是急诊医学科的主任,不如说她是急诊医学科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作为科室管理者,她重视青年医护人员的职业规划,尊重职工意愿。她总是根据科室发展需要,为青年职工制定培养目标和发展计划。她总是关心职工生活,重视乐观向上精神的培养。她的口头禅是:“从事急诊,职业使然,刀尖上跳舞,要有强大的内心,我们可以很累,但不能不快乐”。

  十几年的除夕夜,她与同事一起度过。每逢佳节,她都代表科室为家在外地仍坚守一线的同事备上丰盛的“家宴”,使他们虽身处异乡,仍感觉到家的温暖。夏日炎炎时,科室每天为同事送去清凉的饮料。党日、团日,安排有意义的活动。春天踏青游园,夏日尽量安排职工短期休闲旅游,放松身心。建立一支和谐有朝气的急诊团队、创全国知名急诊医学科、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她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个女儿眼中“家像旅馆”的妈妈

  作为一位妈妈,柴艳芬对女儿有着太多的愧疚。在女儿的眼中,医院更像妈妈的家,而家则像个旅馆。妈妈会因为一个电话,匆匆离家,亲临医院现场指挥抢救;妈妈会因为减少远道或外地患者就医往返次数,中午不管多晚,都坚持等到最后一位患者完成诊疗才下班,因此常常吃不上午餐。女儿在中考、高考的考场外,多么希望自己的妈妈也和别人的妈妈一样用期待的眼神迎接自己走出考场,但是妈妈没有,因为妈妈有忠实的“疑难”患者群,和不断慕名就诊的患者。在妈妈心里,所有的患者都只有一个身份――“我的患者”。妈妈把更多心灵的呵护给了她的患者。

  患者们都知道,柴艳芬医生有着如沐春风的笑容,有着丰富细腻的内心,有着严谨精湛的医术,有着温馨亲切的话语……但很少有人知道,柴艳芬的急诊团队多次主办和承办急诊医学沙龙、天津市急诊医学论坛和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年会。2012年急诊医学科党支部获得“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3年急诊医学科被评为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柴艳芬本人也先后荣获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总医院最满意大夫、天津市抗“非典”先进个人、天津医科大学德高医粹青年先锋奖、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等称号。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都曾让或者会让无数的患者,抹去生命的伤悲与无奈,继续他们幸福的生活,温暖他们曾经冰凉的心境。医生这个职业在她的眼中意味的是付出、是辛苦、是情愿、是执着……但也有很多幸福和快乐,特别是与“死神”斗争、挽救回患者珍贵生命时,她就会很有成就感。

  从柴艳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人生的精彩、一种医术的升华、一种医德的璀璨……她把对生命的无比珍视化作平日里兢兢业业的无私奉献。每一天,她默默地忙碌着,用智慧驱逐病魔的绕缠,用执着谱写着生命的乐章,用行动捍卫心中的誓言。她真正无愧于“口碑医生”的称号!她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