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怎样炼成的?升到高级医生需21年!
导读 | 医生的成长真的很不容易,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背后洒下了多少汗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
一名医学生顺利成长为一名主任医师需要25年左右,30岁对于医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年轻学者,而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说,30岁时大多已经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了。
医生的成长真的很不容易,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背后洒下了多少汗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误打误撞入了行 感觉医生不一般
受访人:侯铁舟(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王斌(西安交大医学院研究生)
Q:为啥会走医学这条路?
A:误打误撞进来的,学医后觉得还不错
侯铁舟:中学时有一次看牙齿,医生说我牙齿特不好,可以考虑学个牙医。当时我想学林业,不过父母都是学医的,他们很期待我从事医疗工作。高考填志愿时,我的第一志愿是林业还有其他几个非医疗专业,第二志愿只填了医学院口腔系。结果真的被医学院录取了,我也就欣然接受了。
王斌:我本来想去交大学机械或能动的,结果被调剂到了医学院的口腔系,要不是我复读过当时真想放弃。上了一段时间课后,我感觉医生这个职业很不一般,看到患者康复就很有成就感,最终让我坚定了从医这条道路。
Q:最不满意什么?
A:分到不想去的科室,但了解后觉得很有用
侯铁舟:我也年轻过,那时偶尔也会有小情绪。本科毕业在科室轮转时,我最不想去儿科,却恰巧被分到了儿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结果那时学会了哄小孩。
研究生毕业后,我最不想去预防科,结果偏偏被分去了。我做了一段时间的社会服务后,发现国民的口腔状况实在是太差了,也更加了解百姓的口腔需求,这给我后来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
王斌:我是本硕连读,距离毕业还有两年。家人很希望我当医生,我也想毕业后留在公立医院。我暂时还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我真的留不到公立医院,还可以选择去民营医疗机构或者自己开口腔诊所。这是我对未来的一个规划。
Q:医生要晋级,除了工作,还要学习做科研,对此你们怎么看?
A:只要具有前瞻性,就不害怕晋级考试和改革
侯铁舟:医生晋级不仅靠业绩,还要有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我30岁时是主治医师,要做很多临床工作,还要搞课题研究。每个医生这个时期的生活都差不多,连孩子都习惯了,认为周末不去公园、放假不玩是很正常的。
很多医生认为“五年一关”是必经之路,甚至有些医生认为写论文是个很头大的事情。其实临床和科研很多时候是分不开的,我始终认为不要为了职称去凑条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把自己的规划和标准定得更高一些,就不害怕晋级考试和改革了。
王斌: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时候也很困惑,也许是目前的考核机制及更多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影响,导致很多时候写论文的初衷都好像是为了职称晋升。我想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为了将科研的内容传递出去、改善医疗水平、突破现有的医疗技术而存在。也许是我还太年轻,有些问题还不够了解,不过我对自己未来20多年的从医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虽然又苦又忙 觉得既神圣又“拽”
受访人:吕雅丽(西安市第九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乔楠(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Q:当初为什么要学医?
A:觉得医生很神圣、很崇高,又很“拽”
吕雅丽: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往医院跑,感觉医生都很“拽”,患者对医生都有点怯怯的,而且医生很崇高,可以治病救人。所以高考时,我就考上了西安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乔楠:医生是我从小喜欢的职业,觉得比较神圣,可以帮人解除痛苦,甚至挽救他人的生命。因此高考时,我报考了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Q:工作后,你们发现医生和当初想象的有何不同?
A:以前只觉得很光鲜很牛,入行后发现很苦很忙
吕雅丽:以前只觉得医生很光鲜,等真正学了医学专业,才发现这一行太苦了。医学专业本科是5年,课程非常繁重,其他专业大学生经常跳舞、搞娱乐活动,医学生晚上都在上自习。
当医生后,忙碌有时超出想象。特别是当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时,常常需要值夜班,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因为忙,我对孩子特别愧疚,觉得自己对孩子照顾得太少了。
医生的工资,也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高。1996年刚工作那会儿,我每月工资只有380元,看着高中同学做生意的一年赚几十万几百万,挺羡慕的。现在当上主任医师了,工资也没有多高。
乔楠:以前,一直觉得医生可牛、很风光,能治好各种病,而且只要负责给患者看病就行了。等工作后,我才发现,在疾病面前,有时医生也很无助,有些病是无法治愈的。而且,医生除了看好病,跟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也很重要,这有时比较难,有时还会发生不愉快,感觉自己很委屈。
医生比我想象中要忙要累,常常上完夜班,还要接着上白班。现在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每次看到媒体上关于患者伤害医生的报道,就觉得挺害怕的。
Q:从一名实习医生晋升到主任医师,这个过程很难吧?
A:“顺风顺水”16年,才能当上主任医师
吕雅丽:从实习医师到主任医师,“顺风顺水”也得16年。当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共6年,才有资格参评主治医师;当5年主治医生后,才有资格参评副主任医师;在副主任医师岗位上工作5年,才有资格参评主任医师。这只是有资格,具体还得看个人,稍不努力,也许一生都无法当上主任医师。
这个晋升的过程很不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医、教、研三个方面都要强,最难的是科研,白天在医院已够忙了,晚上回家还要查文献做科研,做的科研课题不仅要有可行性,还得有创新性。
乔楠:我知道这个过程很难,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慢慢来吧。希望以后,我也能成为在某个疾病治疗方面有突破的优秀医生。
Q:既然当医生这么苦和累,你们有没有考虑换工作?
A:不会换,因为看到治好患者时特满足
吕雅丽:不会换。因为当医生是我的理想,我已实现了理想,所以更加热爱。当医生也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特别是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内心充满了满足和快乐。当医生虽然苦和累,但内心很充实。
乔楠:想过,但不会那么做。因为这是我喜欢的职业,每次看着对患者的治疗有效,都感到特满足(华商报)
背后的故事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主治考试=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5年经验+几篇SCI论文+3年规范化培训+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考试通过=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5年经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顺利=主任医师
相关阅读——
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讲诉医生炼狱之路
从医学生晋升到高级医生需要21年
焦雅辉阐释“21年”:“医学生5年制学习,1年临床试用期,5年住院医师可以晋升主治医师,5年主治医师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5年副主任医师可以晋升主任医师,而在这过程当中,医生们没有选择学医的同学,可能已经是老板、总裁。”
即便如此长的“炼狱”时间,医生还不一定能获得社会尊重。“我国虽然有庞大的医师队伍,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含金量’不高。”焦雅辉指出,这和医生的培养、成长历程有关。在中国,接受正规化医学教育的医学生比例不高,同时,经过规范化、正规化临床训练的医师比例也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焦雅辉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医师的同质化。
中国医生的艰难晋级之路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截至2013年底,中国执业(助理)医师有279.5万人,这些医师是如何成长的呢?
按照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医学生毕业之后,需要获得医师资格。焦雅辉介绍,1999年5月1日,《中国执业医师法》开始施行,该法规定,中国建立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学生经过1年临床试用期之后,需参加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考试通过之后,方能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拿到医师资格证书之后,并不意味着医师就能在临床执业。“这个医师资格是终身的,谁都不能吊销,但只是说明你具备这个资质。”焦雅辉指出,获得该资格之后,医师还需要去申请执业证书,拿到执业证书之后,才能在临床执业。这是因为,根据《中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中国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如果医师有违法违规的行为,执业证书是要吊销的,吊销之后,医师可以经过一定条件之后,重新进行申请。”焦雅辉说。
取得执业证书还只是医师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步。“与国外的专科医师制度不同,中国实行职称管理体系,即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考取医师资格之后,可以获得住院医师。”焦雅辉坦言,医师还需要通过职称晋升,获得职业的进一步发展。
假如一位同学念的是5年制临床医学,在经过6年学习和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之后,即便是在很顺利的情况下,他还需要15年的继续磨练,才能晋升到高级医师。焦雅辉指出,5年住院医师可以晋升主治医师,5年主治医师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5年副主任医师可以晋升主任医师,而在这过程当中,医生们没有选择学医的同学,可能已经是老板、总裁。
医生成长中的“绊脚石”
在经历“炼狱”的过程中,中国医生还有可能遇到很多“绊脚石”。焦雅辉表示:“中国医师队伍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与其他国家医师的“含金量”也不一样。焦雅辉认为,“中国医生在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能力及整体综合素质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医生差别很大。虽然中国有将近280万的医生,但真正符合我们所说的意义上的医师还不多。”
这和医生的培养、成长历程有关。在中国,接受符合医学科学要求的正规化医学教育的医学生比例不高。
目前中国的医学院校扩招很厉害,由于设备、师资等力量没有跟上,医学生学习的一些内容质量已经大打折扣。焦雅辉举例:“我那一届有400多人,其中临床专业是200人,像学习解剖,就是亲自看尸体,看解剖录像,一步一步学习。而现在,我的母校已经扩招到上千人,原来的校园已经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到处在借房子给学生上课。”
还和医师资格把控不严有一定关系。“每年医师资格考试,定分数线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焦雅辉透露,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是10%,与生命打交道的医师,其资格考试通过率远远高于这个。
焦雅辉指出,“我们每年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主要参考医学本科五年的通过率,但目前,本科通过率一年不如一年,医学研究生的通过率也在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在中国,经过规范化、正规化临床训练的医师比例也不高。焦雅辉介绍,中国虽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住院师规范化培训,但却没有在实践上真正落实。在新一轮医改中,中国开始逐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2013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
“上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应该是最接近上述文件要求的,但没有其他地方能做到。”焦雅辉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投入问题,更多是观念、魄力等综合因素。”
此外,中国还存在供与需不相适应,医学生培养与医师需求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这是中国医师队伍面临的一个很重要问题。”焦雅辉举例,日本培养医学生,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每年培养医学生的数量都是根据医院的需求来确定。
解决之道: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焦雅辉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改变中国医学生培养和医院需求脱节的矛盾。
这是因为医学本身是一个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按照规律办事。焦雅辉指出,“中国可以从正规化医学教育抓起,变素质教育为精英教育,根据需求有计划地培养医学生。”
在制定计划时,应对医师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医生需求计划。“目前中国医院招聘人才时,像公务员招考一样,违背医学规律。医院可能缺的是一个外科医师岗位,结果招进来的可能是内科医师,导致内科岗位增多,而外科医生的岗位还是缺人。”焦雅辉认为,中国对医生的管理和需求,一定要有精细化的计划。
同时,中国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医师的同质化。焦雅辉说:“我没毕业的时候,我的老师曾告诉我,毕业之后,我到哪一级医院,就是哪一级医院的水平。这说明,没有很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导致医师的不同质化,造成各级医院在医疗服务上的巨大差异。”
焦雅辉指出,经过真正意义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后,医师可以进行多种选择,或个体开业,弥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或到县医院做骨干,或到大医院工作都是可行的。
另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建立专科医师制度,废弃以往的职称管理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制度非常有必要,但由于没有法律依据,我们很难推进此事。”焦雅辉指出,“这需要修订中国医师执业法,加入建立中国专科医师制度的条款。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提高医生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医学领域。”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