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血筛查所有癌症不靠谱
导读 | 乳房自检固然是发现乳腺癌的一种手段,但由于大多数女性缺乏自检知识,加之有些乳腺肿瘤比较隐匿不易自检到,待发现乳腺肿瘤时,很多人已至中晚期。因此,目前许多体检中心都推出了癌症筛查项目,声称抽一管血就能发现一些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这真的靠谱吗? |
“好声音”姚贝娜1月16日因乳腺癌去世的消息让我们重新关注女性的第一杀手——乳腺癌。一个年仅33岁的女歌手正是事业巅峰期,却早早离世,让人唏嘘的同时也加深了不少女性对乳腺癌的恐惧,生怕自己也被乳腺癌找上门而战战兢兢。
据媒体报道,姚贝娜是在2011年自己发现乳房上出现了一个“酒窝”,进而去医院做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乳房自检固然是发现乳腺癌的一种手段,但由于大多数女性缺乏自检知识,加之有些乳腺肿瘤比较隐匿不易自检到,待发现乳腺肿瘤时,很多人已至中晚期。因此,目前许多体检中心都推出了癌症筛查项目,声称抽一管血就能发现一些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这真的靠谱吗?
实际上,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筛查方法,试图“通过一管血”就能发现所有癌症并不现实。更令人失望的是,能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的癌症非常少,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筛查。
三种癌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
据医学专业人士介绍,癌症筛查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普通人群的筛查,这种筛查覆盖的是大面积人群,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所有人群,没有针对性,即“机枪扫射”式的筛查。另一类是面向特定人群的筛查,即有癌症高风险的人群,针对性非常明确,对这部分人群的重点筛查相当于“狙击枪点射”。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意见,适用于“机枪扫射”式筛查的癌症主要包含三种,分别为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癌。
乳腺癌自检并不可靠定期进行乳腺专科检查
中国每年的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球的12.2%和9.6%,乳腺癌也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早期乳腺癌一般没有症状,什么感觉也没有。甚至很多病人,肿块都不是很明确。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王翔介绍,当乳腺肿块小于1厘米时,不但病人自己摸不到,就连医生也不一定能摸出来。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有隐隐约约的疼痛,但不是很明显。
乳腺癌的发病规律以目前医学的发展仍不可循,其发病原因总体上并不非常清晰,甚至存在争议,比较明确的是家族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并非所有的乳腺癌都是家族性的,多数仍属于散发。
“女性的卵巢分泌雌激素较多或者雌激素跟其他激素比例失衡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原因。”王翔主任表示,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或没有生育抑或绝经后比较肥胖的女性,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其他激素就有可能转为雌激素,从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病增加。“总而言之,乳腺癌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对于乳腺癌的筛查,美国癌症协会的建议是:
1、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2、高风险女性不论年龄高低,每年查一次乳腺磁共振。高风险女性:即经过专业风险评估,终身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大于20%的女性;基因检测发现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10至30岁时曾做过胸部放射治疗的女性。是否高风险,需要咨询乳腺专科医生。
3、20至39岁的女性,每三年由乳腺专科医生查一次乳腺,包括乳腺外部的观察与触摸;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由乳腺专科医生查一次乳腺。
4、2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触摸检查乳腺。观察乳腺外观有无异常,如乳头是否有异常分泌物,乳房的大小、形状有没有异常改变,乳房的皮肤是否有橘皮样改变等异常改变。触摸主要是感觉乳房的质地,有没有硬块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乳房的自检并不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好办法,很多情况下发现的异常与乳腺癌无关,并不能取代其他筛查方法。你需要做的是发现异常,尽早到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
宫颈癌刮片+HPV检测可有效发现癌前病变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28%。
人乳头瘤病毒(HPV)已被国际医学界确认为宫颈癌的致病病毒,这也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
HPV感染是一种很常见的感染,高达75%的女性在其一生中可能感染HPV。
在30岁以下(18至28岁)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HPV感染率为4至15%,但这种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或者称为“一过性HPV携带状态”,平均感染时间为8个月,多数可以清除,并不会发展为癌前病变。
30岁以上妇女HPV持续感染平均8至24个月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平均8至12年可发展为浸润癌。
因此,宫颈癌筛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HPV感染、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
我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依据的是美国、欧洲通用的方法:
1、21至30岁的女性,每三年查一次宫颈刮片,不需要做HPV检测。如果宫颈刮片发现异常,需要检测HPV。再根据结果更改筛查方案,具体咨询妇科医生。
2、31至65岁的女性,每三年查一次宫颈刮片,或者每五年查一次宫颈刮片+HPV检测。如果宫颈刮片发现异常,需要检测HPV,再根据两项检查结果确定新的筛查方案。
3、65岁以上的女性可以停止筛查,但提前是前10年没有中断规律筛查,前20年宫颈刮片都没有发现异常。
4、即使届中国宫颈癌疫苗,也要按照上述筛查方案进行筛查。因为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亚型的HPV病毒。
结肠癌每10年查一次结肠镜
结直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三位。发生率已经达到40/10万,而且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欧洲,结直肠癌发生的平均年龄是65岁左右,而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平均年龄为56岁,比欧洲整整低10岁。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国家筛查计划,因此我国结直肠癌发现一般都为晚期。
结直肠癌发现得早,往往治疗效果好甚至可以治愈,而且手术并发症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也不需要化疗和放疗。因此,进行结肠癌的筛查是预防和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50岁以上的普通人,无论男女,都需要挑选以下筛查手段中的一种:
1、每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2、每5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
3、每5年做一次结肠钡餐造影。
4、每5年做一次CT结肠成像。
5、每年进行基于愈创树脂大便隐血试验。
6、每年进行大便免疫化学检验。
7、每三年进行大便DNA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第一项的结肠镜筛查,其他所有筛查如果发现异常,都要再做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有结肠癌高风险的人,不管什么年龄都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高风险人群包括:以前患过结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的患者;患炎性肠病的患者;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史的患者;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患者。
(原文标题;“抽一管血”筛查所有癌症不靠谱)
据媒体报道,姚贝娜是在2011年自己发现乳房上出现了一个“酒窝”,进而去医院做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乳房自检固然是发现乳腺癌的一种手段,但由于大多数女性缺乏自检知识,加之有些乳腺肿瘤比较隐匿不易自检到,待发现乳腺肿瘤时,很多人已至中晚期。因此,目前许多体检中心都推出了癌症筛查项目,声称抽一管血就能发现一些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这真的靠谱吗?
实际上,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筛查方法,试图“通过一管血”就能发现所有癌症并不现实。更令人失望的是,能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的癌症非常少,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筛查。
三种癌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
据医学专业人士介绍,癌症筛查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普通人群的筛查,这种筛查覆盖的是大面积人群,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所有人群,没有针对性,即“机枪扫射”式的筛查。另一类是面向特定人群的筛查,即有癌症高风险的人群,针对性非常明确,对这部分人群的重点筛查相当于“狙击枪点射”。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意见,适用于“机枪扫射”式筛查的癌症主要包含三种,分别为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癌。
乳腺癌自检并不可靠定期进行乳腺专科检查
中国每年的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球的12.2%和9.6%,乳腺癌也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早期乳腺癌一般没有症状,什么感觉也没有。甚至很多病人,肿块都不是很明确。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王翔介绍,当乳腺肿块小于1厘米时,不但病人自己摸不到,就连医生也不一定能摸出来。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有隐隐约约的疼痛,但不是很明显。
乳腺癌的发病规律以目前医学的发展仍不可循,其发病原因总体上并不非常清晰,甚至存在争议,比较明确的是家族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并非所有的乳腺癌都是家族性的,多数仍属于散发。
“女性的卵巢分泌雌激素较多或者雌激素跟其他激素比例失衡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原因。”王翔主任表示,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或没有生育抑或绝经后比较肥胖的女性,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其他激素就有可能转为雌激素,从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病增加。“总而言之,乳腺癌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对于乳腺癌的筛查,美国癌症协会的建议是:
1、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2、高风险女性不论年龄高低,每年查一次乳腺磁共振。高风险女性:即经过专业风险评估,终身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大于20%的女性;基因检测发现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10至30岁时曾做过胸部放射治疗的女性。是否高风险,需要咨询乳腺专科医生。
3、20至39岁的女性,每三年由乳腺专科医生查一次乳腺,包括乳腺外部的观察与触摸;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由乳腺专科医生查一次乳腺。
4、2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触摸检查乳腺。观察乳腺外观有无异常,如乳头是否有异常分泌物,乳房的大小、形状有没有异常改变,乳房的皮肤是否有橘皮样改变等异常改变。触摸主要是感觉乳房的质地,有没有硬块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乳房的自检并不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好办法,很多情况下发现的异常与乳腺癌无关,并不能取代其他筛查方法。你需要做的是发现异常,尽早到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
宫颈癌刮片+HPV检测可有效发现癌前病变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28%。
人乳头瘤病毒(HPV)已被国际医学界确认为宫颈癌的致病病毒,这也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
HPV感染是一种很常见的感染,高达75%的女性在其一生中可能感染HPV。
在30岁以下(18至28岁)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HPV感染率为4至15%,但这种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或者称为“一过性HPV携带状态”,平均感染时间为8个月,多数可以清除,并不会发展为癌前病变。
30岁以上妇女HPV持续感染平均8至24个月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平均8至12年可发展为浸润癌。
因此,宫颈癌筛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HPV感染、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
我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依据的是美国、欧洲通用的方法:
1、21至30岁的女性,每三年查一次宫颈刮片,不需要做HPV检测。如果宫颈刮片发现异常,需要检测HPV。再根据结果更改筛查方案,具体咨询妇科医生。
2、31至65岁的女性,每三年查一次宫颈刮片,或者每五年查一次宫颈刮片+HPV检测。如果宫颈刮片发现异常,需要检测HPV,再根据两项检查结果确定新的筛查方案。
3、65岁以上的女性可以停止筛查,但提前是前10年没有中断规律筛查,前20年宫颈刮片都没有发现异常。
4、即使届中国宫颈癌疫苗,也要按照上述筛查方案进行筛查。因为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亚型的HPV病毒。
结肠癌每10年查一次结肠镜
结直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三位。发生率已经达到40/10万,而且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欧洲,结直肠癌发生的平均年龄是65岁左右,而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平均年龄为56岁,比欧洲整整低10岁。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国家筛查计划,因此我国结直肠癌发现一般都为晚期。
结直肠癌发现得早,往往治疗效果好甚至可以治愈,而且手术并发症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也不需要化疗和放疗。因此,进行结肠癌的筛查是预防和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50岁以上的普通人,无论男女,都需要挑选以下筛查手段中的一种:
1、每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2、每5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
3、每5年做一次结肠钡餐造影。
4、每5年做一次CT结肠成像。
5、每年进行基于愈创树脂大便隐血试验。
6、每年进行大便免疫化学检验。
7、每三年进行大便DNA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第一项的结肠镜筛查,其他所有筛查如果发现异常,都要再做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有结肠癌高风险的人,不管什么年龄都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高风险人群包括:以前患过结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的患者;患炎性肠病的患者;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史的患者;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患者。
(原文标题;“抽一管血”筛查所有癌症不靠谱)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