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清华长庚副院长王劲:延续父亲未竟梦想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5-01-23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赞(2)
分享: 
导读
“回国,希望能借助清华长庚医院的平台,为国内的神经临床医学做点事情。”一句话,说起来云淡风轻,而背后是一位华人默默做出了众多牺牲。
  “回国,希望能借助清华长庚医院的平台,为国内的神经临床医学做点事情。”一句话,说起来云淡风轻,而背后,放下美国华盛顿大学临床神经外科副教授的光环;放下西雅图普罗维登斯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的头衔;放弃美国优越的医疗工作环境;甚至与家人分居中美两地,一位华人默默做出了众多牺牲。

  他是中国神经专科的开拓者与创始人王忠诚院士的孩子;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通过神经外科协会认证的临床神经外科医生;他是在美国获得了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头衔的华人代表。2014年,他选择结束海外的学医行医生活,回到祖国的怀抱,接受新的头衔——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他就是王劲教授,采访时,他说:“叫我王大夫就好了。”


  在美深造的28载

  王劲,1960年生于北京,那正是国内神经外科起步发展的时候。这一年,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宣武医院成立,赵以成教授任所长,王劲的父亲王忠诚教授任副所长。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983年,王劲考入北京医学院学习医学专业,并在首都医学院完成了以神经外科为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习。改革开放后,国内的神经外科在王忠诚的带领下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临床和研究水平仍远落后于国外。硕士毕业后,在家人的支持下,随着国内医学院和大医院派医生到国外交流学习的热潮,王劲赴美留学,由此开始了他在美深造的艰辛历程。

  初到美国,王劲先后在依阿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从事神经外科基础研究工作。“白天黑夜地在实验室里做科研。”这样的刻苦,王劲一坚持就是6年。在巴金森氏病动物模型及相关研究方面的工作让他一举拿下了美国神经外科年会的一、二等奖,而让王劲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当时,在国内有一股热潮,利用肾上腺移植、胎儿中脑移植的方式,治疗巴金森氏病,王劲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这种流行的神经移植手术效果并不佳,“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扭转了一种医疗治疗。”

  1993年,语言、文化、医疗科研、基础医学,王劲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32岁的他一边科研,一边开始准备美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的考试。对于华人来说,这场考试是一个很高的门槛。美国的住院医师培训中,神经外科的时间最长,受专科的特点与市场需求的影响,每年招收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大约在170人左右,绝大多数的名额都分配给了美国本土毕业的医学院学生,为此对国外的学生设置了重重关卡——成绩要高于美国本土75%的医学生,语言功底、与病人的交流与服务等等,都要通过苛刻的审核。王劲最终成功进入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神经中心,经过长达7年的培训后,王劲成为了圣弗朗西纪念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并于2002年一次性通过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测试,最先开启了华人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协会认证的大门。

  “10几年就这样进去了。”如今,王劲在美国西雅图普罗维登斯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担任主任医师,“西雅图是美国陆地上离中国最近的城市。”事业稳定后,王劲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医疗发展和服务,2010年,他被聘为北京市海聚人才天坛医院脊髓项目负责人,2012年,又担任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研究院副院长,每年回国与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一起,做临床科研项目,为内地提供技术支持。

  “我在北京生长,对这里有很深的恋乡情结,我在美国丰富的教学和工作经验,结合清华长庚的资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事业的高峰期,王劲选择回国,他已做好了重新开始的准备,在祖国的医疗一线埋头耕耘。

  没有停止的学习

  从美国的医师培训体系中脱颖而出,王劲对医学教育尤为关注,“一个优秀的临床大夫,特别是外科代表,没有与生俱来,都是通过一个系统严格的培训机制逐步培养出来的。”

  2014年6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4清华长庚医学教育研讨会”上,王劲做了专题报告,从美国医师发展现状的宏观背景,到详细全面地介绍美国培训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经验,并反思了其培训中不足的地方。

  全美国大概有3600多个有执照的神经外科医师,资源分布基本与各州的人口数成正比,每10万人大概有1到2个比较好的神经外科医生,简单或复杂的疾病在州内基本可以得到解决,跨州求医的状况很少。“中国现在的状况与美国40年前差不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一般与顶尖医院的水平差距很大,导致病人都涌向北京上海的三甲医院。”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医疗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在美国的医师培训过程中,长期的临床观察判断和处理是医师培养的必要因素,逐年地增加医师的临床责任。临床的各个科室处理的疾病复杂程度不一样,所以培养的时间也不应该一样,住院医师从最短的3年,到最长的如神经外科要培训7年。”

  作为清华大学发展医学的临床教学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在建设一套国际化的教学科研体系,“医学生与临床的住院医师首先要对专科有全面的认识,通过第一阶段的测试与评审后,再进入专业培训。”清华大学的8年制医学生,目前正运行着“3+2+3”的培养模式,其中的“2”即是到美国进行2年的培训,后期也会在临床进行短期的轮转训练。“未来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和美国著名的医疗中心联系,或者建立姐妹医院关系,邀请海外的医学专家来院做一些讲座和培训,对提升医疗治疗和病人服务,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医学界里,对大脑的认知是最少的,所以神经外科的机遇也是最多的,这就是与其他学科相比,钻研神经学科的最大动力。学习是不停止的,希望后辈的医学生继续刻苦努力。”

  患者才是最好的奖项

  90年代后,我国神经外科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及民间资本加大对神经专科的关注与投入,神经外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广泛开展,国内与国外开展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的神经外科发展正逐渐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地的神经外科均已跻身于发展前沿。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结合清华大学一、二附院神经方面的发展经验,并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医疗管理模式,将神经专科列为重点发展专科。“医院已初步决定,一期发展三个医学中心,神经、肝胆、心脏、肿瘤,这四把利剑,是最受医院重视的。”王劲说,神经中心包括神经内外科、神经康复、疼痛、介入、神经放射,对于神经中心的亚专业,他也已进行了一定的规划,如重点发展脑卒中、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内外科的评估与手术,“其他中高级的医护人员也在紧急招募中,希望国内外有对清华长庚的发展模式感兴趣的优秀人才,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面对业内在神经内外科已有几十年发展积淀的医院,“要与之竞争,就不能用传统的手段。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要打造一流的神经中心,建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病人接受了神经外科的手术后,护理、康复、术后的放疗和化疗,都应规划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在由神经内外科组成的神经中心之下,规划以病人和疾病为中心的治疗单元,整合不同科室的医师,形成“一病多专”的医疗服务模式。

  清华与长庚的结合,形成了多方面的强强联合,这也是王劲看重的发展神经外科的优势。“台湾长庚通过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复杂而成功的管理体系,在清华医院的平台上得到落实,将在内地打出一片新天地”。而作为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研究院的副院长,增强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员的合作,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也是王劲着重的设想之一。“在临床医疗,什么叫成功,如果是做基础研究,获评院士、得诺贝尔奖,也许是一种证明,但对于我们医生来讲,最欣慰的并不是获什么奖,而是获得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让患者受益,这才是最好的奖项。”在临床工作多年,王劲发现神经外科的病人往往需要一些特定的技术,如微循环的测定器、微压力的传感器等,这些设想早已在王劲的脑海中酝酿,“希望能与清华强有力的工科结合起来,实现医学的转化,让病人得到更恰当的治疗。”

  与父亲走过的时代不同,今天的神经外科已愈加细分化,王劲长年从事临床神经外科工作,尤其在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脊柱变形性病变手术治疗,及脑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9年,他就回国主刀了一台重要的脊柱手术,手术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74岁的王忠诚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了神经,为了能继续从医治病人,王忠诚坚持要做手术,面对高龄的巨大风险,经过多次商讨,最终决定请王劲回国主刀,同样的病例,王劲当时已在美国进行了上百次的手术。病床前,他问父亲,“爸,我给您开刀,怕吗?”“我都做了一万次手术了,还怕开刀?你别把我的五腰椎开成四腰椎就行。”在父亲的玩笑之中,在母亲和姐姐焦虑的目送下,王劲顺利完成了父亲的脊柱手术,让父亲重新站了起来。

  “父亲是第一代的神经外科医生,当时开展工作非常艰苦,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辐射的防护设施,甚至连国外的文献和参考资料都很少,完全凭着一腔热血和干劲在自己摸索。我在神经外科的钻研,没有父亲那么全面,希望回来,能在神经的框架下再做一些有新意和发明创造的事情,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受益。”(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