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当医生
导读 | 这是一篇关于医生转行的故事,虽为个例,却可见一颗遵从自我选择职业的心,想必共鸣者也未必少数。 |
昨天大学同学转发我的文章,并向他的朋友介绍我,“临床学士,心理硕士,毕业干了一年内科,说不干就不干了,弃医从文,现在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最后一句需要更正,不是文化公司,是IT公司。
想必他的朋友也是医生同行,所以会有人表示羡慕和佩服,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至今我仍庆幸当初做对了选择。
辞职
当初辞职时,接收到两种反馈。一种是来自医生同事、同行或是大学同学,对我的决定表示佩服并且支持。
离职时正在内分泌轮转,当时带我的姐姐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尤深。她说,我做了她10年前想做,但没有做成的事。
而绝大多数同学的反应则是,走得好,我要是有你的条件和魄力,也会走。
另一派则是觉得可惜,这么好的工作,收入高,又稳定,干嘛要辞了。这种反映多出自非同行,例如长辈、中学同学或者朋友。
在他们看来,医生的工作多好啊!收入高、又有地位,而我所在的医院也不错,隶属央企,福利待遇都很好,有什么不满意呢?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两种人,两种声音,这反应了当下医生群体和其他群体对医疗这个行业的看法分歧。
借机回忆起当年辞职前后的事情,当做整理自己的故事,也跟各位行内行外的朋友们分享。
缘起
2011年六月底,终于结束了七年的医学生涯,回到家乡的一所公立三甲医院工作。
按照规定,先要进行为期2年的住院医师轮转。我进的第一个科室是肿瘤科,也是我将来轮转完毕固定的科室,之后又陆续在各个内科科室轮转。
期间的经历在此不详述,故事很多很精彩,基本上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第一次动了想要辞职的想法,是在11年底,当时只是一个想法。如果要深究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就要追溯的更久。
我的大学是国内一所比较不错的医科大学,专业是临床七年制,英文班。七年制与普通学制的区别是,不需要考研,到了第六年直接选择硕士导师。
学医的朋友们都应该能理解,一个学了七年医学的人,基本都会选择去做内外妇儿这样的临床科室,而我选择了比较冷门的精神科,主修心理学。
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自己从小就喜欢心理学方面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在我看来,这个专业所学的东西,即使将来某一天离开医院,我也能灵活应用所学。
后来的故事证明,我的选择的确是对的,这期间收获颇丰,在此亦不详述。
所见
毕业后,我进入到医院,从一名医学生,变成了医生。前后在各个内科轮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医院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人在这里出生,绝大多数人也在这里离开。所以作为一名医生,我非常认同,不要轻易考验人性,那是世间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
在医院,可以见到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更多时候,见到的却是人性最冷漠、残酷的一面。
多年的夫妻,妻子癌症脑转移。离世后,妻子的家人与患有眼疾的丈夫在病房开口大骂,当着还未寒的尸骨。
离婚多年的男老板,喉癌末期。前妻再无联系,情人来看过一次,再未出现;儿子出钱请了护工,也再不出现,直至离世。
某退休年老的高级工程师,最后的日子只有年轻妻子相伴,儿女早已在国外成家立业。过世后,没有亲人朋友在旁帮忙,连遗体都要花钱请人帮忙搬运。为了几百块钱的小费,年轻的妻子与雇工产生矛盾,雇工一气之下放下躺着老人遗体的担架,直到收到小费,才重新担起。
近亲结婚生下的儿子,四十出头,一身毛病,瘦骨嶙峋,靠瘦小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照顾。而此前,这对老夫妻已经失去另一个儿子,同是由于近亲结婚,出生就一身病。
住在养老院的老爷爷,一时财迷心窍,将终生的积蓄投资,被骗到身无分文。绝望之下,不吃不喝,很快被一群老朋友送到医院来,留下当中最年轻的、七十几岁的老奶奶照顾。年老的奶奶也熬不了多久,第二天早上就丢下老爷爷离开了。没过几天,收到我们病危通知后,老奶奶带着寿衣,面带刻意隐藏的兴奋问,“他是要不行了吧?”
这就是医院,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世界,并且只是冰山一角。
在面临生死时,人性的底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脆弱。
所想
如果说医院的所见,是我想离开医院的原因,那绝对是谎言。事实上,离开医院,最让我舍不得的就是不能再见到这些丰富的人间故事了。
一定要说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抛开体制、工作时间、薪酬、医疗环境这些硬伤,我个人的主观因素起了决定作用。
我不喜欢医学,亦不喜欢做医生。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医生这个行业亦如此,而我,偏偏不喜欢这个行业的特点。
虽然如此,我仍旧佩服我的一众大学同学们。相对于他们,我是个逃兵。我逃离了这个神圣的战场,任性地做了一个自由的人。
离开医院意味着,不再有一群患者家属整天围着我问东问西,没有各种奇葩患者的刁难,没有写不完的病历,没有粘不完的化验单,没有考不完的试……
当医生的同学们,很羡慕吧,可这不是我最大的收获。
离开医院只是一种形式,我最大的实际收益是,终于可以彻底放下名利之心了。
如果我有勇气放下这些别人羡慕嫉妒着的生活,选择放低姿态,从零开始,那么我的人生,就有了另一种可能。
决定
说起来很简单,听起来也很潇洒,可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11年底我就有了辞职的想法,可真正实行是在12年的8月。
12年3月,我把自己的简历丢到网上,作为一个只了解医院的人,我需要知道,我究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出路。结果是令我欣喜的,很短时间内,我就得到了很多回应。但作为试验,我回绝了所有面试邀请。
6月,我再次把重新整理的简历丢出去。这一次,我没有胆怯。安排好面试时间、请假、面试,拿到一把offer回医院辞职。
为了办理辞职手续,我在医院里跑了很多部门,盖了10个公章;跑到很多相关部门,继续盖章;又跑到人才市场,寄存档案。然后买票、租房、搬家、入职。
等反应过来时,我正站在东二环街边一棵大树旁,偷拍吃东西的野猫。突然问自己,我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当人义无反顾地要做一件事时,所有困难和阻碍都会化成前进的动力。
未来
常有朋友问我,离开医院,有什么能做的?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答案。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有什么是我不能做的。
虽然有些事,我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可我不会关上那扇门。哪怕只是在门里面看着别人忙碌,我也会满足: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些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啊!
不禁想起在医院工作时,每天步行上班,要经过一个很漂亮的公园。
那半年,每次经过,看着公园中心的湖水和凉亭,我都要问自己:这就是你要的生活吗?
问了近半年后,我知道,不用再问了。
现在,我仍然会经常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自己吗?
依旧没有答案,因为每一天的我,都是不一样的。
我在成长,以天为单位。
(作者:张莹,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英文班,曾做过内科医生,网络编辑,现就职于某医疗IT公司。)
想必他的朋友也是医生同行,所以会有人表示羡慕和佩服,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至今我仍庆幸当初做对了选择。
辞职
当初辞职时,接收到两种反馈。一种是来自医生同事、同行或是大学同学,对我的决定表示佩服并且支持。
离职时正在内分泌轮转,当时带我的姐姐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尤深。她说,我做了她10年前想做,但没有做成的事。
而绝大多数同学的反应则是,走得好,我要是有你的条件和魄力,也会走。
另一派则是觉得可惜,这么好的工作,收入高,又稳定,干嘛要辞了。这种反映多出自非同行,例如长辈、中学同学或者朋友。
在他们看来,医生的工作多好啊!收入高、又有地位,而我所在的医院也不错,隶属央企,福利待遇都很好,有什么不满意呢?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两种人,两种声音,这反应了当下医生群体和其他群体对医疗这个行业的看法分歧。
借机回忆起当年辞职前后的事情,当做整理自己的故事,也跟各位行内行外的朋友们分享。
缘起
2011年六月底,终于结束了七年的医学生涯,回到家乡的一所公立三甲医院工作。
按照规定,先要进行为期2年的住院医师轮转。我进的第一个科室是肿瘤科,也是我将来轮转完毕固定的科室,之后又陆续在各个内科科室轮转。
期间的经历在此不详述,故事很多很精彩,基本上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第一次动了想要辞职的想法,是在11年底,当时只是一个想法。如果要深究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就要追溯的更久。
我的大学是国内一所比较不错的医科大学,专业是临床七年制,英文班。七年制与普通学制的区别是,不需要考研,到了第六年直接选择硕士导师。
学医的朋友们都应该能理解,一个学了七年医学的人,基本都会选择去做内外妇儿这样的临床科室,而我选择了比较冷门的精神科,主修心理学。
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自己从小就喜欢心理学方面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在我看来,这个专业所学的东西,即使将来某一天离开医院,我也能灵活应用所学。
后来的故事证明,我的选择的确是对的,这期间收获颇丰,在此亦不详述。
所见
毕业后,我进入到医院,从一名医学生,变成了医生。前后在各个内科轮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医院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人在这里出生,绝大多数人也在这里离开。所以作为一名医生,我非常认同,不要轻易考验人性,那是世间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
在医院,可以见到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更多时候,见到的却是人性最冷漠、残酷的一面。
多年的夫妻,妻子癌症脑转移。离世后,妻子的家人与患有眼疾的丈夫在病房开口大骂,当着还未寒的尸骨。
离婚多年的男老板,喉癌末期。前妻再无联系,情人来看过一次,再未出现;儿子出钱请了护工,也再不出现,直至离世。
某退休年老的高级工程师,最后的日子只有年轻妻子相伴,儿女早已在国外成家立业。过世后,没有亲人朋友在旁帮忙,连遗体都要花钱请人帮忙搬运。为了几百块钱的小费,年轻的妻子与雇工产生矛盾,雇工一气之下放下躺着老人遗体的担架,直到收到小费,才重新担起。
近亲结婚生下的儿子,四十出头,一身毛病,瘦骨嶙峋,靠瘦小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照顾。而此前,这对老夫妻已经失去另一个儿子,同是由于近亲结婚,出生就一身病。
住在养老院的老爷爷,一时财迷心窍,将终生的积蓄投资,被骗到身无分文。绝望之下,不吃不喝,很快被一群老朋友送到医院来,留下当中最年轻的、七十几岁的老奶奶照顾。年老的奶奶也熬不了多久,第二天早上就丢下老爷爷离开了。没过几天,收到我们病危通知后,老奶奶带着寿衣,面带刻意隐藏的兴奋问,“他是要不行了吧?”
这就是医院,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世界,并且只是冰山一角。
在面临生死时,人性的底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脆弱。
所想
如果说医院的所见,是我想离开医院的原因,那绝对是谎言。事实上,离开医院,最让我舍不得的就是不能再见到这些丰富的人间故事了。
一定要说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抛开体制、工作时间、薪酬、医疗环境这些硬伤,我个人的主观因素起了决定作用。
我不喜欢医学,亦不喜欢做医生。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医生这个行业亦如此,而我,偏偏不喜欢这个行业的特点。
虽然如此,我仍旧佩服我的一众大学同学们。相对于他们,我是个逃兵。我逃离了这个神圣的战场,任性地做了一个自由的人。
离开医院意味着,不再有一群患者家属整天围着我问东问西,没有各种奇葩患者的刁难,没有写不完的病历,没有粘不完的化验单,没有考不完的试……
当医生的同学们,很羡慕吧,可这不是我最大的收获。
离开医院只是一种形式,我最大的实际收益是,终于可以彻底放下名利之心了。
如果我有勇气放下这些别人羡慕嫉妒着的生活,选择放低姿态,从零开始,那么我的人生,就有了另一种可能。
决定
说起来很简单,听起来也很潇洒,可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11年底我就有了辞职的想法,可真正实行是在12年的8月。
12年3月,我把自己的简历丢到网上,作为一个只了解医院的人,我需要知道,我究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出路。结果是令我欣喜的,很短时间内,我就得到了很多回应。但作为试验,我回绝了所有面试邀请。
6月,我再次把重新整理的简历丢出去。这一次,我没有胆怯。安排好面试时间、请假、面试,拿到一把offer回医院辞职。
为了办理辞职手续,我在医院里跑了很多部门,盖了10个公章;跑到很多相关部门,继续盖章;又跑到人才市场,寄存档案。然后买票、租房、搬家、入职。
等反应过来时,我正站在东二环街边一棵大树旁,偷拍吃东西的野猫。突然问自己,我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当人义无反顾地要做一件事时,所有困难和阻碍都会化成前进的动力。
未来
常有朋友问我,离开医院,有什么能做的?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答案。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有什么是我不能做的。
虽然有些事,我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可我不会关上那扇门。哪怕只是在门里面看着别人忙碌,我也会满足: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些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啊!
不禁想起在医院工作时,每天步行上班,要经过一个很漂亮的公园。
那半年,每次经过,看着公园中心的湖水和凉亭,我都要问自己:这就是你要的生活吗?
问了近半年后,我知道,不用再问了。
现在,我仍然会经常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自己吗?
依旧没有答案,因为每一天的我,都是不一样的。
我在成长,以天为单位。
(作者:张莹,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英文班,曾做过内科医生,网络编辑,现就职于某医疗IT公司。)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