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呵护病人,谁来呵护医生
导读 | 外人眼中的好医生应该是体力好、精力旺、能吃苦、能耐劳、充满激情、随叫随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医生只希望自己妙手仁心,药到病除,可实际上,医生就是一头拉磨的驴,长年无休、任劳任怨,不时的还要受人鞭笞。 |
今日看到新华网及众多网站转发北京晨报的一篇文章《来不及“停诊”她就去了》,说的是几天前,北京东直门医院的刘小北医生没能按时出门诊,一直等着门诊的病人急了,跑到医院办公室投诉,这时候才知道,刘医生于前一天突然去世了,因为走得匆忙,她没来得及告诉医院给自己挂上“停诊”的牌子。读完这篇报道后直让人唏嘘不已。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不难解读:人们关注医生,当医生一旦不在岗位,就能被患者及时感知;人们关注医生是因为需要医生的医疗服务;刘小北医生的医术不错,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患者慕她名而去,得不到她的治疗,患者就去投诉。至于她为何突然去世,媒体没说,也可能医院没讲,但我不知道投诉她的患者当时是否去询问她去世的原因、是否关心的去询问一个医生的病情?
如果刘医生因意外去世,那我向她及她的家人表示深深的哀悼;如果她因病去世,那肯定是急病,因为她没来得及通知医院,没来得及对自己的工作和后事进行安排。如果是这样,作为她的同行,我感到更加哀伤,一个呵护他人健康的医生,却没有呵护好自己的健康。作为一个一流中医院的医生,她应该完全具备诊断自己疾病的医术,那她为何疏于对自己健康的管理,恐怕只有医生们才能感同身受。
相似的例子已经很多了。前一段时间,“一座城市,两个星期,三名医生,两死一昏迷”是当今医生健康状况的真实写照。“木匠没凳坐,裁缝穿破衣”是古老的悲剧,可当今的医不自治是谁的悲哀?
前一段时期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着一个有关城市形象的段子,其中最后一组让人崩溃的照片是,北京人眼中的北京是雄伟的天安门,而外地人眼中的北京却是什么也看不到的雾霾。这个比喻用于当下的医生形象一点都不为过。
外人眼中的好医生应该是体力好、精力旺、能吃苦、能耐劳、充满激情、随叫随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医生只希望自己妙手仁心,药到病除,可实际上,医生就是一头拉磨的驴,长年无休、任劳任怨,不时的还要受人鞭笞。
医生呵护病人,谁来呵呵医生?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不难解读:人们关注医生,当医生一旦不在岗位,就能被患者及时感知;人们关注医生是因为需要医生的医疗服务;刘小北医生的医术不错,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患者慕她名而去,得不到她的治疗,患者就去投诉。至于她为何突然去世,媒体没说,也可能医院没讲,但我不知道投诉她的患者当时是否去询问她去世的原因、是否关心的去询问一个医生的病情?
如果刘医生因意外去世,那我向她及她的家人表示深深的哀悼;如果她因病去世,那肯定是急病,因为她没来得及通知医院,没来得及对自己的工作和后事进行安排。如果是这样,作为她的同行,我感到更加哀伤,一个呵护他人健康的医生,却没有呵护好自己的健康。作为一个一流中医院的医生,她应该完全具备诊断自己疾病的医术,那她为何疏于对自己健康的管理,恐怕只有医生们才能感同身受。
相似的例子已经很多了。前一段时间,“一座城市,两个星期,三名医生,两死一昏迷”是当今医生健康状况的真实写照。“木匠没凳坐,裁缝穿破衣”是古老的悲剧,可当今的医不自治是谁的悲哀?
前一段时期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着一个有关城市形象的段子,其中最后一组让人崩溃的照片是,北京人眼中的北京是雄伟的天安门,而外地人眼中的北京却是什么也看不到的雾霾。这个比喻用于当下的医生形象一点都不为过。
外人眼中的好医生应该是体力好、精力旺、能吃苦、能耐劳、充满激情、随叫随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医生只希望自己妙手仁心,药到病除,可实际上,医生就是一头拉磨的驴,长年无休、任劳任怨,不时的还要受人鞭笞。
医生呵护病人,谁来呵呵医生?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