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住院医印象最深的三件事
导读 | 住院医师的故事,时刻演绎;住院医师的经历,从未忘记。对于每一个正在经历或者已经历过住院医师生涯的你来说,住院医师的时光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是一个医者成长的必经之路。 |
住院医师的故事,时刻演绎;住院医师的经历,从未忘记。对于每一个正在经历或者已经历过住院医师生涯的你来说,住院医师的时光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是一个医者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文为《有一段人生叫住院医师》系列报道第一篇。
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正巧遇上了医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期,从分配制度走向双向选择。我有幸拿到"红卡",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成为了驻守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的一名住院医师。
虽然当时没有现在的"规范化培训",但是当时对于住院医师的培养也是非常严格的。按照省卫生厅的规定,要修满住院医师这门"课程"的"学分",必须马不停蹄地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科室之间的轮转。为了响应号召,我便成为了"四处轮"的"科室人",对于科室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回顾起那段住院医师的时光,依旧历历在目,今天我想分享三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
故事回顾一:他艰难地在手板上写下"生不如死"
我记得有一次在呼吸科轮转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先生,他已经入院很多次了。有一天,我早上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呼呼大睡。他患有慢性呼吸衰竭,因此有时昼夜颠倒的生活方式不足为奇,但是在早上7点就睡得那么沉,这还是第一次。我听值夜班的同事说,老先生晚上还非常吵呢,一直说有人要来害他,说隔壁床的病人想闷死他。我越想越奇怪,于是我用听诊器为老先生听心肺情况的时候无意看了一下氧气表,发现氧流量竟然非常大。完了!我暗吃一惊,顾不上讲话,立即关小氧气量,跑去拿了血气分析的针,一查发现二氧化碳潴留非常严重,已经造成二氧化碳中毒了。
我赶紧叫来家属,同时,我马上在病床边为老先生做了气管插管。老先生已经呼之不应,所以我也没有用麻醉镇静剂。当管子经过声门的那一刻,老先生突然抽动起来,我抬头一看监护器,竟发生了室颤。于是我立即一边按压,一边准备好除颤,360J,一次成功!接上呼吸机以后,随着老先生血液中二氧化碳量的降低,他慢慢苏醒了。
之后我了解到,老先生的两个家属因为觉得老先生半夜老是吵着胸闷是因为氧气量太少的缘故,所以他们就擅自开大氧气,本来想着多一点氧气应该没事,不行就再开回来,没想到后来他们都睡着了,导致差点出了大事。到了ICU,老先生醒了以后,因为有插管,所以感到很痛苦,加上按压的时候有肋骨断了,会很痛。所以尽管生命体征在不断变好,但是由于情绪波动,老先生会经常在手写板上写下"生不如死"的字样给我看。
我每次总是紧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我会尽早拔管的。经过治疗,老先生如我所愿一天天地好转,于是我们开始尝试脱机,他这次却紧紧抱住管子,死活不同意。我问他,你不是很痛苦吗,拔了管不就好啦?他继续在手板上写着:插着管子胸闷好多了,拔了要死掉的。我笑了,在手板上回复他:你不是说过生不如死吗?他接着写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看了看,彼此都笑了。后来脱了呼吸机,拔了管,老先生顺利出院了。现在想来,一晃,已经过去了16年,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否健在。但是那次抢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尽管插管前告知谈话的纸上会写明:气管插管会发生室颤,原本以为这不过就是一句告知的话,但经过那次事件,我深刻地认识到:医疗无戏言,人不是机器,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故事回顾二:躺在担架上的他反复"微笑"了两次
在ICU轮转了一年半以后,我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慢慢形成了认识。我觉得,无论是做怎样的医生,都需要有专业研究的经历,所以读研究生成了必须。经历了辛苦的复习迎考的日子,最终我如愿以偿地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心血管专业。之后我来到华山医院,进行了为期20个月的第二次住院医师的生涯。
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位已经晕厥的老人,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没有异常,但是我了解到,这位老人在晕倒时曾经摔伤,于是我高度怀疑老人的晕厥和心脏有关,但是又没有证据。正在检查时,我忽然发现老人面带微笑,神情怪异但又呼之不应,于是我立即在床边对其进行了胸外按压,两三下他就松了下来,抓着我的手说:不要按不要按。之后我联系了监护室,但是几个小时都没发现什么,直到凌晨,忽然他又出现了怪异的微笑,我一看监护器,心电图显示心脏的跳动是一条直线。其他人还以为是心电监护的电极掉了,我想也没想,立即对他进行了按压,几下按压之后他就醒了,心电图又恢复了正常。
从急诊部送到住院部的途中,老人还反复"微笑"过两次,那时急诊部离住院部有一段距离,所以我只好把担架停在大马路上,对他进行胸外按压,想必当时的路人看见这种场景也很吃惊吧,但是我当时只想着快快把患者送到心内科,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原来老人患的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跳会自行停止,而所谓的诡异的笑容,不过就是心跳停止以后的"阿-斯"综合征出现的面部肌肉痉挛而已。要是按压迟了,心跳停止的时间长了,患者可能就再也恢复不过来了。后来住院部紧急安装了起搏器,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故事回顾三:在这分秒之间也许结果就会不同
记得有一个小姑娘因为腹泻被送过来,她身体很虚弱,一直在发热。消化科医生看过后,做了简单的处理,顺便问我是哪个科的。我说我是心血管内科的,消化科医生说小姑娘还有胸闷的迹象。当时我想,一个上吐下泻的小姑娘,还没用药,她感觉胸闷不会是得了心肌炎吧?半小时以后,小姑娘忽然神志不清了,紧急被送进抢救室,心电监护一看,是室性逸搏节律,后来各种验血的报告出来,我们考虑她是患了合并急性心肌炎。
虽然抢救没有停止过,但是病情发展太快了,最终没能把她救回来。我当时就想,要是患者一来,立即做个心电图,就在这分秒之间,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但是无论如何,小女孩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抢救失败,我都会有点自责,尽管自己的医疗行为没有错误,却也不能改变什么。
第二次住院医师的轮转,和第一次截然不同。第一次轮转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尝试,什么科室的疾病都希望能够做些诊疗;而在经历了很多生死救治以后,在第二次住院医师轮转的时候,我却变得保守起来,遇到问题想得更宽,也懂得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了。在尊重别的科室的同时,我会多读一些有关心内科的书籍,多想一些心内科诊治的道理,慢慢地,我就走上了专科医生的道路。
依稀记得手拿教科书、一会儿坐到护士台、一会儿回到值班室、毫无睡意、听到心跳加速的那天晚上,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值夜班。经过抢救,看着病人在平缓的呼吸声中沉沉睡去,伴随着窗外的天色由黑转白,我的住院医师生涯正式开启。
在我的从医生涯中,有两位老师让我印象很深刻。他们在我的工作中各自扮演"严父"和"慈父"的角色。"严父"告诉我:"要多看书,学习新的东西,我这里的东西只能代表过去和现在,将来是你的天下。我所说的东西,你记下来回去仔细翻看是否书上都有,如果书上没有,就说明你看书看得还不够多。"因为他,我都会做足准备接受他查房的检验,但是我却觉得很充实。"慈父"告诉我:"对病人要一视同仁,检查身体要规范,对于每一位患者,都要听一听心肺功能,搭一搭脉搏。医疗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操作,更不是简单地吃药打针,医生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听一听,看一看,表达的是一种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更何况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这些细微的动作发现病人的其他问题呢!"在做住院医师的时候,我的带教老师并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将他们心中的从医规范对我言传身教。
不知不觉,我的从医生涯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那段担任住院医师的时光。住院医师,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前行是艰苦和艰难的,需要很多额外的付出,但同时,在困难中前行,也是快乐的。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从住院医师的经历中学会通科的医学,同时也要不停地思考,这样才能逐渐走进专科。天道酬勤,做医生没有捷径,唯有勤苦。要多学习,更要多经历,所有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这都会成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
主人公:李剑,曾经历五年住院医师的生涯,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正巧遇上了医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期,从分配制度走向双向选择。我有幸拿到"红卡",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成为了驻守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的一名住院医师。
虽然当时没有现在的"规范化培训",但是当时对于住院医师的培养也是非常严格的。按照省卫生厅的规定,要修满住院医师这门"课程"的"学分",必须马不停蹄地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科室之间的轮转。为了响应号召,我便成为了"四处轮"的"科室人",对于科室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回顾起那段住院医师的时光,依旧历历在目,今天我想分享三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
故事回顾一:他艰难地在手板上写下"生不如死"
我记得有一次在呼吸科轮转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先生,他已经入院很多次了。有一天,我早上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呼呼大睡。他患有慢性呼吸衰竭,因此有时昼夜颠倒的生活方式不足为奇,但是在早上7点就睡得那么沉,这还是第一次。我听值夜班的同事说,老先生晚上还非常吵呢,一直说有人要来害他,说隔壁床的病人想闷死他。我越想越奇怪,于是我用听诊器为老先生听心肺情况的时候无意看了一下氧气表,发现氧流量竟然非常大。完了!我暗吃一惊,顾不上讲话,立即关小氧气量,跑去拿了血气分析的针,一查发现二氧化碳潴留非常严重,已经造成二氧化碳中毒了。
我赶紧叫来家属,同时,我马上在病床边为老先生做了气管插管。老先生已经呼之不应,所以我也没有用麻醉镇静剂。当管子经过声门的那一刻,老先生突然抽动起来,我抬头一看监护器,竟发生了室颤。于是我立即一边按压,一边准备好除颤,360J,一次成功!接上呼吸机以后,随着老先生血液中二氧化碳量的降低,他慢慢苏醒了。
之后我了解到,老先生的两个家属因为觉得老先生半夜老是吵着胸闷是因为氧气量太少的缘故,所以他们就擅自开大氧气,本来想着多一点氧气应该没事,不行就再开回来,没想到后来他们都睡着了,导致差点出了大事。到了ICU,老先生醒了以后,因为有插管,所以感到很痛苦,加上按压的时候有肋骨断了,会很痛。所以尽管生命体征在不断变好,但是由于情绪波动,老先生会经常在手写板上写下"生不如死"的字样给我看。
我每次总是紧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我会尽早拔管的。经过治疗,老先生如我所愿一天天地好转,于是我们开始尝试脱机,他这次却紧紧抱住管子,死活不同意。我问他,你不是很痛苦吗,拔了管不就好啦?他继续在手板上写着:插着管子胸闷好多了,拔了要死掉的。我笑了,在手板上回复他:你不是说过生不如死吗?他接着写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看了看,彼此都笑了。后来脱了呼吸机,拔了管,老先生顺利出院了。现在想来,一晃,已经过去了16年,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否健在。但是那次抢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尽管插管前告知谈话的纸上会写明:气管插管会发生室颤,原本以为这不过就是一句告知的话,但经过那次事件,我深刻地认识到:医疗无戏言,人不是机器,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故事回顾二:躺在担架上的他反复"微笑"了两次
在ICU轮转了一年半以后,我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慢慢形成了认识。我觉得,无论是做怎样的医生,都需要有专业研究的经历,所以读研究生成了必须。经历了辛苦的复习迎考的日子,最终我如愿以偿地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心血管专业。之后我来到华山医院,进行了为期20个月的第二次住院医师的生涯。
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位已经晕厥的老人,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没有异常,但是我了解到,这位老人在晕倒时曾经摔伤,于是我高度怀疑老人的晕厥和心脏有关,但是又没有证据。正在检查时,我忽然发现老人面带微笑,神情怪异但又呼之不应,于是我立即在床边对其进行了胸外按压,两三下他就松了下来,抓着我的手说:不要按不要按。之后我联系了监护室,但是几个小时都没发现什么,直到凌晨,忽然他又出现了怪异的微笑,我一看监护器,心电图显示心脏的跳动是一条直线。其他人还以为是心电监护的电极掉了,我想也没想,立即对他进行了按压,几下按压之后他就醒了,心电图又恢复了正常。
从急诊部送到住院部的途中,老人还反复"微笑"过两次,那时急诊部离住院部有一段距离,所以我只好把担架停在大马路上,对他进行胸外按压,想必当时的路人看见这种场景也很吃惊吧,但是我当时只想着快快把患者送到心内科,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原来老人患的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跳会自行停止,而所谓的诡异的笑容,不过就是心跳停止以后的"阿-斯"综合征出现的面部肌肉痉挛而已。要是按压迟了,心跳停止的时间长了,患者可能就再也恢复不过来了。后来住院部紧急安装了起搏器,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故事回顾三:在这分秒之间也许结果就会不同
记得有一个小姑娘因为腹泻被送过来,她身体很虚弱,一直在发热。消化科医生看过后,做了简单的处理,顺便问我是哪个科的。我说我是心血管内科的,消化科医生说小姑娘还有胸闷的迹象。当时我想,一个上吐下泻的小姑娘,还没用药,她感觉胸闷不会是得了心肌炎吧?半小时以后,小姑娘忽然神志不清了,紧急被送进抢救室,心电监护一看,是室性逸搏节律,后来各种验血的报告出来,我们考虑她是患了合并急性心肌炎。
虽然抢救没有停止过,但是病情发展太快了,最终没能把她救回来。我当时就想,要是患者一来,立即做个心电图,就在这分秒之间,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但是无论如何,小女孩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抢救失败,我都会有点自责,尽管自己的医疗行为没有错误,却也不能改变什么。
第二次住院医师的轮转,和第一次截然不同。第一次轮转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尝试,什么科室的疾病都希望能够做些诊疗;而在经历了很多生死救治以后,在第二次住院医师轮转的时候,我却变得保守起来,遇到问题想得更宽,也懂得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了。在尊重别的科室的同时,我会多读一些有关心内科的书籍,多想一些心内科诊治的道理,慢慢地,我就走上了专科医生的道路。
依稀记得手拿教科书、一会儿坐到护士台、一会儿回到值班室、毫无睡意、听到心跳加速的那天晚上,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值夜班。经过抢救,看着病人在平缓的呼吸声中沉沉睡去,伴随着窗外的天色由黑转白,我的住院医师生涯正式开启。
在我的从医生涯中,有两位老师让我印象很深刻。他们在我的工作中各自扮演"严父"和"慈父"的角色。"严父"告诉我:"要多看书,学习新的东西,我这里的东西只能代表过去和现在,将来是你的天下。我所说的东西,你记下来回去仔细翻看是否书上都有,如果书上没有,就说明你看书看得还不够多。"因为他,我都会做足准备接受他查房的检验,但是我却觉得很充实。"慈父"告诉我:"对病人要一视同仁,检查身体要规范,对于每一位患者,都要听一听心肺功能,搭一搭脉搏。医疗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操作,更不是简单地吃药打针,医生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听一听,看一看,表达的是一种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更何况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这些细微的动作发现病人的其他问题呢!"在做住院医师的时候,我的带教老师并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将他们心中的从医规范对我言传身教。
不知不觉,我的从医生涯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那段担任住院医师的时光。住院医师,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前行是艰苦和艰难的,需要很多额外的付出,但同时,在困难中前行,也是快乐的。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从住院医师的经历中学会通科的医学,同时也要不停地思考,这样才能逐渐走进专科。天道酬勤,做医生没有捷径,唯有勤苦。要多学习,更要多经历,所有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这都会成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