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干货】职称晋升顽疾只是冰山一角
导读 | 3月7日下午,中国医师协会和《医师报》社联合主办的医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召开,几十位人士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参政议政建言。其中就不乏涉及医生、医学生培养等方面现实短板,真话逆耳但利于行。 |
两会第五天,出现一个震动医疗领域的画面: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直言,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应该是以患者是否满意为标准,让他们写论文搞科研,对地级市医院没有这个必要。就座于现场的李克强总理当即扭头对列席的卫计委负责人说,“他讲得有道理啊。手术没做好,论文写得不错,问题不解决,这不是花架子吗?”
事实上,横亘于医疗领域的“顽疾”并不局限于职称晋升。
3月7日下午,中国医师协会和《医师报》社联合主办的医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召开,几十位人士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参政议政建言。其中就不乏涉及医生、医学生培养等方面现实短板,真话逆耳但利于行。
医生健康堪忧
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病;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的2倍;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这是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透露的一组数据,来自对7000多名医生的调查结果。此外,过去两年内全国共有15名麻醉医生猝死。
保障民众健康的医师,自己的身体何以如此羸弱?引出第二个短板。
劳动负荷过重
统计数据同样来自齐学进:201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78亿,因缺乏有效的分级诊疗,病人潮水般涌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9成以上的医生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60%的医生每天看超过60例患者;近半数医生每周夜班超过5天;42.4%的外科医生日平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58%的受访医师认为工作午餐营养不足。
医生劳动负荷超重的观点亦得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的佐证。他以自己的外科手术经历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连续开刀27小时,“我的助手下来的时候,鞋都穿不进去,我一看脚肿得一塌糊涂”。
怎样保障医生们的健康?解决办法的背后暴露出第三块短板。
卸载医师重压
怎样从时间上降低医师的负荷,陈海啸提出两条思路:
其一,由于病人是随机来随机去,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知道下一个病人何时来,是什么病,因而很难固定医生的工作时间,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医务人员的编制。若非如此,医院按照目前的这种状态运转,最后都不可持续。
其二,设定合理流程。“一台手术27小时,可以1.5小时或两小时换一个大夫上去,就像工厂上班一样,(假如)这种制度在医院里面建立起来,对医务人员身体的保障和对医疗质量的保障都非常有好处。”陈海啸表示。
但他很清楚这样做的难点:“人在哪里?还有钱在哪里?”因此,至于怎样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他退而求其次的愿望是让医生多休点年假。
来自哈尔滨第三医院的高广生代表赞同“多休年假”的呼声,同时认为要对医生实施强制体检,医生身体状况良好才能服务患者。而且他主张将医生体检作为考核医院的指标,体检不达标的单位,应当对领到问责。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李苏雁也表达3个观点:一是不赞成医务人员带病坚持工作,既影响医疗安全,也危害自己的健康;二是严格控制医务人员的连续工作时间,超过极限就强制休息;三是强制带薪休假。
问题在于,如此忙碌的医生却领着不匹配的薪酬。这是第四块短板。
长期低薪酬
“强烈呼吁国家重视医生的薪水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在座谈会上说这句话时,特别加上“强烈”一词。他认为现在整个社会的分配存在很大弊端,进而导致包括腐败在内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医生在这个分配制度当中完全是一个非常弱势的群体。
他还特别提到要调整村医的薪水,去年甚至提交“重视村医”的提案。
能看病的医生高负荷低薪酬,很多医学博士却不会看病,这是第五块短板。
高学历不实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的霍勇谈到“博士不能看病”的焦虑。
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不会看病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他看来,现在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下一步的重点是把这些住院医培养成真正的医生,避免把医生、住院医塑造成只会写SCI文章的人。总之,首先要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满足临床需求。
培养医学生确实是门学问,目前的现实就隐藏着第六块短板。
医学教育积弊重重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玉峰直言不讳,道出目前医学本科教育3个阶段的种种弊端:第一个阶段的基础教育,内容多年基本未变;第二阶段的临床知识学习,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并没有考虑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没有结合前期的基础知识;第三阶段,临床实习阶段,现在的体制逼着学生们到处找工作,应该思考怎样保证他们安安心心地学习。
同样提议改进医学教育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范利。
身为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的范利称,对医生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其医学理论知识,还有他的标准化培训。医生是社会人,要为广大病人服务,心理、人文、语言艺术、哲理很多东西都要得到强化。即便考试很优秀,但不会跟病人沟通,不会做家属的工作,也会造成很多医疗纠纷。中国医生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培训。
医生内部存在诸多待改之处,身处的环境也亟待改善。
医患纠纷影响深远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公布的数据即可窥斑见豹:
医患关系紧张直接导致医师心理状况出现问题。201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11.5万件,其中1-5月发生严重伤医事件21起。98%的医生遭到过患者或家属不同程度的辱骂,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95.66%的医认为付出与收入不相符,而其中选择很不相符的高达51%,45.64%的不愿意再次选择当医师,78%的医生父母不希望子女学医。
事实上,横亘于医疗领域的“顽疾”并不局限于职称晋升。
3月7日下午,中国医师协会和《医师报》社联合主办的医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召开,几十位人士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参政议政建言。其中就不乏涉及医生、医学生培养等方面现实短板,真话逆耳但利于行。
医生健康堪忧
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病;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的2倍;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这是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透露的一组数据,来自对7000多名医生的调查结果。此外,过去两年内全国共有15名麻醉医生猝死。
保障民众健康的医师,自己的身体何以如此羸弱?引出第二个短板。
劳动负荷过重
统计数据同样来自齐学进:201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78亿,因缺乏有效的分级诊疗,病人潮水般涌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9成以上的医生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60%的医生每天看超过60例患者;近半数医生每周夜班超过5天;42.4%的外科医生日平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58%的受访医师认为工作午餐营养不足。
医生劳动负荷超重的观点亦得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的佐证。他以自己的外科手术经历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连续开刀27小时,“我的助手下来的时候,鞋都穿不进去,我一看脚肿得一塌糊涂”。
怎样保障医生们的健康?解决办法的背后暴露出第三块短板。
卸载医师重压
怎样从时间上降低医师的负荷,陈海啸提出两条思路:
其一,由于病人是随机来随机去,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知道下一个病人何时来,是什么病,因而很难固定医生的工作时间,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医务人员的编制。若非如此,医院按照目前的这种状态运转,最后都不可持续。
其二,设定合理流程。“一台手术27小时,可以1.5小时或两小时换一个大夫上去,就像工厂上班一样,(假如)这种制度在医院里面建立起来,对医务人员身体的保障和对医疗质量的保障都非常有好处。”陈海啸表示。
但他很清楚这样做的难点:“人在哪里?还有钱在哪里?”因此,至于怎样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他退而求其次的愿望是让医生多休点年假。
来自哈尔滨第三医院的高广生代表赞同“多休年假”的呼声,同时认为要对医生实施强制体检,医生身体状况良好才能服务患者。而且他主张将医生体检作为考核医院的指标,体检不达标的单位,应当对领到问责。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李苏雁也表达3个观点:一是不赞成医务人员带病坚持工作,既影响医疗安全,也危害自己的健康;二是严格控制医务人员的连续工作时间,超过极限就强制休息;三是强制带薪休假。
问题在于,如此忙碌的医生却领着不匹配的薪酬。这是第四块短板。
长期低薪酬
“强烈呼吁国家重视医生的薪水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在座谈会上说这句话时,特别加上“强烈”一词。他认为现在整个社会的分配存在很大弊端,进而导致包括腐败在内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医生在这个分配制度当中完全是一个非常弱势的群体。
他还特别提到要调整村医的薪水,去年甚至提交“重视村医”的提案。
能看病的医生高负荷低薪酬,很多医学博士却不会看病,这是第五块短板。
高学历不实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的霍勇谈到“博士不能看病”的焦虑。
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不会看病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他看来,现在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下一步的重点是把这些住院医培养成真正的医生,避免把医生、住院医塑造成只会写SCI文章的人。总之,首先要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满足临床需求。
培养医学生确实是门学问,目前的现实就隐藏着第六块短板。
医学教育积弊重重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玉峰直言不讳,道出目前医学本科教育3个阶段的种种弊端:第一个阶段的基础教育,内容多年基本未变;第二阶段的临床知识学习,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并没有考虑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没有结合前期的基础知识;第三阶段,临床实习阶段,现在的体制逼着学生们到处找工作,应该思考怎样保证他们安安心心地学习。
同样提议改进医学教育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范利。
身为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的范利称,对医生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其医学理论知识,还有他的标准化培训。医生是社会人,要为广大病人服务,心理、人文、语言艺术、哲理很多东西都要得到强化。即便考试很优秀,但不会跟病人沟通,不会做家属的工作,也会造成很多医疗纠纷。中国医生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培训。
医生内部存在诸多待改之处,身处的环境也亟待改善。
医患纠纷影响深远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公布的数据即可窥斑见豹:
医患关系紧张直接导致医师心理状况出现问题。201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11.5万件,其中1-5月发生严重伤医事件21起。98%的医生遭到过患者或家属不同程度的辱骂,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95.66%的医认为付出与收入不相符,而其中选择很不相符的高达51%,45.64%的不愿意再次选择当医师,78%的医生父母不希望子女学医。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