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胚胎源性疾病研究所成立
导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胚胎源性疾病研究所成立仪式暨首次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举行。 |
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胚胎源性疾病研究所成立仪式暨首次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永莲、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王一飞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胚胎源性疾病(EFOAD)是在胎儿源性成人疾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因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异常引发的子代出生后不良健康状态,既可表现为发育迟缓和出生缺陷,也可表现为儿童和成人期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甚至可能影响生育及出现隔代不良遗传风险,因此也有学者将这类疾病归为迟发性出生缺陷。辅助生殖技术(ART)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为核心获得新生命的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殖能力、解决不孕问题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辅助生殖人群生殖障碍相关疾病背景及技术本身非生理性及其在配子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实施医源性干预的特征,有诱发胚胎源性疾病的高风险。
胎儿和生命早期暴露于不良环境因素在成人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公认,然而,与胎儿发育相比,配子的发生和成熟历时数十年,受潜在危害的作用时间更长;受精及胚胎期(受精6周内)处于表观遗传重编程和细胞快速分化及器官形成期,是环境干扰致病的最敏感阶段。因此将成人期疾病发生和发病机制研究的关注点进一步前移至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期。同时,辅助生殖具有作用因素明晰和作用节点明确的特点,给人类胚胎源性成人疾病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行途径和理想模型,也给胚胎源性疾病的研究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孕症发生率不断攀升,出生缺陷居高不下,流产、早产、哮喘、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症、孤独症,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及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肿瘤等的发病率呈逐步升高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以上所述的很多疾病都与生命早期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有关。伴随ART规模化开展,技术本身安全性的不确定,以及可能存在诱发胚胎源性疾病的高风险,给我国出生人口质量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目前人们对胚胎源性疾病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主要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糖尿病、心血管病、精神发育迟缓和肿瘤等几种疾病上,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上,在胚胎源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入。
据悉,该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参与单位包括:附属新华医院、基础医学院和第九人民医院。研究所整合妇产科学、儿科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优势学科,围绕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局性问题,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及先进的研究平台,开展辅助生殖、父母源性生殖相关疾病、理化、行为因素对儿童及成人疾病影响的研究。
目前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开展包括:辅助生殖致胚胎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及机制研究;孕期理化因素、营养和行为因素对妊娠结局和儿童疾病的影响;精子非编码RNA与胚胎源性疾病的关系及致病机制研究。将重点研究:母体营养代谢障碍(如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等)、胎儿宫内环境要素(如缺血缺氧、宫内感染等)与胎源性疾病发生的关联、表观遗传致病机制;新生儿期营养、代谢、内分泌、生长模式、表观遗传修饰等与胎源性疾病的关联和寻找致胚胎源性疾病的生物预警标记物,探索消减胚胎源性疾病风险的靶点等方面的研究。
该研究所由我国知名的生殖医学专家、“配子/胚胎源性疾病”学说创建者黄荷凤教授担任所长,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基础和临床科研人才。
黄荷凤表示,研究所将紧紧围绕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贯彻将“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有效干预、促进人口健康”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策略,探索发育源性成人慢性病发病新机制,建立配子-胚胎源性疾病的新理论,为安全的辅助生殖技术提供新指向,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在生殖健康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建立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生殖安全和胚胎源性疾病的研究基地和转化医学基地,使我国的生殖健康研究领域跻身国际前列。(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