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刘谦:医生培养要回归临床诊断能力
导读 | 当前,一方面我国医师诊疗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医学毕业生只会写论文不太会看病,另一方面,患者在呼唤好医生,“看病难”实际上就是找到好医生难。这种矛盾如此突出,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
当前,一方面我国医师诊疗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医学毕业生只会写论文不太会看病,另一方面,患者在呼唤好医生,“看病难”实际上就是找到好医生难。这种矛盾如此突出,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1022.5万人,卫生技术人员757.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289.2万人。
尽管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了2.12人,但医师的诊疗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医学毕业生只会写论文却不大会看病、基层缺乏“健康守门人”等多种问题突出,直接凸显患者“看病难”的尴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何种机制才能培养出会看病的医生?就公众关切问题,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刘谦。
培养体系:新进医师规培成为“刚性”要求
小树苗需要沃土的养护,假以时日,方能洒下一片绿荫;一名医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为患者解除病痛。
院校教育是医学生接触医学、了解医学,并初步掌握医学基本理论、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要学习阶段。当前,一些医学院校虽然教学资源有限,但还是不断扩大招收培养规模,直接导致教学水平下滑,影响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160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本科医学毕业生首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为61%。其中,院校通过率最高达95%,最低仅为11%。这表明院校间差异较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相关数据表明,年招收临床医学本科生在1000人以上的学校通过率一般会低于全国平均通过率。”刘谦指出,这反映出部分高校大量扩招,忽视临床实践,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进而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入口质量。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把一名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完备的知识和诊疗技能的医生大约需要10年,其间要历经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相互联系的培养阶段。
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包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部分。“前者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而后者是培养高水平医生的重要途径。”刘谦介绍。
看病难,难在找好医生。对此,2013年12月,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临床医师培养作出重大改革,把规培纳入制度化的路径,统一入口和出口,统一培训周期和内容,使医学毕业生在走上临床岗位前得到同质化的临床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根据制度设计,截至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师,都要接受规培,刘谦表示,这将成为一个“刚性”要求。
2014年,国家在各省遴选认定的基础上,公布了559家国家级规培基地名录。截至2014年底,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启动规培工作,新招收5.9万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进基地,接受为期3年的培训。制度推进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基地的问题也议论不少:水平不一、培训内容不够规范、学员缺乏临床实践机会和薪酬待遇低下等。
“这项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方面需要逐步规范,完善的步伐需要加快。”刘谦坦言,“今年我们将委托第三方对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进行督导评估,重点督查组织机构建设、培训实施、资金落实、学员待遇等情况。”
刘谦表示,对于落实不到位的基地,将给予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培训基地资格,“这一点决不含糊”。
评价体系:“论文压倒手术刀”问题长期困扰一线医生
近年来,我国的医生职称评定制度一直饱受诟病。今年两会期间,这个老问题再次被提出,引起了总理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医生对论文的重视来源于职称评定,因为职称与收入、职位晋升等待遇直接挂钩。因此,医生的职业生涯要想走得宽广,论文就是“起跑线”。“论文压倒手术刀”成为长期困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一个现实问题。
例如,一位主治医师要晋升副高,一般要求3篇核心期刊论文,甚至被院方要求在SCI数据库文献上发表论文。令人堪忧的是,职称评定对英语和论文的“一刀切”,迫使基层医师也忙着写论文考英语,直接造成其临床能力停滞不前和患者不放心前去就诊,间接导致论文造假和论文买卖等不良行为。
“不可否认,目前我们对医生的评价指标上存在着重论文、轻临床的问题,造成研究生看病治病的能力反而不如在临床扎实接受过3年规培的本科毕业生。”刘谦表示,社会对于医生的本质要求是看好病,这也是国家建立规培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规培制度的建立推进,越来越多会看病的医生将被培养出来。
2014年,卫计委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出重大改革调整,将7年制调整为“5+3”一体化培养,同时规定,2015年起,所有新入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要按照规培的有关要求进行培养。
“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大幅度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诊疗的能力和水平。”刘谦表示。
(原文标题:如何提高医生临床诊断能力——专访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刘谦)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1022.5万人,卫生技术人员757.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289.2万人。
尽管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了2.12人,但医师的诊疗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医学毕业生只会写论文却不大会看病、基层缺乏“健康守门人”等多种问题突出,直接凸显患者“看病难”的尴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何种机制才能培养出会看病的医生?就公众关切问题,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刘谦。
培养体系:新进医师规培成为“刚性”要求
小树苗需要沃土的养护,假以时日,方能洒下一片绿荫;一名医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为患者解除病痛。
院校教育是医学生接触医学、了解医学,并初步掌握医学基本理论、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要学习阶段。当前,一些医学院校虽然教学资源有限,但还是不断扩大招收培养规模,直接导致教学水平下滑,影响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160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本科医学毕业生首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为61%。其中,院校通过率最高达95%,最低仅为11%。这表明院校间差异较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相关数据表明,年招收临床医学本科生在1000人以上的学校通过率一般会低于全国平均通过率。”刘谦指出,这反映出部分高校大量扩招,忽视临床实践,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进而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入口质量。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把一名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完备的知识和诊疗技能的医生大约需要10年,其间要历经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相互联系的培养阶段。
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包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部分。“前者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而后者是培养高水平医生的重要途径。”刘谦介绍。
看病难,难在找好医生。对此,2013年12月,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临床医师培养作出重大改革,把规培纳入制度化的路径,统一入口和出口,统一培训周期和内容,使医学毕业生在走上临床岗位前得到同质化的临床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根据制度设计,截至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师,都要接受规培,刘谦表示,这将成为一个“刚性”要求。
2014年,国家在各省遴选认定的基础上,公布了559家国家级规培基地名录。截至2014年底,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启动规培工作,新招收5.9万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进基地,接受为期3年的培训。制度推进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基地的问题也议论不少:水平不一、培训内容不够规范、学员缺乏临床实践机会和薪酬待遇低下等。
“这项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方面需要逐步规范,完善的步伐需要加快。”刘谦坦言,“今年我们将委托第三方对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进行督导评估,重点督查组织机构建设、培训实施、资金落实、学员待遇等情况。”
刘谦表示,对于落实不到位的基地,将给予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培训基地资格,“这一点决不含糊”。
评价体系:“论文压倒手术刀”问题长期困扰一线医生
近年来,我国的医生职称评定制度一直饱受诟病。今年两会期间,这个老问题再次被提出,引起了总理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医生对论文的重视来源于职称评定,因为职称与收入、职位晋升等待遇直接挂钩。因此,医生的职业生涯要想走得宽广,论文就是“起跑线”。“论文压倒手术刀”成为长期困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一个现实问题。
例如,一位主治医师要晋升副高,一般要求3篇核心期刊论文,甚至被院方要求在SCI数据库文献上发表论文。令人堪忧的是,职称评定对英语和论文的“一刀切”,迫使基层医师也忙着写论文考英语,直接造成其临床能力停滞不前和患者不放心前去就诊,间接导致论文造假和论文买卖等不良行为。
“不可否认,目前我们对医生的评价指标上存在着重论文、轻临床的问题,造成研究生看病治病的能力反而不如在临床扎实接受过3年规培的本科毕业生。”刘谦表示,社会对于医生的本质要求是看好病,这也是国家建立规培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规培制度的建立推进,越来越多会看病的医生将被培养出来。
2014年,卫计委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出重大改革调整,将7年制调整为“5+3”一体化培养,同时规定,2015年起,所有新入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要按照规培的有关要求进行培养。
“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大幅度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诊疗的能力和水平。”刘谦表示。
(原文标题:如何提高医生临床诊断能力——专访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刘谦)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