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如何将”新药研发外包“做到全球领先?
导读 | 十年时间,药明康德的创立者、 “海归”李革怀揣着50万美元的创业初始资金,带领着仅为个位数的小团队,完成了每年总营收从2100万美元到今年预计7.9亿美元的转变,目前的客户数量在全球超过了1700家。这期间,它的收入增加了30多倍,年均增速超过80%。 |
电影《良医妙药》(Extraordinary Measures》)中,哈佛高材生John Crowley为了拯救自己的两个患有庞倍氏症的孩子,毅然辞去了高管职务,与一位研究者共同成立了新的制药公司,历经挫折研发了首款治愈该病的药物,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你可能想不到,在这个故事背后,活跃着一个中国的药物研发“代加工”公司,并且功不可没。它为影片中这家因为父爱而创立但却严重缺乏资金的药物研发公司提供了将产品落地的可能。
“研发新药,不仅需要时间、技术,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们的平台可以为这些药物的研发缩减大量的成本,使得一些优秀的制药‘idea’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也能问世。”药明康德(WX.NYSE)生物制药服务高级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陈智胜博士告知记者。
从外包制药起家
十年时间,药明康德的创立者、 “海归”李革怀揣着50万美元的创业初始资金,带领着仅为个位数的小团队,完成了每年总营收从2100万美元到今年预计7.9亿美元的转变,目前的客户数量在全球超过了1700家。这期间,它的收入增加了30多倍,年均增速超过80%。
中国制药技术难以跨出国门,这家总部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公司却一跃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32亿美元。
“现在我们绝不是一家简单的CRO公司,我们打造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平台,并且专注于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合作,将公司规模迅速扩大。”药明康德测试部门首席运营官刘釜均博士告知记者。
根据今年3月药明康德发布的2014年财报,公司在去年净收入达到6.74亿美元,其中实验室研究服务收入达到4.92亿美元,制造业务部分收入为1.82亿美元,年度总利润达到2.52亿美元,同比上升19%。
在国际上,研发新药的平均周期为12~15年,其中临床阶段为3~5年,由于研发上下链条不畅,时间常被浪费20%。而药品每提早一年上市销售,在利润上可以增加5000亿美元左右。国外许多大企业将研发体系中的某些环节外包给专业研发公司,也就是药明康德所在的CRO领域,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中国的科学家人力成本比美国至少可以节约一半,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科学家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达到客户的要求。”刘釜均告诉记者,用美国的技术、中国的人,是药明康德早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世界排名前20的大型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他们的客户。
制药公司将临床产品落地,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代加工。为满足不同需求,药明康德提供的研发服务,覆盖化学实验、生物研发、工艺流程设计、毒性毒理测试等多环节。
“我们是一个新药研发的平台,从原料的培育到药品的合成,我们提供一系列的平台服务。很多小公司会将在我们这里生产成功的临床一期产品转手再卖给大公司,金额多数都是一亿美元以上,而如果他们自己来研发制作,光实验室的投资可能就要一到两亿美元。”刘釜均向记者补充。
不难发现,如今的药企巨头不再像以前一样在研发上一掷千金,因为新药回报率变慢,它们的投资变得小而谨慎。
临床药物研发成功后,仍然面临是否能获得FDA的认可、临床检验等诸多耗时费钱的环节,但这些风险和时间成本都与药明康德无关。“我们只赚生产产品的钱,这些临床产品生产出来到最终上市还有很长的流程,很大的资金投入。我们不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新药研发公司,这样就会与我们的客户产生竞争。”刘釜均告知记者。
自然延伸至CMO
4月30日,药明康德全资子公司药明生物宣布其无锡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预计2017年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生物制药生产工厂。该项目还未动工,两年内的产能就已经被预订掉了一半。
“这个厂区的目标是五年内完成1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肯定还要接着投资。”陈智胜告知记者。
与初期发展的CRO业务不同,此次新建的工厂将主要承担公司的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合同加工)业务。如果说CRO业务聚焦的是产品线前端的研发业务,那么CMO的角色则是产品线后端的落地制造。
“未来企业利润的大头应该是在CMO业务,这是一种自然的延伸,很多CMO的客户是从CRO业客户中转化而来,我们帮助这些药企临床研究成功,当最终通过审批、落地生产的时候,我们显然具有更多的优势。”陈智胜补充。
实际上,在2010年到2014年的营收变化中,CMO业务与CRO业务的增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财报显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公司CRO业务相关的实验室服务部分业务总营收从2.99亿美元上升至4.92亿美元,整体上升65%;而CMO业务相关的制造业务总营收则从5520万美元上升至1.82亿美元,整体增幅为230%。CMO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正在迅猛增加。
与初期发展的CRO业务不同,此次新建的工厂将主要承担公司的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合同加工)业务。如果说CRO业务聚焦的是产品线前端的研发业务,那么CMO的角色则是产品线后端的落地制造。
“未来企业利润的大头应该是在CMO业务,这是一种自然的延伸,很多CMO的客户是从CRO业客户中转化而来,我们帮助这些药企临床研究成功,当最终通过审批,落地生产的时候,我们显然具有更多的优势。”陈智胜补充。
实际上,在2010年到2014年的营收变化中,CMO业务与CRO业务的增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财报显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公司CRO业务相关的实验室服务部分业务总营收从2.99亿美金上升到至4.92亿美金,整体上升65%;而CMO业务相关的制造业务总营收则从5520万美金上升至1.82亿美金,整体增幅为230%。CMO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正在迅猛增加。
而另一边,药明康德的目标显然并不仅仅是CMO业务的扩展。
“基因部分的业务,我们内部称之为药明康德的二次创业,将是未来药明康德的重要业务之一,我们现在就是在通过收购主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公司,来做大做强。”刘釜均如此描述。
去年3月,药明康德斥资千万美元从美国Illumina公司购入IlluminaHiSeqX10测序系统。半年后,其宣布成功收购美国老牌的生物信息公司美新诺公司(Xeno Biotic Laboratories),主要面向医药、动物保健及农业化学行业提供专业的生物分析、药物代谢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研发服务。
时隔三周,药明宣布和美国的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展开战略合作,目的是为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在中国开展临床测试提供业界领先的综合基因组分析服务。
此后,药明康德宣布与美国NextCODE Health公司开展合作,利用NextCODE Health全球唯一大规模存储人全基因组信息的集中式数据库,为中国科学家研究、临床诊断罕见病及常见病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服务。
2015年1月11日,药明康德斥资6500万美元现金收购了NextCODE Health公司,计划将其与药明康德基因中心合并,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临床、科研和诊断测试产品服务。
快速并购的版图将药明康德的最终市场指向了离市场更近的终端市场业务。
“这在全球的CRO业界非常少见,我们的优势就是一体化平台的广度,从化学CRO开始,到生物检测平台,到CMO商业化生产,甚至到医疗仪器的检测……通过核心业务的拓展,我们正在走向临床,走向终端市场。”刘釜均告知记者,目前基因业务的布局主要的意图还是用于与靶点药物相关的新药研发,后期并不排除临床检测业务的推广。
产业线上的并购往往与资本运作密切相关。4月30日,药明康德宣布,公司董事会在4月29日已经收到了由创始人和投资者-汇桥资本集团组成的财团提交的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地建议信,提出以46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财团成员以投资人的持有的药明康德流通股份。
据了解,公司股价在此次事件的发酵下一度大涨,截至记者发稿,目前每股已上升至45.03美元。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的这一乐观反应说明,投资者认为此交易将会达成。
而有关退市,业内人士最大的猜测是药明康德正谋划在国内IPO,因为他将会成为A股研发实力最强的药物公司,超过恒瑞、豪森等一线公司(对比目前最强的恒瑞医药的市值:560亿元,PE:41)。
“很多年前我们一直专注在化学合成的CRO业务,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但从上市后我们收购美国的AppTec开始,我们就已经跨出了单纯药物研发的领域,现在我们已经绝不是简单的CRO公司了,我们正在利用资本的力量打通主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平台。”刘釜均如此概括。(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你可能想不到,在这个故事背后,活跃着一个中国的药物研发“代加工”公司,并且功不可没。它为影片中这家因为父爱而创立但却严重缺乏资金的药物研发公司提供了将产品落地的可能。
“研发新药,不仅需要时间、技术,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们的平台可以为这些药物的研发缩减大量的成本,使得一些优秀的制药‘idea’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也能问世。”药明康德(WX.NYSE)生物制药服务高级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陈智胜博士告知记者。
从外包制药起家
十年时间,药明康德的创立者、 “海归”李革怀揣着50万美元的创业初始资金,带领着仅为个位数的小团队,完成了每年总营收从2100万美元到今年预计7.9亿美元的转变,目前的客户数量在全球超过了1700家。这期间,它的收入增加了30多倍,年均增速超过80%。
中国制药技术难以跨出国门,这家总部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公司却一跃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32亿美元。
“现在我们绝不是一家简单的CRO公司,我们打造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平台,并且专注于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合作,将公司规模迅速扩大。”药明康德测试部门首席运营官刘釜均博士告知记者。
根据今年3月药明康德发布的2014年财报,公司在去年净收入达到6.74亿美元,其中实验室研究服务收入达到4.92亿美元,制造业务部分收入为1.82亿美元,年度总利润达到2.52亿美元,同比上升19%。
在国际上,研发新药的平均周期为12~15年,其中临床阶段为3~5年,由于研发上下链条不畅,时间常被浪费20%。而药品每提早一年上市销售,在利润上可以增加5000亿美元左右。国外许多大企业将研发体系中的某些环节外包给专业研发公司,也就是药明康德所在的CRO领域,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中国的科学家人力成本比美国至少可以节约一半,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科学家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达到客户的要求。”刘釜均告诉记者,用美国的技术、中国的人,是药明康德早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世界排名前20的大型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他们的客户。
制药公司将临床产品落地,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代加工。为满足不同需求,药明康德提供的研发服务,覆盖化学实验、生物研发、工艺流程设计、毒性毒理测试等多环节。
“我们是一个新药研发的平台,从原料的培育到药品的合成,我们提供一系列的平台服务。很多小公司会将在我们这里生产成功的临床一期产品转手再卖给大公司,金额多数都是一亿美元以上,而如果他们自己来研发制作,光实验室的投资可能就要一到两亿美元。”刘釜均向记者补充。
不难发现,如今的药企巨头不再像以前一样在研发上一掷千金,因为新药回报率变慢,它们的投资变得小而谨慎。
临床药物研发成功后,仍然面临是否能获得FDA的认可、临床检验等诸多耗时费钱的环节,但这些风险和时间成本都与药明康德无关。“我们只赚生产产品的钱,这些临床产品生产出来到最终上市还有很长的流程,很大的资金投入。我们不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新药研发公司,这样就会与我们的客户产生竞争。”刘釜均告知记者。
自然延伸至CMO
4月30日,药明康德全资子公司药明生物宣布其无锡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预计2017年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生物制药生产工厂。该项目还未动工,两年内的产能就已经被预订掉了一半。
“这个厂区的目标是五年内完成1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肯定还要接着投资。”陈智胜告知记者。
与初期发展的CRO业务不同,此次新建的工厂将主要承担公司的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合同加工)业务。如果说CRO业务聚焦的是产品线前端的研发业务,那么CMO的角色则是产品线后端的落地制造。
“未来企业利润的大头应该是在CMO业务,这是一种自然的延伸,很多CMO的客户是从CRO业客户中转化而来,我们帮助这些药企临床研究成功,当最终通过审批、落地生产的时候,我们显然具有更多的优势。”陈智胜补充。
实际上,在2010年到2014年的营收变化中,CMO业务与CRO业务的增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财报显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公司CRO业务相关的实验室服务部分业务总营收从2.99亿美元上升至4.92亿美元,整体上升65%;而CMO业务相关的制造业务总营收则从5520万美元上升至1.82亿美元,整体增幅为230%。CMO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正在迅猛增加。
与初期发展的CRO业务不同,此次新建的工厂将主要承担公司的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合同加工)业务。如果说CRO业务聚焦的是产品线前端的研发业务,那么CMO的角色则是产品线后端的落地制造。
“未来企业利润的大头应该是在CMO业务,这是一种自然的延伸,很多CMO的客户是从CRO业客户中转化而来,我们帮助这些药企临床研究成功,当最终通过审批,落地生产的时候,我们显然具有更多的优势。”陈智胜补充。
实际上,在2010年到2014年的营收变化中,CMO业务与CRO业务的增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财报显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公司CRO业务相关的实验室服务部分业务总营收从2.99亿美金上升到至4.92亿美金,整体上升65%;而CMO业务相关的制造业务总营收则从5520万美金上升至1.82亿美金,整体增幅为230%。CMO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正在迅猛增加。
而另一边,药明康德的目标显然并不仅仅是CMO业务的扩展。
“基因部分的业务,我们内部称之为药明康德的二次创业,将是未来药明康德的重要业务之一,我们现在就是在通过收购主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公司,来做大做强。”刘釜均如此描述。
去年3月,药明康德斥资千万美元从美国Illumina公司购入IlluminaHiSeqX10测序系统。半年后,其宣布成功收购美国老牌的生物信息公司美新诺公司(Xeno Biotic Laboratories),主要面向医药、动物保健及农业化学行业提供专业的生物分析、药物代谢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研发服务。
时隔三周,药明宣布和美国的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展开战略合作,目的是为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在中国开展临床测试提供业界领先的综合基因组分析服务。
此后,药明康德宣布与美国NextCODE Health公司开展合作,利用NextCODE Health全球唯一大规模存储人全基因组信息的集中式数据库,为中国科学家研究、临床诊断罕见病及常见病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服务。
2015年1月11日,药明康德斥资6500万美元现金收购了NextCODE Health公司,计划将其与药明康德基因中心合并,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临床、科研和诊断测试产品服务。
快速并购的版图将药明康德的最终市场指向了离市场更近的终端市场业务。
“这在全球的CRO业界非常少见,我们的优势就是一体化平台的广度,从化学CRO开始,到生物检测平台,到CMO商业化生产,甚至到医疗仪器的检测……通过核心业务的拓展,我们正在走向临床,走向终端市场。”刘釜均告知记者,目前基因业务的布局主要的意图还是用于与靶点药物相关的新药研发,后期并不排除临床检测业务的推广。
产业线上的并购往往与资本运作密切相关。4月30日,药明康德宣布,公司董事会在4月29日已经收到了由创始人和投资者-汇桥资本集团组成的财团提交的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地建议信,提出以46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财团成员以投资人的持有的药明康德流通股份。
据了解,公司股价在此次事件的发酵下一度大涨,截至记者发稿,目前每股已上升至45.03美元。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的这一乐观反应说明,投资者认为此交易将会达成。
而有关退市,业内人士最大的猜测是药明康德正谋划在国内IPO,因为他将会成为A股研发实力最强的药物公司,超过恒瑞、豪森等一线公司(对比目前最强的恒瑞医药的市值:560亿元,PE:41)。
“很多年前我们一直专注在化学合成的CRO业务,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但从上市后我们收购美国的AppTec开始,我们就已经跨出了单纯药物研发的领域,现在我们已经绝不是简单的CRO公司了,我们正在利用资本的力量打通主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平台。”刘釜均如此概括。(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